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阎王形象

2020-04-26李胄

蒲松龄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阴间阎王蒲松龄

摘要:《聊斋志异》以写鬼神寓人间道理,各色神鬼妖怪在陸续登场,或正或邪,一言一行都是作者蒲松龄心中世界的外化。阎王是书中出场率很高的一位神仙,代表着阴间的法律和秩序。在书中,阎王是鬼魂命运的仲裁者,对沦落阴间的鬼魂或罚或奖或复生都与阎王的判罚紧密相关。蒲松龄笔下的阎王大多威严公正、奖罚有度,生活在政治昏暗的时代,蒲松龄塑造的“阎王”形象,寄托了蒲松龄心中对清明政治的期许。

关键词:聊斋志异;阎王;阴间;蒲松龄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短篇小说文集,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提起这本书,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狐仙、女鬼与书生之间缠绵不断的爱情故事,感叹于男女之间情感的坚贞不渝。其实,爱情故事只是《聊斋志异》中的一部分,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一书更多的是要立体地呈现一个类似于现实的文学世界,以书言志,借书抒情,用笔刻画大千世界人间的是非冷暖,臧否世间的人情事故,用各色人物的文学身份去演绎市井乡野的悲欢离合。

神仙是《聊斋志异》中极为常见的小说故事角色,各路神仙纷至登台,推动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聊斋志异》中的神仙身份庞杂,有不入正统的五通神、青蛙神等邪神;有掌一方神通的土地神、城隍、鹰虎神、鄱阳湖湖神等地方小神;有带来自然灾害的雹神、雷神、牛瘟神等灾神;还有九皇子、关帝、二郎真君、齐天大圣、文昌星君、东岳天神等高等神仙。在众多的神仙形象中,阎王是《聊斋志异》中出场率最高的男性神仙,先后出现在十七篇故事中,书中一些故事更是直接以阎王为题名。小说中出现的阎王代表了冥界的政治权威,判定人死后的命运,惩罚改正冥界吏卒的错误。在《聊斋志异》中,阎王在大多数故事中都是正义的角色,救难扶危、伸张正义、遏制邪恶,是地狱规则和秩序的最后捍卫者。只有在少数篇幅中,阎王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如在《席方平》中,阎王袒护下属,隐藏罪恶,恐吓强迫冤民席方平放弃诉讼要求,成了彻彻底底的阴间恶神。

一、《聊斋志异》中写实的阎王官员形象

《聊斋志异》的故事中,“地狱”是人死后必去的地方。“地狱”本生于虚无,现实中无从寻其所在,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人们把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想象的都加于阴间之中,把阴间描绘成与现实相似的镜中世界,人世间的罪恶丑美在地狱中无一不缺。

在蒲松龄笔下的阴间世界中,阴间完全就是另一个人间,尤其是在对阎王的描写上,阎王几乎就是人间官员在阴间的翻版,阎王活在地狱里,遇到的却都是人世间的罪恶丑美,以鬼神之力解决世间力量不能解决的是非难题。

蒲松龄一生未考中举人,始终不能入朝为官,不能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蒲松龄虽未正式步入官场,三十一岁的时候曾在宝应知县孙蕙手下做过幕宾,辅佐一县主官处理官场来往事务,关注桑梓民生,知晓清代地方官府内部的运作情况。蒲松龄将自己对清朝地方官僚的观察所得加在了阎王身上,在阎王这一文学形象身上留下了诸多官员的特质。

阎王管理阴间事务,政务繁重,人手不足,不得不常常从沦落地狱的灵魂中挑选助手。卷四《丰都御史》中传说在丰都县城外有一处山洞里藏有阎王天子府,到任的官员处于好奇,亲自下洞探查,发现里面“广殿十余间,列坐尊官,袍笏俨然”,① 几乎与人间官府无异,列坐尊官都是阎王的府属官员。清代自中央到地方府县,官员一般都有自己的小幕府,招揽人才为自己所用,这里阎王同样建立了一个附属自己的智囊集团,招揽鬼魂为自己所用,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出谋划策应对官场风波。如在卷二《阿宝》中,“(孙子楚)见冥王,以生平朴诚,命作部曹”;在卷八《司文郎》中,“去年上帝有命,委萱圣及阎罗王核查劫鬼,上者备诸曹任用”。通过招募一些有办事能力的鬼魂,阎王增加阴间官府的吏员数量,建立阎王自己的政治班底,协助其处理阴间事务。清代官员大都出自科举,而落第的士子很多选择进入官员的幕僚集团,为其办事。这与阎王以选拔的方式招收私人附属幕僚情况相似,阎王身边的属官集团,就是清朝官员幕府在冥间的翻版。

