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需求下的社区微更新途径探索
——以南翔社区为例

2020-04-28陈越笛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流行色 2020年2期
关键词:架空层邻里营造

陈越笛(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社区”是指人群聚集的所在,系指地区性的居住环境,以及附于其上的生活、历史、产业、文化与环境等多向度的意义,并且隐含着“故乡”的情感意识。①上海一直在探索如何营造更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据统计,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共有27个社区,且类型复杂多样:既有成熟的商品房社区、高档的别墅社区,也有农民动迁社区、经济适用房社区以及即将交付的大型居住社区。社区居民人口多元:既有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也有来自其他区县的本市居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

通过对南翔多个社区的实地调研,针对目前住宅社区存在的普遍问题,例如,步入老龄化状态的老小区公共设施陈旧,公共空间闲置没有被有效利用,社区整体缺乏活力与互动;新建成的小区空间存在趋同性,社区文化没有自身特色,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较弱。每个社区类型、公共空间基础条件及居民结构、生活方式与需求都不尽相同。

但从本质上来说,社区是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因此社区微更新也应从居民需求作为出发点,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审美需求以及精神需求。下文提出3种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的社区微更新途径,力图构建具有独特性的特色社区。

一、功能重塑——邻里共享空间

老社区往往存在年久失修的公共设施以及不合理的空间规划。如无人问津的绿地广场、闲置空地、废弃建筑等公共资源,造成了公共空间的资源浪费以及满足不了居民的基本需要。因此,针对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的翻新与修缮是社区微更新项目中最基本的要求,而挖掘居民深层需求与空间功能缺失是改造的关键。社区功能的重塑,不仅指以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主的核心功能,还应涵盖邻里交往的沟通功能。

“朗诗绿色街区居委会” 仅作为一个办公场地,无法满足居民休闲生活的需求。因此,微更新计划聚焦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性改造,通过邻里共享空间的建立,改善社区邻里人际关系。

面对这样的一系列难题,朗诗绿色街区居委会以“森林漫步”作为整体改造主题,将地下一层闲置的下沉式空间改造成了一个公共休闲区域(图1)。森林主题的墙绘与建筑外立面动物造型绘图作为装饰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居委会空间的活力感与温馨感。并且,错落拼接而成的防腐木与小碎石的组合地面起到了美观与防滑的功能;抬高的地面能够让下沉式空间不再因积水而无法穿行;顶部的迷彩网架,兼具遮阳与阻挡落叶的功能;鹅卵石造型的休闲座椅外观新颖,为居民与居委会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室外休闲、沟通的场所。

图1 朗诗绿色街区下沉式空间改造(图片来源:自摄)

通过对社区居委会空间的功能完善与提升,使之成为一个连接政府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纽带,能够更好地尽到社区居委会为居民服务、排忧解难的职责。因此社区不单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更是邻里之间增进情感交流的共享空间。公共空间的微改造带来了人际关系改善。

二、艺术介入社区——公共艺术空间

通过对公共墙体的美化、公共场所创意性创作等艺术形式与艺术元素介入社区,居民在一系列公共艺术作品中互动交流,丰富审美情趣的同时,感受到空间微改变带来的品质提升。

“金地格林春晓”是南翔区块较为高端的别墅项目。喷泉景观位于社区主要出入口,人流量较大,但中心景观区域年久失修。损坏的喷泉、灰暗的立面墙体、单一的绿植、破损的木栏围边等,影响了社区整体环境的美观。微更新项目中,选取社区名“格林春晓”中的“春”为创作核心,设计了“春之韵”内立面墙绘与“春之晓”外立面装饰(图2)。

图2 格林春晓喷泉景观改造(图片来源:自摄)

