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直道:两千年后沉寂的“高速公路”

2020-04-29吴涛

旗帜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莜面甘泉匈奴

吴涛

历史幽深处的秦直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他下令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供皇帝视察专用的驰道。驰道中著名的有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等9条,其中一条从咸阳(起点为现咸阳淳化县)到九原郡(现包头附近)的道路,由名将蒙恬率领30万民工历时两年半以上时间修建而成,因为是由咸阳通往北部边境上阴山之间最近的道路,南北大体相直,所以被称作“直道”。

秦直道最早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眼堙谷,直通之。”秦始皇修造直道的目的,主要是供自己出巡。《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说:“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因为地形复杂,道路险峻,所以建设进展缓慢,以至于蒙恬被赐死时尚未完工。在秦始皇身后,秦二世还续修过直道,但史志中没有记录具体的完成时间。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多次提及秦直道,还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埋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史书上虽然写下了秦直道的起讫地点和里程,但并未详录其经由地点,这为历时久远的秦直道线路研究留下了重重疑问。

当前的研究者对秦直道持“东线说”和“西线说”两种不同意见;东线说指秦直道北上至兴隆关后,向东过蚰蜒岭,再向北经陕北抵达包头;西线说认为,秦直道至兴隆关后,继续向北,再转西北,经甘肃和陕西定边,再折向东北,一路到包头。一部分人认定,东线才是真正的秦直道。

历史的十字通道上

秦始皇统治期间,曾下令修建秦长城,这段西起临洮(今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等地,是珍贵的世界级文化遗产。这条横向的秦长城和纵向的秦直道,两大工程交织在一起,使秦直道沿线更富有内涵和沧桑感,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与这两条通道相关。

汉匈战争

曾经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是古代中国最大的威胁。汉文帝三年(公园前177年),刘恒从林光宫(当时甘泉宫还未建造)到延安走秦直道去慰问与匈奴作战的军队,成为最早驱车走过秦直道的汉代皇帝;汉武帝刘彻则多次亲率大军沿秦直道北巡,大大震慑了匈奴,其中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迁还曾随汉武帝统率的18万大军沿直道走了一遍。秉承“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将们沿秦直道与匈奴拼杀,如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曾经从直道进军,骠骑大将军卫青沿秦直道等进发,重创匈奴。可以说,秦直道在西汉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

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被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并于次年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名嫱)赐给了呼韩邪。昭君沿直道出关,远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以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汉朝远征军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后,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出使西域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打算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从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归汉,历时共13年,开辟了经甘肃、新疆至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西北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主要以长安或甘泉宫为出发点,沿秦直道起点北上至石门关,到敦煌分三条线路行进。现今有敦煌石窟第323窟中有汉武帝在甘泉宫为张骞送行的壁画,作为那段重要历史的证明。

文姬归汉

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四处交兵。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蔡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在战乱中为南匈奴所俘,后嫁匈奴右贤王为阏氏,这过程中走的就是秦直道。蔡文姬思乡心切,但是因受单于所阻,久久不能返乡。曹操因对故人蔡邕一直怜惜与怀念,所以率大军沿秦直道前往匈奴边界施压,并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蔡文姬沿着漫漫的秦直道别亲归汉,返国后曾参与编撰《续汉书》,并整理了父亲遗留的文稿。

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出现在中国史册。作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突厥频繁南侵,给唐朝带来很大威胁,其中一次十万铁骑直达渭河岸边,兵锋威逼长安。经过连年征战,唐王朝转守为攻,并设置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控制阴山防线,通过秦直道联系北边诸军要镇。

乾隆《正宁县志》记载:“此路—往康庄,修整之则可通车辙。明时以其道直抵银、夏,故商贾经行。今则塘汛废弛,通衢化为榛莽。”可见直到明代,秦直道仍旧是一条重要通途,当时居住在鄂尔多斯草原的蒙、汉人民,沿着“秦直道”旧路,驱赶着牛羊,用骆驼、马匹驮着皮毛和奶制品来出售,并换回布匹和日用品。根据史志分析,秦直道是自清朝初期才开始曰趋沉寂的。

离我们较近的时代,红軍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一些运往延安的物资和投身解放区的有志青年,也都走过秦直道老路。1946年9月,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从中原突围后,也是由“秦直道”回到陕甘宁边区。

不曾湮没的古代良心工程

驰道,作为古代皇帝出巡的专用车道,原定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所以在修建时特别注重质量,要求远不止“良心工程”那么简单。

秦朝实行了极为严酷的法律,体现在工程建造方面,每一级都有监造者,他们都要为工程质量负责,哪里出了问题就找谁的责任,出错惩戒力度极重。在如此大环境下,陈胜吴广不得已起义,而秦直道的所有施工建造者更不敢大意马虎,更别提偷工减料了。

据研究,秦直道所使用的土壤必须经过烧或炒等高温处理,所以这种土里不仅水分稀少,而且还没有草籽及其他有机物;建造路面时,严格要求将土都反复夯实,土壤紧致瓷实,周边的草种也很难扎根其上,所以,秦直道在2000年来的大多数时间主路都不长草,即便后来被废弃,也很少见多少植被冒出,如今有些路段即使年代久远有杂草生长也十分低矮。

Tips

古道撷珍

■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

这是依托秦直道歷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重点文化产业和旅游开发项目。它以秦直道文化为主题,以秦汉边塞文化和匈奴故地文化为特色,“一道、两楼、三区”为其整体的布局。一道即“模拟秦直道”,两楼即“甘泉宫”、“九原郡城楼”,三区为“秦汉边塞文化区”、“匈奴故地文化区”和“直道演艺广场区”。遗憾的是,我几次前往,景区都处于关闭状态,在此衷心希望它充分发挥作用。

古道美食

秦直道线路较长,涉及地区很多,我们从途经的三省各选一民间特色饮食作为代表。

■油泼面

陕西面食花样繁多,名扬天下,据说最能代表陕西人豪迈爽朗性格的面食就是“油泼面”。这是一种是以做法命名的面食,一般是将煮熟的面条盛出来后,再撒上葱花、辣子面,然后加少许酱油和香醋,最后再泼上一勺烧热的菜油,随着“嗞啦嗞啦”的声音,碗中激出葱的香味和辣子的香味,让人胃口大开。

■燕麦柔柔

燕麦是一种世界性的栽培作物,在我国的内蒙古、河北、吉林、山西、陕西、青海和甘肃等地都有种植,营养价值较高。燕麦柔柔是把燕麦放入开水锅,煮三成熟后晾干,再磨成面,然后用水搅成团或饼状入笼蒸熟,出笼切成薄片后配以佐料即可食用。现在它已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庆阳等地区款待嘉宾的特色面点。

■莜面

莜麦是燕麦属植物,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栽种历史。莜麦是塞北高寒农作物,人称“内蒙古三件宝”之一,据说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等作物的6倍。包头人像山西人一样,会制作炒莜面、蒸莜面、汤莜面、凉拌莜面、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炸糕等面点,其中“蒸莜面卷卷”尤具特色。

(本文选自: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01期)

猜你喜欢

莜面甘泉匈奴
支部联建润“甘泉”
走近岭南大儒
昭君出塞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飞将军抗匈奴
爽滑劲道的牛肉时蔬炒莜面
赵匡胤:一文钱逼倒英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