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干部“不适应”原因分析

2020-04-24何虎生

人民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干部群众工作

何虎生

【关键词】干部不适应  层级  环节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严格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中党员特别是干部的重大考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总体上看,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發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不止是体现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面对党中央从严监管干部、深入整顿干部作风的种种举措,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阶段复杂多样的问题和矛盾,部分干部在决策、管理、服务等工作的不同环节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

哪些类型的干部存在“不适应”的状态

“特权”型干部不适应。所谓“特权”型干部,本质上是权力观不正,突出表现为“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意识强、个人意识浓厚、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漠不关心、麻痹大意,认为自己的事情是大事情,群众的问题是小问题;对群众颐指气使,认为自己高出群众一等。脱离群众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厘清党和人民的关系,杜绝“官本位”、坚持“民本位”;厘清发展与人民的关系,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而“特权”型干部在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的驱使下,心里记不得群众、眼中看不上群众,他们与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格格不入,必然感到“不适应”。

“享受”型干部不适应。所谓“享受”型干部,本质是利益观扭曲,突出表现为贪图享乐、奢靡浪费,平日里觥筹交错、纸醉金迷,更有甚者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又或“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廉政建设的推进、监督机制的完善,使得一批违法违纪高官落马,一些隐形的福利待遇被取消、灰色交易被取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宛若刮骨疗毒,需要基层干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廉,需要领导干部稳得住阵脚、管得住行为。而“享受”型干部在奢靡中消磨了革命意志、奋斗精神和进取动力,最终有可能因享乐堕入触犯党规、违反国法的境地,他们与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格格不入,必然感到“不适应”。

“消极”型干部不适应。所谓“消极”型干部,本质是价值观错位,突出表现为只想“混日子”“图清闲”,精神懈怠、庸政懒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工作常常以“推”“躲”“混”了之。新时代要求干部要真抓实干,“有为才有位”,要树立忧患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基层干部要直面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培养斗争精神,要在新形势下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以饱满的敬业精神对待日常工作和改革事项。而“消极”型干部萎靡不振、不思进取,他们与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积极担当的工作作风格格不入,必然感到“不适应”。

“作秀”型干部不适应。所谓“作秀型”干部,本质是政绩观偏离,突出表现为注重“雁过留痕”而非“抓铁有痕”,只重表面不重实际,喜欢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更加复杂多样的新问题,从“清谈客”变为“实干家”,落实到行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强调干部的实干精神和效果导向,强调“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而“作秀”型干部,只擅长搭“花架子”、搞“假把式”,回避现实矛盾和群众诉求,他们与新时代重视实效的考核体系格格不入,必然感到“不适应”。

哪些层级的干部感到“不适应”

一些县处级领导干部对新的工作思路存在“不适应”。县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对临机决断能力要求较高,需根据新情况做好形势分析和即时处理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环节的部分县处级干部对新形势、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感到“不适应”。首先,“唯经济论”“唯速度论”等旧的发展观念不再适用,如何摆脱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径依赖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困扰着一些县处级干部。其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转变,部分县处级干部认为简政放权之后权力被分散,工作受到制度性掣肘,难以适应服务型现代政府治理模式。最后,“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使中层干部感到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提升,一些能力不足的干部感到不适应。

基层干部对新的工作方法存在“不适应”。基层干部在体制内既是县处级干部的下属,又是普通干部的领导和管理者。其工作主要内容是执行上级命令,领导普通干部和群众全力完成组织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全党同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传统的管理、执行方式不再适用,基层干部若不转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便会感到“不适应”。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刚性粗放的工作模式,难以把握好实施有效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两者的有机统一,无法在有效管理中实现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使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增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要求干部必须严格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而部分基层干部难以同时运用法治思维和民主协商方法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科学、有效管理。

普通干部对新的工作节奏存在“不适应”。普通干部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直面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阶层结构,是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处在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的第一线。随着新“两步走”战略时间表提出,高强度的任务要求层层下压,处在最底层的普通干部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部分干部对于新的工作节奏难以适应。一方面,一些普通干部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仍然沿用原先的工作方式,使自己“淹没”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另一方面,普通干部负有宣传、凝聚、服务群眾的重大责任,但有些干部满足于传统的宣传和服务模式,缺乏创新,尽管工作非常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

干部在哪些环节存在“不适应”

面对决策制定环节的民主化、科学化转变,部分干部感到手脚束缚,出现“不适应”状态。决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权力,制定得当则利国利民,制定失当则害国害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要求干部在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按照民主程序进行决策;同时要求干部按照科学的决策规律,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之前一些干部习惯于“拍脑袋”决定、“拍桌子”立项,大搞“家长制”“一言堂”,导致决策不民主不科学、执行不顺畅不彻底。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民主集中制度的深入推进、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决策制定的约束和管理也更加严格。之前一些将决策权力紧紧攥在手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干部,面对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面对时刻高悬的问责利剑,不得不紧绷心中的弦,出现“不舒服”“不适应”的状态。

面对公共服务环节的常态化、长效化转变,一些干部不愿脱离“舒适圈”,也没有练就为人民服务的“宽肩膀”和敢于担当的“硬肩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公共服务方面的常态化、长效化转变,对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干部没有“先干一步、多干一点”的主动意识,却一味地贪图享乐,以权谋私。过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贪污腐败频发;现在,随着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公共服务领域乌烟瘴气的局面有了根本转变。然而,这些领域在某些干部眼里成了没有油水捞的“清水衙门”,让习惯了灰色收入和隐形福利的部分干部十分“不舒服”“不适应”,也“不愿干”。一些干部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思进取,不把服务当事业看、拼全力干,而是当差事看、当副业干,在本该努力为人民服务的征途上“蒙头大睡”。

面对事务管理环节的规范化、专业化转变,一些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干部遭遇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新时代事务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使干部需要处理的问题更加全面多样,“老套路”“老方法”已不再适用,一些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干部遭遇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一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干部管理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因应时代要求发生了转变。改革发展、信访维稳、扶贫攻坚、环境保护、风险防控等问题,都是干部在管理领域和工作环节中需要面对的棘手事务,干部如果没有“几把刷子”,无法积极推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依然用刚性粗放的工作模式和管控手法,便会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另一方面,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5G技术等科技新趋势给各级干部的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不了解新兴产业,不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干部,便无法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一些怀揣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的干部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和“露了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少数干部表现不佳,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这些干部没有必胜之心却怀有麻痹思想,因而难以当先锋,打头阵,无法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没有责任之心却怀有厌战情绪,因而难以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尽其责;没有仁爱之心却怀有侥幸心理,因而难以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无法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没有谨慎之心却怀有松劲心态,面对风险因素不具备底线思维,解决问题不能一抓到底,做不到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关键时刻靠不住,不能上前只想后退的干部,难以适应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和叠加的工作要求。

正所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主体,党风才能清正,社风才能和谐。而那些争权夺利、钻营投机,或逍遥自在、安于现状的干部,既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感到“不舒服”,也会在新时代诸多挑战面前感到“不适应”。但“不舒服”不是腐败的理由,“不适应”也非懒政的借口,新时代各级党员干部只有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新的工作节奏以满足人民诉求,才能在决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公共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事务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的今天,积极有效应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各种风险隐患和重大突发事件,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重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战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9GJJB001)阶段性成果】

责编/常妍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干部群众工作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不工作,爽飞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选工作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