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对企业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
——基于京津冀企业的分析

2020-04-21宋明顺许书琴郑素丽周立军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出口额国家标准

宋明顺,许书琴,郑素丽,周立军

(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一带一路”逐步成为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大会上提出,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引领等原则,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合作“硬机制”,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和有力机制保障,这极大地体现了标准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王亚军[1]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兼具区域合作、国际协议等特点,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历史的机遇。出口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通过标准的对接,中国产品出口将更加通畅,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为此,本文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标准化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这对于提高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具有借鉴作用。

1 相关文献概述

已有文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具体落实,企业是实施该倡议重要的中坚力量。辜胜阻等[2]指出企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市场主体,推进企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要义。出口是企业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产品出口的关系,如Bao等[3]、张晓静等[4]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孙慧等[5]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的影响;谢涛[6]从农产品角度研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

当前,国内国际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拓展延伸与其他国家、区域的标准化合作渠道,深化标准化合作。陶忠元等[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标准化有助于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单宝[8]认为标准化战略对于提升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标准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凸显。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多用标准数量作为标准的评价指标,如张研[9]参考德国标准化委员会(DIN)等机构用标准存量作为标准的指标进行研究;刘淑春等[10]用国家标准制订和实施的数量、国际标准制订和实施的数量作为标准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使用中国实际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的数量作为国际标准制订和实施数量的代理指标。关于出口的评价指标,大多学者使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作为中国出口的产出指标[11-14];对于企业出口产出指标,有学者基于企业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利润数据难以获得,使用企业出口额近似替代企业出口利润[10,15]。

通过梳理大量文献,本文发现,现有文献大多从比较宏观的层面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产品出口的综合影响因素;从标准化层面,大多是对某一类产品出口进行实证分析,较少将标准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与“一带一路”背景结合。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结合特定区域标准化现状及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具体数据,参考已有文献中标准化和企业出口的衡量指标,构建本文的评价指标,通过实证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析标准化对特定区域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归纳出标准化对提升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力的作用,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2 研究区域选择

京津冀地区邻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同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有比较稳定的贸易往来。根据京津冀海关统计分析,京津冀地区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钢材、农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由ISO/IEC官网数据,京津冀地区企业承担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情况如表1所示,占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承担相关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总数的80%。

表1 京津冀企业承担ISO/IEC相关技术组织秘书处数量单位:个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京津冀地区企业承担相关产品国家标准化秘书处情况如表2所示,在全国占比接近40%。

表2 京津冀企业承担相关产品国家标准技术组织秘书处数量单位:个

可见,京津冀区域企业直接负责或参与制定较多相关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在标准化方面,京津冀地区优势明显。海关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较为稳定,出口额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沿线国家对这些产品所内含的中国标准的认可度与应用度不断上升。

3 评价指标构建

本文构建标准化对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影响的评价指标,选择相关指标对标准化和企业出口加以量化表示。参考已有研究中使用标准存量作为标准化衡量指标[9-10,16-17],使用标准增量作为标准化水平衡量指标[7,18],具体指标来源见表3所示。由于现行标准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可能都存在一定的作用,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本文使用国家标准存量、国际标准发布实施累积量作为标准化水平衡量指标;中国直接负责发布的ISO/IEC标准数可进一步体现中国的国际标准话语权,本文使用中国承担ISO/IEC的相关技术组织秘书处直接负责发布的ISO/IEC标准累积数作为国际标准发布实施累积量的衡量指标,从而更精确地反映不同产品对应的国际标准数量。

表3 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于出口的评价指标,大多学者使用出口额作为衡量指标[11-13,15],齐欣等[17]使用出口收益加以衡量,本文参考大多数学者的做法,使用企业出口利润作为企业出口衡量指标之一,以企业出口额作为代理指标(如表4)。

表4 出口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有关定义,影响力具体指标包括国内关注度、国内满意度、国外关注度、国外满意度,通过提取和分析国内外主要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中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话题相关的数据所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到“一带一路”国家,国内、国际对企业的关注度、满意度,即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将是企业出口产出的另一重要表现方式,因此本文使用企业影响力作为企业出口产出的另一指标。本文构建标准化影响企业出口的评价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标准化与企业出口评价指标的关系框架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获取

本文选取机电产品、钢材、农产品以及服装及衣着附件这4类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存量以及中国承担ISO/IEC的相关技术组织秘书处直接负责的这4类产品相关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研究标准化对于京津冀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本文根据国际标准分类号(ICS)选取2011—2018年发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存量,用以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变化,以2011—2018年间中国直接负责的这4种产品相关的ISO/IEC标准累积数作为标准化衡量指标之一,有较好的代表性。国家标准存量数据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理所得,ISO/IEC标准累积数由ISO、IEC官网数据整理所得。其中,京津冀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额为,所选数据为2011—2018年间的出口额季度累积量;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影响力平均得分为 ;相关产品国家标准存量为 ;相关产品国际标准发布实施累积量为。本文使用R-studio软件进行分析,收集整理相关指标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2011—2018年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存量和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情况

表5 (续)

本文中,京津冀地区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数据包括中国一带一路网基础数据部分给出的对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中亚共64个国家的出口数据,具体国别(地区)出口额数据来源于北京海关、天津海关、石家庄海关信息公开栏目的本关统计部分,以及通过京津冀地区各统计局网站汇总整理。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力数据,2014—2017年参考国家信息中心的《“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评价报告》,影响力排名前50的企业近半数属于京津冀地区,以此影响力平均得分代表京津冀企业的影响力平均水平,可靠性较好,影响力具体指标权重均为25;京津冀地区2018年影响力数据源自《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将其中影响力具体指标权重由3转换为25,与其他年份得分数据匹配,将三地的影响力得分加总求均值得到京津冀企业影响力平均得分。

