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的方言应用浅析

2020-04-20潘真枝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闽南语

潘真枝

摘要:闽南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次方言,常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近年来,闽南语广播方言节目为许多听众所喜爱,闽南语广播方言节目主持人如何规范且巧妙地运用闽南方言,提升方言运用功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规范方言运用的意义、目前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方言应用存在的问题、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运用方言,展开实例探讨,也提出了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提高方言应用能力的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闽南语;节目主持;方言应用

一、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

规范方言应用的意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社会构成的要件之一。如果没有语言,难以想象这么庞大的社会该如何运转。马克思说过,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这也说明了语言和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因此,人们对自己的母语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在母语的学习传播过程中,人也同时获得母语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并且产生珍爱母语之情。当耳畔听到母语的声音,情感似乎也得到了抚慰和共鸣。像今年疫情期间,刺桐之声闽南语广播用闽南方言录制的几条防抗疫情宣传片就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应。闽南语广播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准确、恰当地运用闽南方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

方言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播音主持专业性欠缺

纵观泉州近几年来的闽南语节目主持人选拔要求,往往是“能否熟练运用闽南语,对闽南文化有一定了解”,而最重要的选拔标准是发音腔调是否符合“府城腔”(鲤城区口音)。现在不管广播还是电视,闽南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都要求以“府城腔”的“腔口”为标准音。因此,目前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大多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主持人的来源大抵是这几方面:从地方戏曲演员、地方导游转型的;闽南语主持大赛选拔出来的;会讲闽南语的普通话主持人转岗的。这些人里,相当一部分主持人缺乏播音主持学科专业的训练,存在专业上的一些不足。比如:没有经过系统的发声练习,气息控制不稳,容易出现气息浅、进气有声、呼气短促问题;语言表达基本功欠缺,重音、节奏、停连、语气把握不准。

(二)方言规范学习积极性不高

闽南语广播方言节目,有其潜在的文化优势,但也有受忽视而失落的隐忧。加上近几年新媒体冲击,市场经营上的小众限制,闽南语节目生存实则艰难。也因此,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方言规范运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方言运用“鸡母屎半黑白”

还有一些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方言中夹杂普通话,甚至刻意模仿港台腔的普通话。这个现象有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讨巧时尚,有人认为主持人还是要说纯正闽南语为好。笔者以为,有些难翻译成闽南语的词语用普通话表达有助于受众理解,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偷懒,没有下功夫翻译成闽南语语体,随意张口就说“鸡母屎半黑白”,就有失方言广播媒体的专业性和严谨性,甚至不伦不类,不足取了。

三、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

方言应用实例探讨

闽南方言,国内外使用人数约有六千万。可是,怎么说比较好呢?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标准。那么作为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又该怎么说呢,接下来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一)闽南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它传承了古汉语的语词和单音词的特征。闽南语词汇,有很多属于古汉语的成分,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是上古时代。

例如闽南俗语“日时走抛抛,暗时点灯膋”中的“膋”就是那个时代的语言。(《诗经·小雅·信南山》有:“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唐宋时期的“人客”“眠床”,近代汉语中的“精肉、旧年、路头、面桶、趁钱、趁食、头先、敢是”等很多词语,如今仍在泉州的方言中使用。

一些先秦书面语中的词语,至今也都还在泉州方言中大量使用。如:

脰[tau41]:颈。《公羊传》:“(宋)万怒搏闵公,绝其脰。”何休注:“脰,颈也。”闽南方言中,仍有称脖子为“脰稳”之说,也有“搅头拌脰”的说法。

丈夫[ta44p44]:男子。《国语·越语》:“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二)闽南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的一些异同

在节目中,闽南语主持人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普通话怎样翻译成闽南语。

闽南方言基本词汇中,有一大批与普通话词形、词义相同的词,例如“山、水、苦、甜、想、写”等。而那些与普通话不尽相同的词语,大多数带有浓厚的方言特点。

1.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闽南话“手指”是“戒指”,普通话是“手指头”的意思。“生涩”,普通话词义是词语、文字等不流畅、不纯熟,闽南话意指吃未成熟的水果时舌头麻木、干燥的感觉。

2.词的构成不同

(1)有的是词语的语素排列顺序相反。例如:普通话说“母鸡”,闽南话说“鸡母”。(以下词语为“闽南话——普通话”格式)

