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亲人?(创作谈)

2020-04-26周李立

红豆 2020年4期
关键词:近况谢家大家庭

周李立

近来越来越觉得写作的无力。这是一个一言难尽的冬天,因为一言难尽的疫情。小说这种镜花水月般的存在,这种虚构之物,在此时便尤其显不出什么力量来。迟迟未动笔也与这种心境相关。我们待在家里,看似时间更充裕、状态更松弛,然而这段日子又显然不是正常的日子。且但凡日子是反常的,便根本谈不上什么状态松弛或时间充裕——何况当下,我们都是紧张的。紧张的我们就这样难得地与家人长久相处、共同生活,体验着久已疏离的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也承受着长期相处有可能发生的摩擦或矛盾,于是难免,会想起有关家庭生活的种种话题。

我以为所谓家庭生活、亲属关系,吵吵闹闹作为题中应有之义总是免不了的,有多少亲密团结的家庭,就有多少脸红脖子粗的亲人。因为是亲人,我们彼此关切,恨不能进一步再进一步地参与对方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关心与热情体现在想了解对方生活中最细枝末节的事情,知晓对方最微不足道的习惯。因为是亲人,我们没有界限感,我们也不需要界限感,我们只要密切交融——这一切,想必都是因为爱吧。然而我们又都是独立的,我们走出家门,离开故土,只是成千上万形单影只的个体之一,都是落落寡欢茕茕孑立的现代人。除了年节假日的相聚,还有多少时刻能够证明我们是亲人?而年节假日相聚的时刻,你会不会突然想这么问自己,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亲人?

如果你生在一个大家庭,你会体验到,大家庭的运转一定依存于某种约定俗成的法则。人类就像无数渺小的齿轮,总是在磨合,也总是在撕咬,撕咬让我们圆润,也让我们有了团结的可能。我们在家庭生活某种不成文甚至根本捉摸不定的法则之下,吵吵闹闹又相亲相爱,彼此疏离又相互依存,就这样矛盾地咬合、共存。《每周要闻》只不过让这种状况极端化了,浓缩在谢家人祭祀这天的一小段时间里。他们和我们一样,在一套既定法则的笼罩之下,表面看谢家的法则是每周需汇报个人日常生活近况,我想实质上远比这要复杂。这套法则中也许还有真诚的关切,也许还有攀比,也许是需通过对方的存在确认自己的位置,更有可能是在对方身上看见自己真正缺失的东西。至于到底是什么,谢家人不会知道,我也不会知道。复杂而无从知晓,这本就是生活的本质,正如我刚才用过两次的那个词,一言难尽。

一言難尽,但还是要“言”。也许一言难尽的东西,万语千言就可以说尽呢?哪怕谢家的人,在“爷爷”去世后,也依然让这种每周汇报各人日常生活近况的传统延续下去。虽然他们也深知,这不过和我们熟稔的诸多传统与规则一样,最终流于形式,甚至带有表演色彩,它不再与各人真实而隐秘的哀愁喜怒有丝毫相关,它的效果也早已与它的初衷背道而驰。然而它依然有效,就像我们生活中许多残酷而华丽的时刻——比如祭祀——一样有效,且将长期存在。这是小说完成后我意外获得的体悟——形式感,无论多么华而不实,它也终究是生活的必需。

责任编辑   丘晓兰

特邀编辑   张  凯

猜你喜欢

近况谢家大家庭
喂,不准偷听我许愿
春 归
你好,你好!
近况自遣
换个身份来爱你
开学啦
秀秀台
地下同学
罐头食品的近况、技术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