4.2 平稳性分析

(1)标准化与企业出口额平稳性分析。使用R-studio软件,分析2011—2018年间分别对的影响,并进行差分分析,结果显示均为一阶单整,散点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前,京津冀企业出口额处于较低水平,随国家标准存量及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的增加缓慢上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企业出口额上升到较高水平,2013—2016年间出口额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区间。可见,“一带一路”国家对京津冀地区出口的产品有比较平稳的需求,内化到标准上,可反映出中国出口产品内含的标准得到“一带一路”国家的逐步认可与应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标准化受重视度上升,2017—2018年间,出口额呈现更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图2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的散点图

(2)标准化与企业影响力平稳性分析。使用R-studio软件,分析在2011—2018年间的影响,并进行差分分析,差分结果显示均为一阶单整,即非平稳,散点图如图3所示。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数据,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整理所得,包括2014—2018年数据。由图3可以看出,京津冀企业的影响力随国家标准存量及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的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标准化对京津冀企业的影响力可能有正向作用。

图3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国家影响力的散点图

4.3 协整回归分析

(1)标准化与企业出口额的协整回归分析。由表6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10%时, 可通过显著性检验,显著性不明显;由表7可得,可决系数为0.632,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607,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中等,国家标准对出口额影响较为显著,国际标准影响不太显著。据中国一带一路网,将标准与“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对接自2015年开始,以往企业对国家标准可能应用较多,国际标准对企业出口额影响的显著性可能未体现出来。在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方面,通过查F分布表可得,在置信水平95%的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3.33,回归结果得到的 F 统计量为24.89,大于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计量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

表6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的协整回归结果

表7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的其他回归结果

由上可得协整模型为:

参考朱建平等[20]的研究做法,令其残差为EC,则其误差修正项EC表达式为:

对残差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t值为-3.12,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1.95,进一步说明存在协整关系。

Johansen[21]指出协整确定的非平稳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通过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本部分通过R-studio软件得出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表8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的误差修正模型相关系数

由以上协整分析可知,国家标准存量以及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对京津冀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标准化对京津冀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利润具有促进作用;由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即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对京津冀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高于国家标准存量所起的作用。

(2)标准化与企业影响力的协整回归分析。以上直接协整检验结果不太显著,因而本文对数据取对数,减少波动性。由表9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可能原因是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从长期协整关系看,国际标准对其影响更显著。由表10可得,可决系数为0.945,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38,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在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方面,通过查F分布表可得,在置信水平95%的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3.63,本文回归结果得到的 F 统计量为145.70,大于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计量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这与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日益凸显的优势有关,符合标准化对“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力作用的发展趋势。由上可得协整模型为:

对残差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t值为-4.35,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1.95,说明存在协整关系。

表9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力协整检验结果

表10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力其他回归结果

协整确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是通过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本文通过R-studio软件得出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表11 京津冀企业4类产品标准化与对“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力误差修正模型相关系数

由以上协整分析可知,京津冀地区的4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存量以及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对京津冀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标准化对京津冀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具有促进作用。由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系数大于系数,说明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对京津冀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力的提升作用高于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存量所起的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标准化对于京津冀企业利润以及企业影响力都具有正向提升作用,机电产品、钢材、农产品以及服装相关的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对京津冀企业出口的正向影响高于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存量所起的作用。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以京津冀企业为例,研究标准化对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根据现有研究,确定国家标准存量、国际标准发布实施累积量作为标准化水平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利润作为企业出口的产出指标之一;同时,本文考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企业影响力作为企业出口产出的另一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标准化对于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利润具有正向提升作用,但短期内,国际标准作用可能不太显著。(2)标准化对于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也具有正向提升作用,但短期来看,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作用不太显著。(3)国际标准对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高于国家标准,这与李春田[22]、于欣丽[23]等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一致性。(4)企业重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于共建“一带一路”是有作用的,随着中国标准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标准化将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促进企业“走出去”。

5.2 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不同区域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应重视标准化的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机构或平台的合作。标准是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企业需要重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发挥好两种标准的作用。积极争取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合作,可根据企业所在城市,就近争取与各高校“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合作,如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所,或者根据目标市场,选择对应地区“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如“一带一路”亚非拉战略研究中心等,通过研究中心等平台获取更详细的沿线国家标准制定及需求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并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互认互通工作,通过标准“软联通”,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硬机制”,从而发挥好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2)企业应识别自身在标准方面的定位,积极争取参与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技术组织秘书处。对于拥有先进标准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集聚优势,与政府、技术组织秘书处等相关机构合作,将已有的标准发展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对于自身标准实力薄弱的企业,可通过对标学标的方式,谋求与标准优势企业合作,提升企业在标准方面的实力,并将先进标准投入到实际生产等活动中。同时,企业争取参与或者申请成立新的秘书处,作为秘书处参与成员或者直接负责单位,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或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这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国企业在标准层面话语权的提升,将极大助力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活动。

(3)关注“一带一路”国家市场需求,政府层面以及市场主体层面积极推动标准的互认互通。通过对标准相关研究人员,主要包括国内外政府机构、研究机构、企业、高校等人员进行优势标准培训,加强对标准的认知与应用水平,促进标准多语种翻译,从而推动标准的国际化发展。通过标准互认互通等方式,生产加工高标准出口产品。同时,企业需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政策动向,结合双边、多边合作中的利好条件,积极参与到互联互通带动和支持的经济走廊及其他项目中,逐步契合国内、国际消费者需求,加快标准的互认进程,促进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在短期内尽快发挥出较为显著的作用,保持标准对于出口的长期提升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的关注度、满意度,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出口额国家标准
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究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中国主导制定三项腐蚀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