面线——线面;头额——额头;下底——底下;历日——日历;闹热——熱闹;节季——季节;风台——台风。鸭角——雄鸭;鞋拖——拖鞋;臭酸——酸臭;欢喜——喜欢;土沙——沙土。

(2)有的是部分语素不同。例如:普通话说“头发”,闽南话说“头毛”。普通话里的“生病”“鼻涕”“耿直”,对应的闽南话应说“破病”“鼻水”“土直”。

(3)有的特殊句式也要根据实际含义翻译,不能生搬硬套。例如:

“把客人请进来”就要译成“人客共因请入来”;

“我去上班了”要译成“我来去上班喽”。

3.单音词与多音词的比较

(1)闽南方言较多地传承了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单音节词比普通话多得多。

例如:闽南话“柿”是单音节,普通话是双音节“柿子”。

又如:(以下词语为“闽南话——普通话”格式)

横——蛮横;阔——宽阔;爽——爽快;盘——盘子;缘——缘分;本——本钱;督——督促;量——肚量。

(2)但有些闽南方言词语要比普通话多一个音节,显得更生动活泼。

例如:“耳聋”,闽南话应说成“臭耳聋”;“怕生”,闽南话应说“惊生分”。又如:(普通话——闽南话)健忘——无头神;幸运——好字运;豌豆——胡仁豆;椎骨——尾椎骨。

4.纯闽南方言词

(1)闽南方言一些词是按照方言的角度去组合的,这类词只能在词义的基础上去找对应的普通话词,万万不能直译。

例如:闽南语的“电罐”,是普通话的“热水瓶”;闽南话“师公”对应的普通话是“道士”;“否势”是“不好意思”;“同姒”是“妯娌”;如果直译,就贻笑大方了。

(2)另外,闽南方言还有一种三音节并列词,由三个语义相近的语素组成,表示一个特定的含义,这是普通话中少有的。

例如:碗碟箸——字面意义是碗、碟子、筷子,实际义指餐具;被铺席——被子、床铺、草席,指的是铺盖;食跋佚——吃、赌、玩,实际指的是吃喝玩乐;舂愩拍——捣、掷、打,指的是打架。

(三)闽南方言的文、白异读

闽南语文、白异读之分也是闽南语主持人主持节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突出难题。文读音用于诵读诗书,泉州人也叫“孔子白”或“字音”。白读音也称白话音,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读音,泉州人也叫“土音”“土话”。就整体来说,白话音还是占主导地位。虽然就目前来看,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闽南方言已有更多的读书音覆盖在白话音之上。

1.使用文读或白读依场合而定

一般来说,文读音给人比较文雅、比较接近官话音的感觉,白读音给人比较古朴、传统的感觉。大凡从官话区借用来的词,尤其是近现代从普通话中学到的词以及大量的新词新语,基本上取文读音,其他情况则使用白读音。这点主持人可以参考。

例如:学[hak24](文读):学习、学费、学生、科学

[o  24](白读):学堂(学校)、中学、学文化、学好三年学坏三日

2.有些词语以文读和白读区别不同意思

比如:“三国”:[sam44kok5](文读音)指汉末魏蜀吴三国,[sa44kok5](白读音)则指不特定的三个国家。

“大家”:[tai41ke44](文读音)指众人;[tua41ke44](白读音)则指大家庭。主持人不注意区分的话就有可能表错意。

3.闽南语主持人要多斟酌文、白读的恰当使用

例如:笔者在制作专题《歌声忆别余光中》的节目时,就“乡愁”这两个字怎么读,请教了专家,最后确定取文读音合适;在制作闽南童谣时,“乌龟”取文读音,如用白读音,就变成骂人的话了;在为专题片《出砖入石》节目配音中,有一句“优秀的传统文化传予百子千孙”,此处的“百子千孙”应取文读音,才符合节目的意境。

(四)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方言巧用

1.注意新、老派词语的使用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外来多元文化的融合,新事物、新名词不断出现,闽南方言也出现了词汇的新、老派差别。比如:以前的“屎壆”,新派的称“厕所”;以前的“砖坪”,现在称“阳台”;又比如(老派——新派格式)“地动——地震;霸灰——水泥;寒人——冬天;先生——医生”。像这些老派词语,新一代年轻人几乎都不讲了,但在乡村,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还在使用。主持人既要与时俱进,掌握新派词语,同时也要知道对应的老派词语,才能和各种不同年龄层的听众交流。

