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打赢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攻坚战实践路径探究

2020-04-23周靓靓

新丝路(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理论分析实践经验精准扶贫

周靓靓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回望过去,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6月会见外宾时曾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立足当前,精准扶贫、消灭经济薄弱村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表现和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展望未来,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深刻剖析基层的一些具体实践做法,总结其经验成效,分析潜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将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助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经济薄弱村;理论分析;实践经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制定出台,意味着扶贫攻坚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中央提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将迎来期限。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期盼和自豪,也是对基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考验。

一、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实践,是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总结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企图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改变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是不可能的,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是“剥夺者被剥夺”,建立共产主义制度。[1]马克思主义的贫困理论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看待和分析贫困问题的唯物主义根本立场,指明了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和方向,为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30、40年代,毛泽东同志对农村社会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系统分析了中国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状况。在贫困根源上,他明确指出:“现今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由已经被推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造成的。”因此,“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2]“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3]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我国扶贫工作逐年深入,扶贫思想不断发展。精准扶贫这一治理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扶贫思想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扶贫思想核心要义,是指导新时代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是对党和国家多年来扶贫实践经验成效的总结。具体来说,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的,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通俗说来,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针对精准扶贫,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考察时,提出六个精准,即“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精准扶贫之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贫困地区人民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基层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

1.安吉县杭垓镇经济薄弱村现状分析

2017年,浙江省提出《消灭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湖州市主动加压,在2018年启动实施新一轮“三年强村計划”,计划到2020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302万元以下的村。据统计,2018年安吉县169个行政村中有40个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在30万元以下,占比23.7%。可以说,要全面完成消薄,任务艰巨,难度大。更有甚者,安吉县的杭垓镇共有18个行政村,其中三分之二都是经济欠发达村。全镇63%的面积划入生态红线,区位优势先天缺陷,后天环境要素影响恶劣。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如何完成全面消薄任务,成为该镇党委政府最重要的中心工作。然而,截至2019年9月,该镇超额完成了消薄任务,12个村经营性收入均达到30万元,实现了12各经济欠发达村的华丽蜕变,推进了各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薄弱的根源在于思想薄弱。消除经济薄弱村,首先要消除思想薄弱。成功消薄的背后,离不开该镇从领导干部到村干部,再到村民群众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学习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提高。

第一,明确一个目标,制定科学规划。该镇根据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于2019年初制定“消薄全达标、面上大提升”目标,确保在年内12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实现村级经济面上大提升。通过多次实践调研,按照分类施策、差异发展原则,该镇将全镇划分为四大片区,然后由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和党委副书分别领衔沿高速公路、毗邻水库、省际交界、西溪源头等四个片区“消薄”任务,主要负责面上统筹,这一做法全面强化了顶层设计。此外,规划四个片区产业导向,既因地制宜、分村施策,又合作联动。如毗邻水库片区以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抓手,发展精品民宿、亲子游等业态。目前,和村已建成民宿2个,亲子游景区1个,正在推进民宿项目2个,正争创省级民宿部落村;大坑村在缫舍村建立残疾人工疗机构车间,安置了水库毗邻片区各行政村符合条件的24名残疾人集中就业,不仅每年给大坑村带来20万元的集体收入,也给缫舍村增加了6万元的租房收入。而后,由镇班子成员、联村干部、村“两委”组成“骨干专班”,负责消薄工作实施,因地制宜,具体实策。两套专班协调配合、协同推进。

