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特点与分析

2020-04-22谢礼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

谢礼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前,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受众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电视时政新闻应该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更新傳播理念,丰富和创新时政新闻的内容,改革时政新闻的形式,创新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好地宣传党政方针和主流声音。

关键词:移动社交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特点

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新闻。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时政新闻报道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向群众宣传党政方针,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移动社交媒体的运用,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以及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移动社交媒体新闻传播其具有快捷性、简洁性、互动性等特点。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着报道程式化、缺乏亲和力和贴近性等不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在保留其政治性和新闻性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改革创新以扩大受众、提升影响力,成为当前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发展的关键。

一、传统电视时政新闻的特点

(一)内容大政化

内容大政化是传统电视时政新闻的特点之一,时政新闻主要包含各级党政领导参加的各类重大活动,政府下达的政策等,因此时政新闻的内容多是国家政策、党政方针。政治性是时政新闻的另一鲜明特点,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离不开政治,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表明政府的态度,确保国家利益,引导社会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时政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并不像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极力地追求时新,而是更为关注报道时机,一般而言,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同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相一致。时政新闻报道主要承担着报道重大党务、政务活动,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报道政治领导人的重大活动以及宣传国家形象的作用。

(二)表达方式陈式化

传统电视时政新闻存在着表达方式陈式化的弊端,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新闻语言具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如报道领导人的重大活动时,均有严格要求,新闻报道中的时间、画面的编辑都有明确规定。另外,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多是采用官方语言,如“指出”“要求”“强调”等词语,语言表达相对单调、刻板,使得受众和新闻报道之间的距离拉远,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三)传播渠道固定化

电视时政新闻是各级电视媒体不可或缺的“主菜”,是主流电视频道的内容担当。从电视发展的时间纵线看,以时政新闻为主要内容的《XX新闻》均是主流电视媒体的“长子”。长久以来,《XX新闻》具有牢固的“播出频道固定、播出时间固定、节目时长固定”等特点,从而导致时政新闻也同步具备“三固定”,受众也逐步养成时政新闻的收看定势。

(四)受众群体体制化

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具有内容大政化的现象,内容多涉及国家政策方针和地方中心工作等。但高度同质化的内容、千篇一律的语态却使其陷入“泯然众人矣”的尴尬境地。传统电视时政新闻受众群体具有鲜明的特征。一般而言,受众群体带有体制化特点。

二、移动社交媒体环境的传播特征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随着移动终端设施的普及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新闻,将信息传播至全世界。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下面就移动社交媒体环境的传播特征进行介绍。

(一)传播实时化

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借助手机就可以将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到整个世界。人们能够借助互联网设备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同世界上各地人民进行交流。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

(二)内容多元化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移动社交媒体时代背景下,每部手机既是信息接收端,也是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源,信息传播呈现交互式特点,信息海量增长,内容更加多元化。借助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关注自己想要的信息,人们的生活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但是在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存在着较多的“自媒体”,传播的信息多是人云亦云,严重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质量。

(三)阅读碎片化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由于手机阅读的便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阅读碎片化成为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人们阅读的特点。首先是媒体对时效的追求,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下,“快”成为了媒体的主要竞争力之一,为了最快地传递信息,连续不断的文字与图片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常常使阅读变得“支离破碎”。再者是人们时间的碎片化,据调查,多数人喜欢在早上起床后,以及乘坐交通工具等碎片化时间中借助手机观看新闻报道。阅读碎片化形成了以下现状:那就是我们几乎知道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却无法系统地阐述知识,阅读碎片化在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使得人们的信息加工能力逐步退化。

(四)传播交互式

“交互”具有创想性、互动性的含义,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较,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征。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为单向传播形式,而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接受者和信息的评论者。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发言自由,多渠道发言提升了新闻评论的丰富性,评论者的身份更加多元化,内容也更加多元化。新时代,新闻评论打破了过去媒体专职人员评论的单调格局,评论人员身份多元化、言论自由化,确保人们的观点能够得到关注、意见得以交流。

(五)受众年轻化

与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受众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受众趋向于年轻化。相比于传统的电视传播渠道,移动社交媒体带给受众的是自由和开放,信息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表达,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移动社交媒体特征同年轻一代追求自由、开放的特征相符合,当前一代年轻人个性化心理以及同主体意识更加强烈,因此年轻一代普遍喜好移动社交媒体。

三、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突破之道

上述对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特点和移动社交媒体环境的传播特征进行了介绍,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发挥着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应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把握当前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逐步扩大时政新聞报道的影响力,促使青少年群体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搜索成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传播理念的创新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要创新信息传播理念,新时代要适应时代潮流,在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上,创新时政新闻的传播理念,将移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纳入到新闻报道之中。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要同受众的观看、阅读习惯相契合,立足于受众的需求进行改革。另外,时政报道中要挖掘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时政新闻内容要更加关注民生。