2.巧妙运用闽南方言成语

闽南方言的成语很多是来自民间的口语,是老百姓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主持人在节目中如能适时、恰当地运用闽南方言成语,会很生动,很有趣。比如:在和听众互动关于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的话题时,用“忖腹食水”;说到有的人得寸进尺、弱肉强食时,用“软涂深掘”,一下就能和听众拉近距离,产生默契。再如,听众说到自己性格规矩老实、比较保守,笔者用“划痕行路”来回应,这种形象的说法,听众一下就觉得自己被理解了,产生了很好的共情。

另外,像“吃肥走瘦”(得不偿失),“轻声细说”(声音轻语速缓,态度和蔼),“汁流汁滴”(喻指拖泥带水,效果极差),这些闽南方言成语,听众有很高的认同感,在节目中恰如其分地使用会让听众感到很亲切,贴近生活又轻松易懂。

3.运用闽南“五色话”、闽南俗语谚语为节目增色

歇后语,闽南人称“五色话”,以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见长。

笔者主持的一档文化类节目《闽南茶馆》,每日都有一个小环节,让听众参与“闽南谚语”的互动。举个例子: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泉州农村有“普渡”的习俗。当天午后,泉州刚好打雷闪电,下了一场大雨,傍晚的节目直播中,笔者就以“惊七月半水,无惊七月半鬼”(农历七月半前后常闹水灾)这条泉州谚语来和听众进行互动,很应景,参与的听众相当多。

此外,如:讲长讲短,讲食煞尾、俗物无好货、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等俗语谚语;老猴爬竹竿——一节过一节(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胡绳戴龙眼壳——堪头堪面(讽人不知深浅)、鸡仔飞上树——假鸟等一些很形象化的五色话,通过主持人诙谐幽默地表达,常能博得听众会心一笑,为节目增色不少。

四、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提高

方言应用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修养,增强主持人的综合素养

闽南语广播节目主持人要认真对待每一期节目,每一次直播。心中要有使命感,樹立闽南语方言使用规范的意识,才能讲好闽南的故事,尽己所能,当好传承闽南方言文化的桥梁。

(二)借力普通话的播音主持技巧,加强基本功训练

如口腔操训练,可以锻炼主持人舌头和嘴唇的力度和灵活性;如绕口令“数枣”,可以训练发音气息的把握控制。其实在闽南语中,也有适合练习的绕口令。举个例子:A.铜钉钉铜板,铜板钉铜钉。铜钉缀等钉铜板,铜板单等铜钉钉。B.狗仔甲猴仔过沟仔,猴仔惊狗仔跋沟仔。猴仔举钩子钩狗仔,狗仔缀猴仔过沟仔。主持人经常练习,可以提高专业素养。

(三)闽南方言离不开地域文化,方言要说好,还要心中有料,言之有物

闽南语主持人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习泉州的历史文化,闽南习俗风俗、讲古歌谣、戏曲联话、姓氏堂号,等等。可以通过“请火、榉旗、放铳、跳童、食敬、师公”等词语,了解闽南方言区的宗教文化;通过“做田、钯田、播田、做水、沃肥、抠草、割禾、曝粟、鼓粟、锄头”等词语,了解闽南方言区的农耕文化;通过“高甲戏、歌仔戏、南音、傀儡、提线傀儡”等词语,了解闽南方言区的戏曲文化。

(四)多下基层,走到老百姓中间,向老百姓学习,向生活学习

尤其是宗祠、百家姓的姓氏不能读错。如:姓氏“田”应读作[tian2],“程咬金”的“程”读[tia24],不读[tig]。有的闽南方言的发音要尊重当地老百姓习惯的叫法。就像姓名的读音,要依照当地发音习惯,否则就可能让人产生不愉快。如:人名“建树”的“树”读[su41],不读[ts′iu41]。地名也是,例如:永春的一个乡镇“锦斗”,当地百姓称“九斗”,“玉斗”称“五斗”,晋江的“英林”称“乌林”,类似这样的,主持人就一定要遵照当地百姓的习惯叫法,才不会脱离生活,自说自话。有一次笔者采访泉州南安丰州的民间讲古人,才知道当地的一个村庄人们都习惯叫“状元村”,实际上是“从愿村”。

热爱生活工作的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才能真正讲好闽南语,做好闽南方言的节目。

猜你喜欢

闽南语
论闽南语电影《蕃薯浇米》的文化表达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
现代汉语的活化石
闽南话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如何将闽南文化
基于闽南语中外来词现象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