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软”条件下金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2020-04-25马振乾池恩安赵明生陈安民

中国矿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采场岩体矿体

陈 晖,王 腾,马振乾,,池恩安,,赵明生,,陈安民

(1.保利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2.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2;3.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三软”矿体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矿体的顶板、底板以及矿层都为软岩;一般情况下,具有“三软”特性的矿体在开采过程中极容易发生顶板冒落或坍塌事故,“三软”矿体是难采矿体[1-2]的典型。采场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不仅与矿体的赋存条件、矿岩力学特性、采场暴露面积以及开采方法、顶板支护管理等采矿地质条件有关,而且与上覆岩层载荷、类型等密切相关。这些影响因素难以量化分析,导致采场结构参数的研究工作困难重重。地下采场主要由顶板与矿柱组成,一旦顶板、矿柱处于失稳状态或发生破坏,就会给采场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研究采场的稳定性主要是分析采场中顶板、矿柱的稳定状态。针对此类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9],取得了不错的效果。BUTT等[10]针对复杂采场顶板稳定性的研究难题,以岩石梁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该条件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为采场的生产管理及地压控制提供理论参考;赵伏军等[11]采用薄板理论,以进路式采矿法回采矿柱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采场顶板的稳定性,确定了采场顶板的主要危险位置,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措施;徐文彬等[12]针对和睦山铁矿采场矿柱的稳定性研究问题,综合普氏拱理论、结构梁理论以及厚跨比法,分析了该采矿方法下采场失稳破坏变化规律,并讨论了19#矿房发生垮塌的原因;徐东强等[13]将块体理论应用于采场顶板稳定性研究,为回采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在分析贵州某金矿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金矿目前开采过程中的困难,而且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回采率,达到安全与经济的有效平衡。研究结果对金矿实现开采安全保障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矿山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为类似“三软”条件下金矿的采矿设计及理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1 工程地质概况

贵州某黄金矿山位于黔西南山区,地处贞丰、册亨、望谟三县交界处的北盘江西侧,井田面积达1.284 3 km2。矿体顶板以砂岩、黏土岩为主,其中黏土岩的岩体质量属于Ⅳ~Ⅴ类,松散、比较破碎,质量属于坏~差,遇水易软化,易导致采场垮塌,开挖后基本没有自稳定能力;砂岩则相对较好,岩体质量属于Ⅲ~Ⅳ类,属于差~中等,稳定性一般。矿体位于砂岩-黏土岩的断裂破碎带中,与破碎的围岩基本相同,甚至比围岩更为松散破碎,在地下采矿过程中极易发生冒顶事故,因此该金矿矿体属于典型的“三软”难采矿体。

目前,矿山采用的是上向水平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该方法能够保证在破碎矿岩中开采的安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以下主要问题:①回采巷支护过度,导致采矿成本比较高,矿山经济效益低下;②上向开采时,采场充填接顶困难,顶板与充填体接触不完整,上一分层开采时危险性高;③每次开采后,都需要进行锚喷联合支护,采矿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采场生产能力小;④进路式开采是独头巷道掘进,存在采场通风条件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采矿方法优选模型,结合数值计算,最终确定采用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进行开采,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扩大矿山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图1 采矿方法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mining method

2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是采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矿山企业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开采的关键。传统的优化方法难以考虑众多的定量与定性因素,导致选取的结构参数往往比较保守,造成资源浪费。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应用于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模拟优化,以期得出最合理的参数。

2.1 数值模型

建立合理的矿体力学模型是后续数值模拟的关键,考虑边界效应,所建模型是采场大小的3倍,矿体沿走向长310 m,模型直达地表,矿层厚度7.05 m,倾角约为 37°。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建立矿层和围岩的数值模型,顶底板以薄至中厚层砂岩与薄层黏土岩为主,模型上部为地表,边界约束模型底部限制垂直与水平移动,上部岩层的载荷为岩层自重力,4个侧面上的侧压系数由程序按泊松比自动计算出来。对于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单元离散模型网格化,为了提高单元体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距离矿体较远的围岩采用精度较低的单元体。开挖前,整个模型共有单元31 200个,节点总数35 879个。模型初始单元网格见图2。

