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穷忙”现象及教育对策

2020-04-20俞涛宋海洋朱林

科教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现象大学生

俞涛 宋海洋 朱林

摘 要 “穷忙”是指大学生看似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十分忙碌,但却收获甚微,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常见现象。通过分析这一现象的表现,探究“穷忙”现象的成因并提出教育对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穷忙”现象 原因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81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Poor"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Tao Yu, Haiyang Song, Lin Zhu

(School of Nursing,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fei, Anhui 230012)

Abstract "Working poor" is a common phenomen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hich mean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eem to b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activities. They are very busy, but they have little gains. By analyz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we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working poor" and puts forwar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bett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the phenomenon of "working poor "; causes;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穷忙”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来源于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整日忙于工作,奔波劳动但收入较低,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1]随着日本记录片《穷忙族》系列的播出,“穷忙”一词逐渐受到关注,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并不仅限于形容工作者。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发现在大学生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他们的大学生活看似十分忙碌,不停参与各种校內校外活动,但收获不多,无效性较高,缺乏目标意识,这就是大学生中存在的“穷忙”现象。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想要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这一现象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笔者力图通过现象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1 大学生“穷忙”表现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大一是高中向大学过渡阶段,是新角色的适应阶段,同时也是新目标形成和建立阶段。许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规划,没有确立合理目标,继而产生茫然感、不安全感,不能专注于某件事或面对选择常常随波逐流。由此可产生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整天无所事事,荒废学业。另一种是无目的的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参加不同的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盲目热衷于兼职、考证。后者的这种“穷忙”行为与前者相比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但这种缺乏目标的、从众的忙碌往往使自身精力过于分散,虽然时刻处于忙碌状态,但行为的无效性增高,无实质性收获。比如考证热,盲目考取多种证书,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甚至放弃专业课程,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仅耽误学业也导致多证低能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不仅给学生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挑战。

高年级的学生往往还面临着就业问题。每年毕业季是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候,也是许多大学生迷茫的时刻。由于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同时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不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喜好,盲目跟随他人选择,奔波到最后依然无法获得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为高校的就业发展带来阻碍。

2 “穷忙”现象原因探析

2.1 文化影响

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所有物质表象和精神内在,人类作为创造者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深受文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也是受自身获得到的文化支配。[2]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偏于保守、服从和循规蹈矩的文化环境导致很多人在很多事情上选择“随大流”、遵从社会,造成目标缺失与盲从。随着社会发展,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接轨、融合,带来了新思想、新思路,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表现多元化,但是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对于各种变动、冲击不能适应,易产生迷茫感,造成“穷忙”现象出现。

2.2 盲目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3]是指个体因为同时受到社会环境或群体的压力,选择放弃自身意愿,自觉或不自觉的使自己的知觉、判断、行为或意见符合他人或群体的现象。从众也俗称为“随大流”,是大学校园里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大学是新阶段的开始,新生都在建立新的目标,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身边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余活动项目等都会成为模仿对象和参照物。理性的从众往往具有积极的影响,如发挥榜样作用,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往往是无目的、无目标的盲目从众。缺乏独立思考的盲目从众会使大学生失去自己的个性与主动性,不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

2.3 目标缺失

2.3.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古有孟母三迁传为佳话,现代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家长对于孩子的期盼永远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孩子规划出自己心中设想的美好未来,也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将孩子的一步一步计划好,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一个目标设定好,个人的意见与爱好并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内。因此,孩子的兴趣与天赋被无情抹杀,应有的思考的权利、发展个性的权利也未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大学生经常强调要自由,要独立自主,实际上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还是依靠父母。对于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并没有清晰地认知,对以后的规划与职业发展也缺乏思考和计划。步入大学以后由于不知道如何规划、如何制订目标,什么事情都去参与、尝试,但结果往往南辕北辙。

2.3.2 学校因素

大学是人一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未来的发展如何與学校关系密切。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评价、轻导向”的现象,[4]将考试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最终评价,忽略考试结果的分析,不关注学生的目标规划,曾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给了高校一个警示。作为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学,他在执刑前说“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由此可见一斑,理想与目标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而很多高校缺乏对学生的目标建设教育。高校在新生入学后会进行一系列入学教育,但高校普遍对学生如何建立目标,是否形成目标不够重视,未做过多干涉,也没有此类相关课程。这可能是大学生“穷忙”现象的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原因。

2.3.3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导致当代大学生目标缺失最重要的因素。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以及社会意识健全时期,学校氛围轻松,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觉选择自己的目标。但是从小养成的依赖性使学生缺乏自主性、主动性,无法完全适应环境,无法设定长远目标,同时心理承受力低下,容易受他人影响。因此出现易被其他事情吸引,精力分散,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却徒劳无功的现象。

3 “穷忙”现象教育对策探究

3.1 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目标

大学是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崇高目标的重要时期。正确的、远大的目标是大学生成才道路上的重要向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是解决大学生“穷忙”现象的重要途径。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应该加强对本专业课程、发展、就业方向与前景的讲解,迅速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优势与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引导学生产生树立目标的意识。学校可以设立相关课程,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学生进行目标建立与管理的教育。同时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大学生明白目标实现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3.2 结合学生特点,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

每个人受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等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性格与特性,而人格特征与类型与自我目标意识有一定关系,例如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虽然较急躁但执行力强,计划好的事会迅速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短期目标较明确。[5]情绪型人格容易意气用事,受外界影响,导致目标意向缺失。相关教师可以结合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探索学生的兴趣与性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优势,结合自身特点量体裁衣,树立适合自己的长久目标。

3.3 培养大学生创新和独立思维,避免盲目从众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直是高校人才建设的重点,创新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后的独特价值的体现。独立思维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大学生具备创新和独立思维后会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看待事物,不会盲目跟风,某种程度来说是否具备这两种思维决定了盲目从众的发生与否。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维能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加强独立性与自主性,可有效避免盲目从众引起的“穷忙”现象的发生。

3.4 指导学生做好目标管理,采用自我激励制度

内在根本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穷忙”现象的根本因素是大学生本身,需要大学生本身对自己有自我定位,比如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那样的人,现在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根据自己的定位,设立目标,确定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做好阶段性任务规划,规定在不同阶段、学期需要达到的要求,避免做无用功。指导根据任务做好时间管理,学习他人经验如错峰行动,几件事情统筹一次性解决。计划是行动的前提,行动是计划实现的保证。学生可采用自我激励的方式激发行动,如目标达成会有什么好处,同时也可以选择同学间相互督促的方式以实现目标。

3.5 鼓励学生选择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唯一途径。大学生想要全面发展,想要体现自我价值,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不是说只要兼职就可以,若是这样理解,则是回到了“穷忙”状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应该循序渐进。低年级学生可申请校内勤工俭学,寒暑假期间可结合自身专业、兴趣、性格特征选择社会实践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专业相关技能,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能力与目标的欠缺,给予自己提升及改正的机会。

4 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重要的人才储备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而高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如何减少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阻力是教育者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高校与教师的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积极通过多种途径避免行为无效性及盲目性,减少“穷忙 ”现象的发生,培养出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昕婕.浅析日本NHK纪录片的创作风格——以《穷忙族》系列和《激流中国》系列为例[J].视听,2018(11):48-49.

[2] 陈秀珍.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缺失的原因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3):44.

[3] 史建梅.正视大学生从众心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3):176-177.

[4] 王芬蕾.试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缺失与改进策略[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02):57-59.

[5] 郑小冬.当代大学生自我目标意向缺失问题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03):231-232.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现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