“春之韵”主题的内立面墙绘创作灵感来自于代表春天万物复苏的树叶,并将其抽象与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图案。通过同一形式的反复运用,使得几何图形具有平面构成特点,突出设计主题。几何图形与原本空间中的四面“T”字形几何造型墙面相呼应,赋予了空间整体性与生命力。在色彩的选择上,由深及浅过渡的渐变色彩使得由四面高墙构成的半封闭景观空间更为通透与轻松,并具有向上延伸的张力感,象征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自然和谐的含义。由蕴含人、植物与动物的抽象装饰图案构成的“春之晓”外立面设计,也同样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

通过以上墙绘艺术的微更新,经历了14年风雨的格林春晓北门喷泉景观将重获新生,并带着人与自然与社区的和谐共生的含义继续为社区居民提供审美、休息的区域。

三、社区营造——人文主题空间

强调居民“自主”与“参与”的社区营造旨在通过居民共同开展策划、集体行动等各项社区活动产生邻里之间紧密联系的过程,营造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社区营造既包括了居民自发参与到社区发展以满足社区日常生活需求,还包括了继承与发展社区共同的地方文化资源。在“金地城市公馆”微更新计划中,将改造的重点关注在居民人文风采与社区文化魅力展示,调动居民自愿、自主参与社区改造的积极性,通过微更新实现传统居民社区整体的自主更新。②

“金地城市公馆”是一个以高层建筑为主的社区。建筑一层用于居民出入通道的架空层空间,由于底层昏暗潮湿,后期利用率不高,空间陈旧脏乱,公共设施被闲置。

首先对架空层进行了功能分区:健身与儿童活动区、小区风采展示区、藏书与阅读区、老年活动室等,为小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原有空间的改造主要在于运用了色彩明亮的墙面以及照明系统,来提亮整体空间。解决架空层原本昏暗状况的同时,营造空间的活跃氛围。地面采用了多种材质,主通道处使用黄色的大理石让小区架空层变得整洁、明亮。儿童活动区域的地面选用彩色的塑胶地面,让居民能够放心地让儿童在这里玩耍(图3)。阅读区中放置了公共书架,居民可以随时取阅、交换书刊读物,增加小区架空层中的文化氛围。小区风采展示区将居民自发提供的手工作品、创意设计等进行展示,并预留了定期开展社区达人的风采展示活动空间。在儿童活动区增加有趣的互动展项“童心未泯”,此处既能够增加空间的趣味性,也能够展示小区儿童们天真的绘画作品。

图3 城市公馆架空层改造(图片来源:自摄)

原本闲置的架空层空间经过改造,成为了社区人文风采交流中心,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邻里客厅”——多种功能区的设置以及社区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居民日常社区生活的同时,增加了邻里交流与社区文化氛围,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结语

综上,针对目前住宅社区的普遍问题与社区自身类型、公共空间基础条件及居民结构特征,本文提出3种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的社区微更新途径。

以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作为出发点的功能重塑方式,涵盖了完善与提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核心功能以及建立与优化邻里交流、互动的沟通功能。通过设置邻里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和谐共处的物理场所,增进邻里之间的人际交往。因此,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带动了社区邻里关系的改善。

以居民审美需求作为出发点的艺术元素介入社区的方式,主要通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墙体美化及公共场所创作的方式,对老旧空间的二次创作带给社区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官体验,也显露出社区自身的活力与特色。充满艺术氛围的公共空间丰富了审美情趣之外,带来了社区品质的提升。

以居民精神需求作为出发点的社区营造,强调居民自发参与社区发展的人文内涵营造以及社区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营造,将居民与社区紧密相连。通过这种以展示社区人文风采、文化魅力为主题的公共空间,满足了居民的精神追求的需求,带动居民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增加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微更新实现了传统社区的整体自主更新。

注释:

① 黄瑞茂.社区营造在台湾[J].建筑学报,2013(04):13-17.

② 杜鹏.社区环境微更新中的自主治理[J].时代建筑,2016(04):62-67.

猜你喜欢

架空层邻里营造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北方地区架空层空间设计研究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新冠疫情后的人居景观升级方法探讨
——从居住区架空层景观入手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研究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架空层墙体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及加固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