根据该金矿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矿体赋存条件, 矿体属于微细粒浸染型矿床, 矿体的顶板、底板与矿层区别并不明显,因此现场选取能代表矿岩特征的岩石试件,开展岩石力学实验。矿床开采过程中,采空区上方岩石应力状态由三向受压转为单向拉应力状态,岩石内部裂隙因采矿活动贯通,形成岩体薄弱面,更加容易破坏。岩体参数工程化处理主要方法有弹性波法、M.Georgi法、系数换算法等,本文应用常用的岩石力学参数工程化弹性波法,得到合理的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所用参数。弹性模量取岩石的1/3,充填体的力学参数参照类似矿山,最终得出数值模型中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图2 数值模型Fig.2 Numerical model

表1 岩体力学和充填体物理力学参数Table 1 Results of rock mechanics and filling parameters

2.2 模拟方案

根据矿体特征以及矿山目前生产经验,采用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时,采场沿走向布置长度为100 m。在既定的采场长度下,影响采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采场宽度、高度的大小。结合中深孔爆破的特点和同类矿山生产实际经验等,初步选定采场宽度在4~5 m范围内,高度在13~15 m范围内,采场长度为100 m。

2.3 模拟结果分析

由图3可知,顶板最大位移2.62 mm,小于顶板容许极限下沉量40 mm;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都表现为压应力,分别为5.49 MPa、1.95 MPa,小于岩体的抗压强度为18.19 MPa;采场顶板出现小范围的塑性区,未显示发生拉伸破坏。 由此可知,在既定条件下采场是稳定的。 由图4可知,顶板最大位移12.62 mm,小于顶板容许极限下沉量40 mm;顶板出现了拉应力3.32 MPa,大于岩体的抗拉强度,顶板发生拉伸破坏;采场顶板出现明显的塑性区,显示发生拉伸破坏。故该结构参数不能满足采场稳定性要求。

其他方案的模拟结果和采场稳定性评估见表2。考虑到金矿石属于高价值产品,在开采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回采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采用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时,较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场宽度为4.5 m、高度为15 m或宽度为5 m、高度为13 m,采场沿走向布置,长度为100 m。

3 采场生产能力验证

确定了采矿方法和采场结构参数后,还必须进行生产能力的验证,计算公式见式(1)。

A1=330nNKq=

330×2×2×0.8×450=475 200 t/a

(1)

式中:A1为采场生产能力,t/a;n为同时生产中段数, 取2个;N为采场布置个数,取2个;K为采场利用系数,取0.8;q为采场出矿能力,取450 t/d。

图3 采场宽4 m、高15 m的模拟结果Fig.3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tope width 4 meters and height 15 meters

图4 采场宽4 m、高17 m的模拟结果Fig.4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tope width 4 meters and height 17 meters

表2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及结果Table 2 The simulation scheme and results of stope structural parameters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采场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达产后20万t/a的目标。

4 充填能力验证

采用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开采需要对矿山充填能力进行验证。 矿山日需平均充填量计算见式(2)。

(2)

式中:Qd为日平均充填量,m3/d;Ad为矿山充填法日产量,t/d;γk为矿石密度,t/m3;Z为采充比,取0.9;K1为充填体沉缩率,取1.05~1.20;K2为流失系数,取1.02~1.05。

日需充填能力计算见式(3)。

Qr=KQd=1.1×1 028=1 130 m3/d

(3)

式中:Qr为日充填能力,m3/d;K为充填作业不均衡系数,取1.1~1.5。

小时充填能力计算见式(4)。

(4)

式中:Qh为小时充填能力,m3/h;h为每天工作时间,取12。

矿山充填站单套充填能力为80~100 m3/h,可以满足地下采场充填的需求。

5 结 论

1) “三软”条件下金矿采用上向水平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存在采矿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采场生产能力小;采矿成本较高,矿山经济效益低;采场充填接顶困难、通风条件差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采矿方法优选模型,最终确定采用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进行开采,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开采遇到的问题。

2) 采用FLAC3D软件开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从采场顶板下沉、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等方面综合评估采场稳定性,得出采场结构合理的参数为采场宽4.5 m、高15 m或宽5 m、高13 m,采场沿走向布置,长度为100 m。

3) 通过采场生产能力和充填能力验证了选用的采矿方法和采场结构参数完全可以满足矿山需求,对“三软”条件下金矿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采场岩体矿体
基于FLAC3D的采矿方法优选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①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近地表矿体地下组合式连续开采技术研究
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及结构设计
冀东麻地岩体铷等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
Chronicle of An Epic War
基于岩体结构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论甲乌拉矿区断裂构造及控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