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山县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4-20王俊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成效问题

王俊艳

摘要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而扶贫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其中农业产业是扶贫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平山县农业产业扶贫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围绕各单位职能设计项目、围绕县域优势产业设计项目、围绕贫困区发展需求设计项目、围绕政府控管实施项目等对策,以加速平山县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产业扶贫;成效;问题;对策;河北平山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平山县是集老区、山区、库区、贫困区“四区合一”的特殊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把产业扶贫当作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兑现按期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全县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稳定增收,后续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巩固了脱贫成果。现将平山县农业产业脱贫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农业产业扶贫成效

1.1    探索建立产业扶贫新机制

坚持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探索建立了“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产业扶贫新机制。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采取财政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林果、药材等小而活的特色产业,使贫困群众靠薪金、股金和土地流转金持续稳定增收。按照“1+1”结对帮扶模式,建立贫困村特色产业指导员制度,引导帮扶责任人对农户开展产业精准帮扶。

1.2    匹配构建产业支撑新体系

构建了与产业扶贫机制相匹配的“面、点、线”相结合的产业支撑体系。“面”上实现“三个全覆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建立了脱贫攻坚项目库,全县260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点”上推行“五种新模式”,即“乡村旅游+扶贫”“农业园区+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特色种养+扶贫”和“光伏产业+扶贫”。“线”上打造“三条示范带”,把扶贫资金向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倾斜,扶持做大产业链条,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入园打工等方式获得收益[1]。

1.3    创新发展利益联结新模式

一是创新发展了“三金”模式,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园区,通过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金、务工获薪金,三方面获得收益,实现增收致富。二是“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由企业出资建棚,搭建 生产物资、技术培训、品牌销售等平台。农户小单元竞争承包,签署订护合同,实现了“不离家门创业,足不出村打工”。三是“订单生产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双方约定农产品的品质、数量、时限、收购价格等事项,农户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按合同要求收购农产品,建立了稳定的产品供求关系。四是“服务参与”模式,农户或合作社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园区农业生产物资、设施建设、专业服务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中获得利润。五是“小业主大园区”模式,山区贫困户利用政策资金在产业园建黑木耳大棚,采取龙头企业托管的新模式,化零为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了产业效益、增加了农户收入。通过利益联结,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生产,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并从中受益[2]。

2    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带动能力偏弱

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多处于销售原材料或初级农产品阶段,农产品加工企业少,附加值不高,产业效益偏低,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不强。

2.2    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中药材、特色林果等农业产业虽然种植面积较大,但产业“小而散”现象突出,难以形成优势主导产业区,无法形成“集群效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且二、三产发展相对滞后,优质产品售价偏低。

2.3    产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不学习新技能,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精神,对发展产业缺乏信心和热情。部分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生产经营滞后,效益不高,带动群众增收能力弱。

2.4    村和乡镇参与度不够

虽然严格执行“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项目入库程序,但项目批复后,贫困村和推荐乡镇对项目的参与度不够,容易形成责任单位和实施主体的单线联系,项目的多重监管不到位,风险防控不足。

3    对策

3.1    围绕各单位职能设计项目

在项目及资金安排上要统筹兼顾特色种养、林业、光伏、旅游、电商和家庭手工业六大产业,根据各自职能广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形成林果、特色种养、农家乐、微工厂等多种产业、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局面。

3.2    圍绕县域优势产业设计项目

在顶层设计上,要重点打造2~3个优势特色扶贫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目标,集聚合力、重点扶持,形成产业集群。把龙头培育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延伸扶贫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增强龙头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3]。

3.3    围绕贫困区发展需求设计项目

根据贫困户集聚区优势产业,因地制宜选择特色种养、旅游、家庭手工业等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纽带,直接在贫困区实施项目、创建基地,让贫困户直接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激发产业活力和贫困户内生动力[4]。

3.4    围绕政府控管实施项目

严格项目监管和风险防控,按照项目申报程序及实施要求,贫困户、推荐乡镇、责任单位及相关部门要联合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带动主体要在各级监管下实施项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4    参考文献

[1] 李荣梅.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的实践模式及经验探索[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4):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A/OL].(2016-05-27)[2019-02-15].http://www.gov.cn/xinwen/2016-05/27/content_5077245.htm.

[3] 依旺叫.勐腊镇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及发展思路[J].云南农业,2019(7):43-45.

[4] 石治鹏,黄爱民,鲁元,等.枝江市农业产业扶贫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9,7(2):53-54.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成效问题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