清朝前期,社会稳定,人口数量渐多,原有的官员数量与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比逐渐失衡。清政府害怕增多的官员数量,增加财政支出,加重人民负担,引起民众的反抗,威胁到政府的统治,从而严格控制官员队伍的规模,拒绝因事设官。事多官少,行政力量不足,官员数量严重缺乏使得清朝行政系统上下失措,不能兼顾全局,只能在许多政务上得过且过,也就荒废了许多政务。这一点在地狱中也有所体现,阎王不能及时地处理所有地狱事务,常常有所遗漏,在管理上形成了许多漏洞。如在卷五《章阿瑞》中,章阿瑞身死成为冤鬼,无人管束,可以在阴间和阳间之间自由穿梭。戚生奇怪章阿瑞为何能够如此自由,章阿瑞解释道“凡枉死鬼不自投见,阎魔天子不及知也”,阎王无暇去管理章阿瑞之类,只要鬼魂不主动去报告,阎王就给他们极大的自由,任其随意来往,这与当时清朝地方事务的废弛有极大的相似性,通过章阿瑞的话语,道出了人间同样的官府懈怠失责现象。

蒲松龄对于清代的地方官员没有什么好印象,认为他们不学无术,考上科举以后就放弃了学问,一心在政治上钻营攀附,丢掉了士人勤学苦读的好习惯;在卷九《于去恶》中:“盖阴之有诸神,犹阳之有守、令也。得之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包括阎王在内的阴间诸神,如同地方的郡守和县令,一旦高中科举,打开了官场的大门,就放纵自我,不再刻苦治学,借这段话蒲松龄痛斥官员的堕落沉沦,官场上好学之人寥寥可数,不学之官治政带来的是政治上的灾难,百姓的苦难,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能够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关键在于贴近现实,在描写各种妖魔鬼怪的过程中,陈述清朝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现象,借他人之口,说出了蒲松龄心中的理想,褒扬正义、痛斥黑暗,唤起读者心中的共鸣,构建起读者对故事的认同感,以了了千字,抒发心中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二、凡人兼职阎王身份的特点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成神成仙是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一大理想。成神成仙就意味着要脱离凡人的身份,告别肉身躯体,以灵魂成仙。根据这个成仙套路,中国的神仙几乎都摆脱了凡人身份,以神仙的姿态超脱在人世之外。在《聊斋志异》中,阎王则是例外,不同于神界的其他神仙,许多阎王都是凡人的兼职,白天为人,夜晚为神,为人为神互不耽误。

城隍与阎王同样都是可以管理鬼魂的官员,城隍必须是全职神仙,人死后方能成为城隍,如在卷一《考城隍》中,宋先生死后通过考试成为了城隍,关帝考虑到宋先生家有老母,便让宋先生返阳伺候老母,给了九年的假期。九年以后宋先生死去,重回阴间成为城隍。在卷二《吴令》中,吴县县令与本县城隍交恶,死后成了吴县的又一城隍,与原先的城隍并立,吴县有了两个城隍。在卷十《公孙夏》中,保定某生生病不起,客人公孙夏告知某生阳寿已尽,“实相告,此冥中城隍缺也。君寿尽,已注死籍,乘此营办,尚可以致冥贵”。建议某生去冥界谋取富贵,担任阴间的城隍。某生接受公孙夏的建议,烧纸钱贿赂阴间官员,果然死后做上了城隍。

城隍与阎王职权相近,都是阴间官员,区别不过只是官位高低之分。城隍是鬼魂任职的专业神仙,已经不再有凡人的身份,阎王的身份则可以亦人亦神,在人间和阴间自由穿梭调换身份。在《聊斋志异》中,有数篇以阎王为主角的短篇小说,比如卷三《阎罗》、卷五《阎王》、卷六《阎罗》、卷七《阎罗薨》、卷七《阎罗宴》,其中卷三《阎罗》、卷六《阎罗》、卷七《阎罗薨》都提到了阎王由凡人兼职的身份特殊性。

