APP下载

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30封秀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同室适应度初产妇

封秀玉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随着当前临床医学中对于母婴同室的建立[1],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已经由最初的母婴分离护理,转换为母婴同室护理。现如今临床医学中主要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护理成效。通过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初产妇。探讨母婴同室对新生儿行共同参与式护理的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随机抽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每组产妇产后均跟踪调查至产后14周。其中,观察组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均为28周岁以上,平均(25.8±4.7)岁;对照组产妇同为初产妇,年龄均为28周岁以上,平均(24.2±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母婴同室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1)完成常规性的体温检测、呼吸还有新生儿体重等综合检查,之后完成对新生儿的尿布更换、喂奶以及臀部护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产妇共同参与。(2)观察组产妇共同参与新生儿的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医护工作人员通过在旁对产妇进行指导性讲解,展开健康知识宣教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大产妇关注度确保能够密切观察产妇的产后情绪转变,避免产妇出现无助焦虑等消极情绪。(3)也可进行光盘视频指导教学,引导产后跟做保健操,譬如简化的瑜伽课程,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压力及睡眠情况,还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出现精神障碍。(4)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耐心的心态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沟通交流,解答产妇的诸多疑问,消除产妇的内心紧张感。

1.3 观察指标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护理方法进行有效评估,产妇对于母亲角色的适用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产妇的紧张程度具体使用评分完成评估。满分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以及新生儿评分、母亲适应度比较

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以及新生儿评分、母亲适应度相较通过对两组产妇行不同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的母亲适应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患者,新生儿护理能力也明显差于观察组产妇,紧张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比较

两组产妇护理相较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以及新生儿评分、母亲适应度相较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相较

3 讨 论

现如今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已经由最初的母婴分离护理,转换为母婴同室护理。基于传统的封闭式护理转换为集中式护理方法的过度[2]。由于当前绝大多数的产妇都为初产妇,缺乏相应的育儿经验还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因此缺乏对于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再者由于绝大多数的产妇都为独生子女,分娩之后对新生儿都会产生较为紧张的情绪,因此如何有效的缓解产妇分娩之后的紧张情绪,尽快的适应母亲的角色,就成为当前产妇分娩之后尤为重要的护理内容。本次研究通过针对产妇行母婴同室的共同参与性护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两组产妇行不同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的母亲适应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患者,新生儿护理能力也明显差于观察组产妇,紧张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母婴同室对新生儿行共同参与式护理,可以有效的增强产妇的母亲适应度,减少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提升了新生儿的能力,并且提升了产妇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同室适应度初产妇
改进的自适应复制、交叉和突变遗传算法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改进适应度的多机器人协作策略
基于空调导风板成型工艺的Kriging模型适应度研究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