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与火之歌

2020-04-25杨兵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摄氏度高温北京

杨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眼瞅着就要深冬了,但我今天还是得和大家聊一聊夏天的冰与火之歌——城市高温及其响应。

2020年7月下旬,北京平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局部甚至突破40摄氏度。高温蓝色预警持续生效。

那北京到底有多热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内藏玄机。为了科学诊断北京“体温”,您可以先跟我一起了解几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最高温和最低温。50多年来,北京夏季的最高温和最低温都在波动上升。最高温每十年上升0.21摄氏度,最低温则每十年上升0.73摄氏度。长远来看,最高温在升高,最低温也在升高。可谓该冷不冷,该热反而更热了。

第二个概念是热持续。这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某一天最高温度达到35摄氏度,您能忍一下,要是连续3天呢?连续5天甚至连续7天呢?您可能就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了。这就是热持续,可以看作城市的“高烧不退”。50多年来,北京热持续日数也在波动上升,大概每10年增加0.84 天。也就是说,一热热好多天的情况变多了。

第三个概念是热夜。白天热了一天,都盼着晚上凉快些,好歹让我们出去溜溜弯、纳纳凉,但是夜晚温度还是比较高,这种现象就叫热夜。50多年来,北京的热夜日数大概每10年增加5.43天,相對于前面零点几的波动,增幅非常明显。昼热一天,夜热一宿,着实叫人煎熬难耐。

未来,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夏季气温还将进一步上升。要知道,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适。相信各位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早上等个公交,脖子晒红;中午取个外卖,热浪扑面;晚上压个马路,还要落个暑气烫脚。可谓是360度无死角“烧烤”。

随着温度攀升,热浪加剧,晒伤、中暑、热射病等问题接踵而至。再严重可就生死攸关了。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在高温期会增加1.92倍,而女性比男性还要高一些。

实际上,在北京对高温抵抗力低的人广泛存在,300多万的老年人,100多万的儿童,400多万的肥胖者,像咱们这样的久坐人群更是高达700多万人,而这些人恰恰集中在最热的中心城区。此外,高温还可能导致水电消耗压力增大,大气污染加剧,甚至引发火灾等一系列生产安全事故。

骄阳似火,能不能来点冰凉策略呢?对个人而言,清凉一夏自有妙招。但您想过没有,我们的城市又怎么给自己降降温呢?别着急,冰凉城市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先给北京做个“身体检查”,识别城市的“高烧病灶”,然后再制定冰凉方案。类似于我们做体检,不同的是,通过卫星反演、地理信息等技术,给城市也做个系统检查,诊断高温风险。最后,综合各项指标,经过一系列复杂运算,形成高温风险地图,完成北京高温体检报告。

翻开报告,我们发现从城区到郊区温度呈现递减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改变了城区下垫面,使其成为了“热岛”,工厂、汽车、空调等人工热源更加剧了热岛效应。而郊区海拔高、植被密度大,成为“冷岛”。比较不同年份的热岛图,您发现什么趋势没有?对,就是岛变大了,城变热了,城市的“高烧”病情日益严重了。事分轻重缓急,到底哪里最亟需关注呢?通过遥感检测及实地校验,我们精准识别了北京的强热岛地区,这将为后续的冰凉策略提供依据。

在详细研究整个体检报告后,我们就要因“热”制宜,对症支招了。冰凉城市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强体魄,塑格局。俗语说“胖子怕热”,城市也得“瘦瘦身”。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控制北京的人口规模、建筑规模、用地规模,有效缓解城市聚集压力。“瘦完身”就得“强心肺”。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有效改善高温环境。因此,“强心肺”需要保护北京西北部的生态冷源,提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重塑城市和自然的关系。最后就是优化“身体结构”,在空间上采取组团式布局,分散城市热中心,不再一圈一圈“摊大饼”。

第二步,通脉络,畅风道。脉通则气顺。保护好北京的河流水系,结合水体,布置绿化,形成蓝绿交织的宜人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建设形态。利用“穿堂风”原理,在城市主导风向上,打造通风廊道,有风自然凉嘛。

第三步,点穴位,增设施。在路口撑起遮阳棚,让我们等红灯时不再焦灼难耐;在站台设置喷淋设施,让我们等公交时不再汗流浃背;在街头巷尾补充小微绿地,让我们休闲娱乐时不再头顶烈日。

强体魄,通脉络,点穴位。我们的规划师就像医生一样从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照顾着“高烧”城市。这些都是我所在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气候适用性研究的冰山一角,城市的冰凉之策还有很多。

多年来,多个研究团队孜孜以求,在没有聚光灯的领域进行着默默无闻地深耕探索。跨界研究,我们立足规划,探索气象;野外调查,我们抛开空调,扎进火炉;点滴积累,我们夯实基础,结出硕果。在这条用汗水换城市清凉的道路上,我们用脚丈量城市,用眼阅遍山河,用手绘制蓝图,用心孕育未来!

在户外调研时,40摄氏度高温下,我们汗透衣衫。“冰与火之歌”的工作很朴实,这里没有平地惊雷的科学大发现,我们只是润物无声地改善着北京的人居环境,书写着规划建设的科技担当。

来吧,让我们唱响冰与火之歌,礼赞宜居中国,为北京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添砖加瓦。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萌生了一个小愿望——未来,炎炎夏季,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身”。

猜你喜欢

摄氏度高温北京
全球高温
守护1.5摄氏度
望火兴叹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烤”问城市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