在卷三《阎罗》中,“莱芜秀才李中之,性直谅不阿。每数日,辄死去,僵然如尸,三四日始醒”。莱芜的秀才李中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昏睡过去,过了三四天才能醒来,和他一个县城的张生向人们解释道,“李中之,阎罗也”,原来,李中之昏过去的原因是灵魂去了阴间做阎罗。

卷六《阎罗》中,沂州人徐公星“自言夜作阎罗王”,自称晚上去了阴间兼职阎罗王,州里马生也自称晚上去了阴间做阎罗王处理政事,一个州县出了两个兼职阎罗王。

卷七《阎罗薨》中,某省巡抚已经死去的父亲告知自己,在阴间被人告状,“刑狱酷毒,实可畏凛”,阴间刑罚太过残暴,巡抚的父亲深感恐惧,阎罗在阳间是押运粮食的魏姓官员,希望儿子能够恳求负责押运粮食的阎罗,减轻自己的刑罚。到了晚间,魏姓官员果然成了阎罗,“俄见魏冠带出,升座,气象威猛”,化成阎王的模样审判巡抚的父亲。

阎王半人半神的特殊性,最大的便利在于阎王能够更好地了解阳间的是非功过,看清人间的善美丑恶,比其他神仙更能从人的角度出发去处理阴间的事务,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带入对鬼魂的审判中。不过,阎王的凡人身份又增加了阎王的羁绊,阎王有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人间身份,受到各种人情世故的困扰,在阴间事务的处理中做出一定的让步,比如《阎罗薨》中,魏姓官员受了巡抚的请托,不得不临时仓促审判巡抚已经死去的父亲,无疑增加了审判的不公正性。

三、《聊斋志异》中阎王对人命运的审判

阎王是阴间的主神之一,负责掌握着阴间的运转,处理阴间的大小事务。阎王的权利有很多,在《聊斋志异》中阎王最大的权利就是控制改变人的命运,对人的行为做出奖赏、惩罚的判决。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人死后要前往阴间,在阴间经过阎王的审判后,为恶之人要经受种种酷刑,罪重的鬼魂永世沉沦地狱,罪轻的鬼魂转世成为禽兽;为善之人则会转世进入富贵之家,一生不受穷困的磨难。蒲松龄借阎王对人的审判,褒善扬德,批判丑恶,表达了自己对人世间是非的基本态度,阎王是蒲松龄笔下公正严明的道德法官。

在卷一《三生》中,一名刘姓的举人前世在人间罪恶累累,罪行深重,死后“稽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拿下,罚作马”,阎王查阅他的生前记录,深恨他犯下的罪孽,命令处罚他转世成为马匹,在以后的两次转世里又被惩罚变作狗和蛇,直到赎清了罪恶才又投胎成人。

在卷十《三生》中,湖南某人记得自己前生几世的经历,和一个叫做兴于唐的人在三世的时间里恩怨纠葛,被阎王根据生前的表现或被判决转世为人,或者被判决转世成为牲畜,直到最后经阎王调解,两人才和好如父子。

卷四《续黄粱》中,曾某生前为高官显贵,却不思为民谋利,做尽坏事,死后阎王“王者阅卷,才数行,即震怒曰:此欺君误国之罪,宜置油鼎”,判决曾某受尽地狱各种酷刑,为生前所犯的罪孽买单。

卷六《阎罗》中,马生白天为凡人,夜晚则成为阎罗处理阴间政务,在阴间遇到了南明忠臣左萝石,马生判决左萝石升天为神仙,奖励他生前的德行。

卷二《林四娘》中,阎王对林四娘的鬼魂大大褒赏,“冥王以妾生前无罪,死犹不忘经咒,俾生王家”,林四娘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罪过,死了还不忘念读经咒,给自己提高德行,阎王很赞赏林四娘的行为,判决她转世到富贵之家。