第二,加大人才支持,创造发展活力。安吉县高度重视人才扶持力度,从县级机关单位择优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柔性下派和脱产驻村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村级具体事务中,为村两委带来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杭垓镇还下派7名年轻优秀干部驻村任职,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形成三方合力,通过开展“导师帮带”、消薄论坛、美丽村干部专项能力提升班等一系列组合拳,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改变过去一些村“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形成“事有人干、人有事干、抢着干”的良好发展氛围。充分挖掘各类人才,积极从政策上引导鼓励乡贤回乡创业,进一步发挥镇电商联盟技术人才的优势,凝聚发展合力,实现了乡贤回乡创业项目4个,培养了电商达人100余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三,资金项目扶持,壮大经济基础。借助县出台一系列乡村振兴资金惠利政策,该镇积极与上级部门、金融机构对接,实施了“异地物业”、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环境整治、申嘉湖高速、“511”交通工程等重大项目,争取县农商行推出的乡村振兴低息或免息的贷款6820万元,撬动上级部门项目资金1.6亿元,有效扩大“资金池”,破解村级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高效化解了过去存量高息私人借款给村集体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让各村得以心无旁骛谋发展。实施项目抱团模式,在全县率先推出“飞地物业、异地抱团”举措,依托竹木制品和农村电商两大优势产业,帮助12个村组建安吉竹赋农业开发公司,以各村争取的乡村振兴贷款资金集体入股,在集镇建设“电商物流园”项目,之后又入股了县级“飞地物业”项目,单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分别给村带来20万元、8万元的集体收入。同时,结合“低、小、散”厂房和一户多宅整治行动,实施农整400亩,既护美了绿水青山,还给每个村带來一笔不小的收入,切实解决了部分欠发达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少等因素导致难以较快发展的现状。

第四,多方联动合作,丰富资产积累。通过镇政府牵线搭桥,各村依托土地、房屋等要素,与县内结对企业合作,寻找共赢点,达成结对共建关系,将资金、技术等引进山门,开创村企合作新模式。如大坑村依托生态环境,与佐林药业合作种植中草药,发展特色农业;七管村与中南百草园合作发展农产品异地超市;高村、磻溪等村通过引进工商资本,改造老旧集体用房发展民宿产业;吴村与强盛家具有限公司合作,在吴村老小学建立建立一个家具缝纫加工点,解决了16人在家就业难题,还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同时,针对撤乡合并之后囤积的镇级或县级固定资产处于闲置或者低效利用的实际,该镇主动请缨,与县国资沟通对接,将原国资所有的老办公用房、老学校、老礼堂等资产的管理权交给所在村,彻底调动了村班子将资产变资本的主动性、积极性。各相关村纷纷通过对外招商等形式,采取租赁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经营,多元化投入乡村经营。目前,磻溪老政府、缫舍老政府、尚梅村老小学等10多处资产予以盘活,预计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180万元。

第五,规范落实机制,强化成果保障。根据“四大片区”划分,凡是落户项目必须符合片区产业导向,且要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再经镇党委、政府同意才予以准入。还出台规定:20亩以上的山林发包也必须经镇党委同意,过去违规发包的山林原则上收回,村集体不得擅自发包连片山林,杜绝生态隐患,防止资源低效利用,将稀缺资源牢牢掌握政府或村集体手中。项目获准之后,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投入与收益平衡、短期与长期结合”的原则,由镇党委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专家、人民代表等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综合评估,将项目达产给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直接收益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确保项目建成后企业既能获利,更能强村富民。以此同时,镇党委牵头,整合人大、纪委等工作力量,开展两个专项督查,采取现场查看、例会汇报等方式,详细掌握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对不讲规矩、有慢作为等现象的镇村干部和有损生态环境、不按规划执行、资金供给不足、推进速度缓慢的项目进行约谈或清退。今年以来,约谈干部4名,约谈项目2个,清退项目1个,引导激烈干部讲奉献、敢担当、干实事,同时防止圈地情况发生,确保有限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

三、潜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通过一系列的扶贫措施,精准扶贫下消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还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可能发生,值得我们深思。例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后,能否实现可持续稳步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稳步递增?今年的任务完成了,明年的收入能达到多少,会不会面临返贫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研究对策,缓解消除发展顾虑。

首先,坚持人才是第一要素。没有干不好的事业,只有不会干的人。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应当要持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激发其为家乡建设谋发展的创业干事热情激情。另一方面,加大人才激励奖励机制,吸引更多高学历实干型、专业性及复合型人才深入各行各业,创造发展活力,提升输血造血能力和实效。

其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消薄不是阶段性的工作,需要长期谋划。应当树立长远的眼光,不可短视眼前利益。在招商选商、项目招引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坚持把握效益持久性长,风险相对较小的原则,不断培育壮大健康活力的产业项目。

还有,坚持用联系的方式解难题。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应当树立全局的眼光,统筹兼顾,不能仅仅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片面理解消薄完成、扶贫目标达成。而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如何利用好村集体经济收入造福百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研究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32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17.403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3

猜你喜欢

理论分析实践经验精准扶贫
百年党史视域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经验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原因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农地流转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