(二)内容解读创新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想突破重围还需要优化内容,以扩大受众范围,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电视时政新闻承担着报道重大党务、政务活动,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报道政治领导人的重大活动以及宣传国家形象的作用,必须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为此,电视时政报道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升报道的时效性,让大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真实的信息,报道真相、还原真相。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提升民众的认同感,那么内容就要多关注民生民计,向民生、民计方向倾斜,要多角度、多维度地来解读内容。在报道过程中要挖掘和丰富有关于民生类的问题,或者增强时政的民生视角解读,使得群众通过报道能够切实了解自己所关心的内容,提升时政报道的亲和力。

(三)新闻形式上的创新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多样化,受众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受众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要创新新闻形式,增强可视性。同时报道方式要更加亲民,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以此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电视新闻时政报道要提升穿透力,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多采用平铺直叙,客观叙述、平平淡淡的报道模式,很难吸引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受众的兴趣,因此电视时政新闻在进行报道时要提升穿透力和震撼力,标题要更加简洁明了,丰富视听元素,创新呈现形式,以赢得更多的受众。

1.标题简洁明了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消息等的标题更加简洁明了,“浓缩就是精华”,新时期,题目的简明成为新闻的新特点。为此,电视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也要做到标题简洁明了。标题可以说是时政新闻的“眼睛”,其决定了观众的眼缘。新时代,时政新闻标题要以简洁为上,为更贴近于大众,标题应该做到醒目、顺耳、动听、易记,研究发现6-7字标题最为醒目、易记。当前在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过程中,人们在观看新闻时,通常是一扫而过,停顿的时间较短,标题只有简短、有穿透力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光。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要锤炼语言,压缩标题,删除标题中不必要的内容,精准、醒目地揭示时政新闻的主要内容。随着受众心理年龄的进一步年轻化,时政新闻报道题目除了要简洁明了之外,还要在通俗化和新颖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更广,信息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在此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报告标题具有新颖性,以此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紧紧地抓住观众。

2.视听元素进一步丰富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要丰富视听元素,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一是画面编辑丰富,在画面编辑过程中结合粗编、精编、平剪、串剪等画面剪辑技术来丰富时政新闻的画面,另外为丰富画面,电视台记者等人员应该深入基层,搜集群众感兴趣的材料,以此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图表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图表具有信息量大、短小精悍、简洁大方的优势,可广泛采用图表配合播音员解说的形式来实现时政新闻的报道。加强动画的应用,从而确保文字、画面、播音员解说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节奏是电视作品表现力的重要体现,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过于平铺直叙,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看兴趣。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富有节奏。时政新闻承担着宣教国家重大政策方针的重要责任,在此类型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仍旧要保持庄严的基调。在诸如民众关心的生活问题,如垃圾问题时,就可以选择较为轻松的节奏。总之,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场景的不同节奏性质,在时政新闻内容安排上以及镜头次序安排上要做到快慢缓急、轻重相宜,促使整个时政新闻报道变得有层次、有变化,从而使观众在观看报道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三是同期声的运用,同期声为电视时政新闻画龙点睛,同期声应用于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能够增加新闻的可视性和感染力。同期声的显著特点为声画共时,电视时政新闻中应用同期声能够使得领导人物亲民化,将领导亲民的一面展示给观众,提升时政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3.新媒体形式呈现

电视时政新闻是一种政治性强、时效性强的电视新闻种类,在各大电视新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报道要创新媒体的呈现形式,要加强媒体的融合,在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时政新闻的报道和传播时要创新呈现形式,如可以采用短视频的形式,短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时政新闻报道时要做到主题鲜明,视频掐头去尾,开头便直接切入主题,开门见山,精准地命中当前人们最关心的议题,提升可视性,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对于国家政策方针等时政报道,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报道时应该确保报道内容的完整性,以更好地宣教国家政策方针,发挥时政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

(四)传播手段的创新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创新传播手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发挥好时政新闻报道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1.坚守传统渠道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新媒体获取信息具有快速、虚拟以及娱乐的特点,为吸引受众的眼球,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可能会采用煽动性的语言和夸张的图片,将严肃的时政新闻报道娱乐化。因此在这种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坚守传统电视渠道,在时政新闻传播过程中要坚守电视时政新闻的真实性。电视时政新闻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画面和声音进行结合,画面精致,提升了时政新闻的可视性和穿透力。时政新闻报道应该积极向公众传播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社会主旋律,其在社会中承担着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因此,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要坚守传统电视渠道,做好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基于当前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创新呈现形式,以此来赢得观众的喜好,更好地发挥时政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

2.拓展新媒体渠道

时政新闻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在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除了要坚守传统渠道之外,还要拓展新媒体渠道,加强传统渠道同新媒体渠道的融合。在坚持“内容为王”,确保时政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拓展新媒体渠道,在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要善于借助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如在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可以采用移动视频直播的方式来进行直播,在直播过程中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3.交互式评论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受众在哪里,时政新闻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要加强交互式评论,注重收集和应用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观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反馈。同时,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对评论应持包容的态度。

四、结语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媒介异军突起,给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要大胆地进行突破和创新,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市场偏好如何,时政新闻报道都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从观众的视角引入,从观众的需要出发,从观众的担忧入手,更好地进行时政新闻的传播。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
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融合报道的同质化现象及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政治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编解码过程中的非同步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