除了上述几篇故事外,卷二《某公》、卷三《李伯言》、卷十《王石》、卷十一《齐天大圣》等篇目中都提到了阎王对人命运的审判。蒲松龄身为平民,无权无势,对于各种社会丑恶只能忍视,无能为力;只有借书中阎王的身份,道出其心中惩恶扬善的想法,以文学的力量教導读者多多向善,以免重蹈书中反面人物死后悲惨的下场。

四、阎王对自己下属错误行为的纠正

在清代,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员是外地人,负责执行地方行政命令的吏和差役则是本地人。士人考取科举以后不得在本地担任行政主官,往往被朝廷任命在家乡之外的异地做“官”。官员来到异地,对任地事务不熟悉,精力和能力都不足以应付主政地区的庞杂事务,不得不把事务下达给本地人吏和差役进行管理,具体实施中央和地方的政令。吏和差役属于编制外的“临时工”,大多数差役和吏转而将谋取私利作为执行职务的第一目标。吏和差役了解当地的政务,常常相互勾结,应付公务,蒙蔽上司,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就使地方政务混乱,是非颠倒,百政废弛。蒲松龄身处地方,目睹地方官府里的“吏”和“差役”横行乡里,贪赃枉法,无恶不为,借阎王“官”的身份去惩罚那些犯错的阴间吏和鬼差,抒发心中对这一社会现实的不满。

如卷一《僧孽》中,“张姓暴卒,随鬼使去,见冥王。王稽簿,怒鬼使误捉,责令送归”。有一个张姓的凡人突然逝去,被鬼差抓到了阴间,押到冥王(阎王)前面等待阎王的发落,阎王从生死薄上查出张姓凡人阳寿未尽,怒斥鬼差的错误,命令鬼差尽快将张姓之人送回。

卷一《王兰》中,“利津王兰,暴病死,阎王覆勘,乃鬼卒之误勾也。责送还生”阴间的鬼差犯了一个大错误,利津县的王兰得了一场暴病,鬼差将王兰的灵魂带到了阴间,结果阎王查实王兰无罪,责鬼差把王兰送回人间。

卷六《考弊司》中,“趋而往……伏阶号屈。王召讯已……少顷,鬼王及秀才并至。审其情确”闻人生向阎王告状鬼王不法之事,阎王查实自己的属下鬼王确实做了坏事,重重惩罚了鬼王,给了闻人生一个公道。

《聊斋志异》有关阎王的篇章中大部分都把阎王描述為一个好官,只有少数篇目如《席方平》将阎王塑造成了一个颠倒黑白的昏官。在作者蒲松龄的心中,清代官场已是“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腐败场景,主事官员不辩是非,随意施为,审决不公。官府内部上下失察,上官缺乏对下官的考察管束,下官肆意胡为,不施德政,小吏和差役荼毒平民,为患一方。蒲松龄对于清明政治的念想都寄托在了阎王身上,人间难有朗朗乾坤,那就只能去阴间寻得。

The Character of Yama in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LI  Zhou

(Zibo Museum,Shandong,Zibo 255000,China)

Abstract: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portrays gods and ghosts to imply worldly truth. Various gods and ghosts, good or evil,come into the readers view one after another,whose words and deeds are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the eyes of the author,Pu Songling. Among them is Yama,a frequently portrayed god in the book,who represents laws and orders in the underworld and is the arbiter of the fate of the ghosts falling into the underworld, whose punishment,reward or rebirth are all subject to Yamas decision. The character of Yama in Pu Songlings work is mostly majestic and impartial,with a moderation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given. Living in a heavily taxed,politically dark age,Pu Songling put great efforts in creating the character of Yama, on whom he lays his expectation of political justness.

Key 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Yama;the underworld;Pu Songling

(责任编辑:陈丽华)

收稿日期:2019-09-07

作者简介:李胄(1983- ),男,山东淄博人。淄博市博物馆书画部副主任,文博助理馆员。

①本文所引《聊斋志异》原文均出自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丁天池注,孙通海、于天池等译,中华书局出版,2015年。

猜你喜欢

阴间阎王蒲松龄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成语两则
MORTALITY AND FAME IN AKKADIAN TEXTS
天堂和“阴间”,马代有两张脸
送信
蒲松龄
阴间好得很
拔“毛”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