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关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

2020-04-24李勇慧

世界知识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俄关系俄方中俄

李勇慧

2019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大型年度记者会。他谈及中俄关系时说,这一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最重要因素。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俄相互支持,互为战略依托,集中精力共同抗疫,中俄关系没有受到干扰,新时代战略伙伴协作更加牢固。

俄倾力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1月31日,普京总统第一时间给习近平主席发来慰问电,表达了同情之心,同时承诺坚定支持中国抵御病毒威胁。此后,俄方在不同场合不断表达对中方的支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还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中文给中国加油。同时,俄方向中方提供了“硬核”支持,用军机把约23吨、总计约227万件(套)的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运送到武汉。3月23日中国又向俄军交付2550万份口罩,以报答俄方与中方的患难与共。

俄罗斯拥有较先进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防疫科学家。疫情暴发后,中俄双方加强了在传染病防治防控领域的合作。2月5日,俄卫生部派出五位医疗防疫专家赴武汉与中国专家一起合作研制疫苗。2月10日,俄罗斯专家研制的诊断新冠病毒系统在中国条件下首次通过测试,测试过程很高效,获得双方专家一致肯定。目前,两国科学家正继续为疫苗研发共同努力。

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中国疫情时表现出良好的职业操守,营造出与中国并肩抗疫、共克时艰的有力氛围。2月10日,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中俄患难与共》的社论,同时发布了一张精心制作、内容十分打动人的海报“中国加油,我们在一起”。3月,《俄罗斯报》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介绍中国为抗击疫情所做的努力,批驳美西方反华政客抹黑中国的言论。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自发录制视频为中国加油。这些支持丰富了俄方践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也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用心维护中俄关系的真诚。

俄自身防疫过程中的涉华摩擦正获妥善解决

在俄官方大力支持中国抗疫的同时,2月中旬在莫斯科发生了80名中国公民违反俄隔离制度被裁定驱逐出境的事件。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俄执法部门是否对中国人采取了歧视态度、是否存在执法过度问题。俄方强调,这80名中国人的确存在违反抵俄后在住所自行隔离14天的规定的行为,在街头被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拍摄到并识别出来。中方认为,俄方对中国人的查验存在歧视,这些中国人是被强制带到隔离地点进行隔离的,他们对居住环境和饮食都很不满,也表示一些俄方管理人员态度生硬。最重要的是,俄方要求中国人在入境时签署的自主隔离保证书内容不清晰,存在一些让人看不懂或理解模糊的地方,当事人也声称自己没有被详细告知相关具体规定。被暂时留置于遣返站的80名中国公民在隔离期满后无一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可见,驱逐出境的处罚过于严厉了。

在莫斯科隔离事件中,中俄双方相互存在一些误会。据笔者观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反应很快,在第一时间与俄方展开外交交涉,努力维护在俄中国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同时毋庸讳言,中国人确有违反俄方隔离法规的行为。在中方交涉过程中,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局长兼国家总防疫师波波娃都列举了中国国内严格的隔离政策来为俄方辩解,希望中方理解俄方严控国内可能发生疫情的苦衷。在这之前,俄方主动提出中国留学生远程上课的办法,建议中国学生暂时不要返俄,可还是有学生不听劝阻坚持返俄。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3月7日莫斯科市政府出台新规,要求两周内到访过意大利、韩国、伊朗、德国、法国、西班牙的人进入俄境后也必须自我隔离14天。俄政府进而决定3月18日至5月1日期间禁止所有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入境。这些都表明,俄方是基于疫情本身不断调整相关政策,并非有意针对哪国公民。3月22日,已经有部分中国当事人的判决得到改判,被取消了强制驱逐的执行,剩下的当事人仍然在走法律程序,争取相同的判决。

疫情之后顺势加强中俄合作

中俄两国去年纪念了建交70周年。过去70年,中俄关系历经风雨磨练,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成为新时代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永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对两国关系的又一次检验。

中俄两国在疫情期间及其后有了更多开展合作的动力。一是克服困难保持经贸合作的上升态势。2020年头两个月,俄对外贸易额同比增长5.6%,主要得益于新启动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以及俄医疗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显著上升。3月全球疫情暴发、国际油价爆跌,俄卢布急剧贬值,外汇储备在3月13日到3月20日的短短一周里从5810亿美元减少到5512亿美元。中俄经济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两国经贸合作面临严峻挑战。俄某些地区对中国市场依存度高,旅游、运输和建筑等服务业遭受了损失巨大。但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俄之间的货物运输通道也坚持照常开放。当前俄防疫形势严峻,但总体还是可防可控的,中俄双方应克服困难,开始考虑合作的修复和止损,比如,中方务农人员可以按时返回俄远东地区;确保汽车、电子、医药等行业产业链供应不中断;中俄重点合作项目工期不延迟,等等。二是2020年至2021年是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中俄科技创新年”,双方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加大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疫苗与药物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挖掘潜力。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要加大力度和投入,建立合作机制。

疫情过后,中俄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的战略协作水平将会提升。一方面,疫情暴露出来的国家间关系更多反映了当前国际秩序以西方为中心的缺陷。中美关系未能利用共同面对的疫情而加强合作;欧盟机制协调性混乱,二十国集团(G20)会议协调共同抗疫仍有不确定性。疫情过后,势必加速国际秩序的重构,东西方力量更加均衡的态势有望确立。另一方面,中俄在抗疫中相互鼎力支持,同时倾力援助疫情严重国家,体现了共同的责任担当,比如对意大利的援助。疫情过后欧洲地缘政治将会出现新变化,有利于中俄更深参与国际格局的重构,两国合作重心将加速向构建以欧亚地区为主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转移。2020年下半年将要召开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峰会,届时各方围绕国际秩序的规则、制度演变和地区热点问题将会有新的交锋,中俄合作谋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携手推进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态势将会更加明显。

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中俄官方和民间都存在相互认知不足的问题,夯实社会基础仍是两国关系建设的长期艰巨任务。不能忽視两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对两国关系的危害。如何通过人文交流与合作真正让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加深好感和信任,是需要下大功夫进行研究并具体落实的。

猜你喜欢

中俄关系俄方中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俄关系迎来美丽时刻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