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融合与转型

2020-04-20甘宁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转型新媒体

甘宁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社会推入了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需要继续保持和优化自身的特色,比如其权威性、专业性、原创性、视觉效果以及精良的制作等方面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与此同时,电视节目要敢于创新,积极地融合新媒体优势,转变观念,及时转型,以其更优质的形态增强受众体验,重新获得受众的认可、信赖,以促进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融合;转型

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加快,无论做什么都讲究效率,同时加班成为常态,再加上家庭琐事的影响,能够回家轻轻松松地看会儿电视节目逐渐成为了奢侈,这是导致电视受众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同时,虽然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和精力少了,但是对信息的需求却更加急切,只是需要的信息越来越有针对性,这就涉及到信息的筛选、搜索,而电视节目的信息量较少,筛选操作繁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此外,观看传统的电视节目在时间、空间上都受到局限,而人們更需要及时地获得信息并要求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传统电视节目形态下均无法实现,而新媒体却可以解决。因此,电视节目急需转型,通过融合新媒体来优化其功能、形式,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一、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呈现的特点

(一)传播实时化

新媒体技术在功能上更加全面,操作方便,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尤其减少了传统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繁琐步骤,并在剪辑、制作、排版等方面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新媒体技术对周围环境、其他工具的依赖程度低,可以打破节目制作的空间限制。比如,对于社会事件的报道,如果不应用多媒体技术,节目制作需消耗大量时间,应用多种工具,往往在事件发生后,节目才能被制作出来,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将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播放,让人们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

(二)碎片化传播

传统电视节目的播出都是定点播放,不能回放,无法选择,而且必须以电视为播放平台。这种方式一方面会导致受众无法完整地获取信息,电视内容的传播范围大量缩减,毕竟人们日常有很多事情要忙,无法及时地观看电视节目;一方面会给人们观看节目造成很多不便,比如某些空闲时候,人们所处的环境没有电视,便不能观看到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很多电视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设置节目专栏,让人们利用智能手机实现了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改变了之前节目定点播放这一传统制度,一方面使电视节目的传播更为便利,拓展了传播的范围,一方面为受众观看节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节目类型及观看的进度,使电视节目呈现了碎片化的传播特点。

(三)互动式传播

节目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促使受众参与节目、关注节目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电视节目宣传力度、影响力的重要方法。但是,传统的电视节目是单方向传播,受众仅能接收,而对于受众观看的体验以及受众的反馈,节目组却无法有效、及时地知晓,使电视节目质量、内容均不能快速地改进和调整,长期保持一种形式,缺乏新意,让受众产生视觉疲惫,观看人数减少。新媒体为受众、节目之间构建了互动的桥梁,促进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节目的吸引力和热度,同时加强了节目组、受众之间的交流,节目组可以在互动过程中了解受众的感受,以及时对节目做出适当的调整,迎合受众需求。

二、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的融合、转型方法

(一)发挥原创性、专业性

电视节目从采编到制作整个过程,都安排了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各项工作,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是无法进入电视台从事电视节目相关工作的,这也是电视节目专业性的保障。但是,新媒体由于操作方便,传播渠道大众化,降低了人们从事媒体工作的门槛,任何人都有机会尝试新媒体运营,但是多数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无法保证节目呈现出的效果。

观察新媒体的信息发现,很多内容粗制滥造,画面不规范,错别字多,节目的主持人也缺乏专业的素养。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视节目都是原创性节目,不允许抄袭、复制,在节目内容、形式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并且电视节目传播的内容必须遵守国家规定,不能随意传播。而新媒体的信息雷同率高,抄袭、复制情况常见,政府对新媒体传播方面的管理并不健全,管理难度大,导致了不法信息的传播,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对此,电视节目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的及时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新媒体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融合其有价值的内容来作为节目素材,同时继续保持和增强节目制作的专业性和原创性,给予受众良好的观看体验。

(二)凸显权威性、公信力

新媒体可以实现和用户的实时互动,对于信息的发布和采集没有严格的限制,成为了目前主要的信息集成地和传播渠道,只要没有触犯法律,公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畅所欲言地发表言论。但是,对于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虚拟的新媒体平台无法有效地甄别,一些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借助新媒体快速传播,诱导民众,导致网络暴力、谣言等事件的发生,由此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电视节目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监管,拥有国家赋予的信息发布、新闻采访等权力,信息来源权威,在民众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是,新媒体在这一方面是欠缺的,因此,这也成为电视节目的发展优势。据调查,虽然新媒体用户越来越多,但是50%以上的民众依然将电视节目作为获取重要信息的首选渠道。对此,电视节目在转型中还需继续凸显其权威性、公信力,作百姓可以信任的媒体品牌,体现精英文化,给予民众正确的引导,在与新媒体融合时,务必要考察好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拓展传播渠道

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是线性传播,渠道单一,形式老套,其发展受到局限。新媒体的传播是非线性的,方式多样、快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自由选择、实时互动,给予了受众表达与参与的机会。对此,电视节目在传播渠道及形式上要进行转型,融合多媒体特点,构建台网合一的立体式模式,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传播力度。目前,有多家电视台结合新媒体设立了自主网站,为公众收看、参与电视节目提供了便利。

此外,除了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在生活中也非常普遍,比如商场LED电子屏、公交移动电视、移动客户端,等等,这些都是电视节目可以利用的条件。只是,电视节目立体化传播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电视台甚至还采取着传统的形式,而且目前融合新媒体后,对电视节目的传播只能是选择性的部分内容,还无法实现电视台整体节目的播出,因此在未来电视节目的发展中,这一方面还需要寻求更多的方法来实现合作共赢。

(四)定位非传统收视群体

据调查,当前的电视节目受众多数为老人和孩子,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空闲时间较多,而且对新媒体技术的接受力较差,因此,电视节目成为其主要的娱乐方式及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一部分群体称之为“传统收视群体”。然而,青年、中年群体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数的时间是在公司或者奔波在途中,没有时间来观看电视节目,主要是通过更为便捷的新媒体来了解信息动态,这部分群体称之为“非传统收视群体”。同时,电视节目具有明显的公众性特点,对于思维活跃、追求新鲜的青、中年群体不具有吸引力,而新媒体强大的信息库、划分明确的信息结构、24小时滚动信息播放、无地域限制等优势更能满足他们的生活及工作需求;此外,多媒体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青、中年群体不能缺少的工具,这也为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制造了有利条件。为增加电视节目受众数量,便需要定位非传统收视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结合新媒体平台为其提供及时的服务,从而来保障电视节目转型的有效性。

三、结语

媒体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舆论的引导、信息的传播等,是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政府下达各项政策,对各行业、领域实施规范性引导和管理的主要工具。电视节目作为当前国家宣传政策、舆论引导的主要阵地,要想增强其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受众,就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地融合新媒体优势,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优化电视节目的内容、播放形式,扩充其播放渠道,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以更好的状态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赢得受众支持,推动其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转型新媒体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