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管理报告建立与应用

2020-04-20王翠婷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数据分析风险管理

王翠婷

摘 要:在科研单位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资产与规模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科研单位面临的风险随之变得复杂与多样。风险管控已成为科研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注点,但如何将风险管控与日常管理体系相融合,如何通过风险管控达到经营管理的战略目标,是当前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单位;风险管理;内部管理报告;数据分析

在科研单位日常财务工作,可以从三个层面开展财务风险识别。一是会计核算层面的风险识别。会计核算层面的风险识别主要围绕财务凭证自查开展。二是日常财务管理层面的风险识别。日常财务管理层面的风险识别主要从资金管理往来管理、日常报销、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财务管理风险点开展风险评价。三是战略财务管理层面的风险识别。战略财务管理层面的风险识别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和经营管理报表开展的内部管理报告分析,通过该报告提出风险管控建议并结合科研单位面临的内外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会计核算层面和日常财务管理层面的风险管控体系不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已形成完善的控制体系,但是科研单位对内部管理报告层面的风险管控缺乏理论与实践支撑。

一、内部管理报告研究背景

传统的财务报告能够提供财务相关信息,供管理者决策使用,在财务报告中能够展现与财务风险相关的指标情况但对管理层而言,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财务报告层面财务报告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显示的是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情况。许多与经营业务相关的潜在风险,因不涉及会计业务,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反映,管理层的需求是全方面的,从业务流程角度看,涉及采购、生产、销售、产品研发等方方面面,不仅需要了解现阶段资金流状况,同时也需要了解过去未解决的资金事项和未来将要面临的经济业务状况。从管理层角度来看,管理者需要一份包含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内部管理报告。

从科研单位实际出发,将业务与财务相融合,通过全面精确的财务管理预测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加强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趋势。传统会计侧重于财务分析,管理会计除了财务分析,还融入了资源配置、风险管控等内容。将业务与财务紧密结合,提炼出管理有用信息。内部管理报告正是管理会计创新模式体现方式之一。探索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单位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内部报告体系理论研究

目前内部报告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中没有统一的模式。现有的文献显示,内部报告体系理论上有四类。

(1) 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目标,从企业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四个层面构建的企业内部报告体。

(2) 为基础探索,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和经营决策报告的内部报告体系。

(3)以战略管理会计为视角构建的基于职能部门、经营单位和集团总部三个层级的内部报告体系。

(4)基于管理控制视角,以数据指标体系、管理分析工具、内部报告文件和管理控制体系四个逻辑相关的部门构成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

从科研单位角度来看,单位性质上兼有企业与事业的特点。科研单位的资金使用与管理、投资经营、决策受相关法规的限制。所以现有内部报告体系理论第一类、第二类不适用。科研单位多数为基层单位,从集团总部角度考虑的内部报告体系理论第三种不适用。结合第四类内部报告体系理论,本文从风险角度探讨科研单位内部管理报告的建议与运用。

三、内部管理报告的框架设计

1.内部管理报告与财务报告的联系与区别

内部管理报告是相对于外部报告而言的。目前,财务上将财务报告作为外部报告。内部管理报告狭义上讲,仅仅是提供给内部经营管理者使用的报告,与其相对的是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外部报告。从广义上讲,内部管理报告的信息包含了财务报告信息,财务报告信息可以看做是单位内部管理报告体系的有机部分。

财务报告是基于财务报表的分析报告,通过各项财务数据得到管理者需要的经济指标,通过指标对比、分析预测企业的资产状况、盈利情况、发展能力等。内部管理报告则侧重于经营管理分析,经营管理分析的概念包含了财务报表的部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潜在的经营管理运行状况、财务与管理风险等信息。在数据统计上也有差异,如财务报告中的应收账款概念是指已开具发票未收到货款的款项,内部经营管理报告中的应收款概念是指已签合同未收到货款的款项和未签合同已交付产品应折算的款项。该数据是显示未来科研单位收款能力重要判断依据。

2.内部管理报告设计

根据第四类内部管理报告体系理论,建立“两表一报告”的内部管理报告模式,即一套财务报表、一套经营管理报表、一份内部管理报告。两套报表汇总了科研单位与经济相关的业务数据,根据釆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风险因素,作为内部管理报告框架设计的基础。科研单位内部管理报告包括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风险提示及管理措施改进、重要财务信息积累三部分组成。

(1) 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

①财务数据收集及财务分析。该部分建立在一套财务报表基础上,包括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收入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四张基于财务账面数据的资金余额表、应收账款余额表、预付账款余额表和收入成本余额表,一张人工成本表。后五张报表是为管理者提供的直观、详细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资金余额表展示各银行账户及现金资金余额情况。应收账款余额表、预付账款余额表展示往来单位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金额、经办人、经办部门、账龄、凭证号及项目相关信息。收入成本余额表展示各项目收入、成本、利润情况。人工成本表展示企业人工成本的全年預算、实际发生等情况。通过资产负债表、收入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环比、同比分析各科目情况,重点分析与科研单位考核相关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避免指标完成不均衡。往来款项是科研单位两金指标考核重点,从往来单位与经办部门两方面分析往来账金额与账龄情况,便于内部管理考核和外部收款风险提示。结合存货、收入成本余额表分析各項目在产品情况,及时了解并掌握各项目盈利与亏损情况,并重点关注亏损项目。

②经营数据收集及经营分析。经营数据收集包含预算、合同、产值、采购等信息,这些信息建立在项目收款表、项目对外支出表、应收款明细及汇总表、应付款情况汇总表、收付款合同情况汇总表、产品产值表、物资库存汇总表等一套经营管理报表之上。内部管理情况侧重于将经营信息转化为直观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发现风险点,改进管理措施、防范经营风险。应收款明细及汇总表由业务主管部门填写应收账明细表,包含项目合同号、应收款内容、合同金额、已到款、应收款金额、达到应收日期,预测单位本年度或未来可能存在的收入。此处应收款概念有别于财务应收账款科目,应收款是指已签合同未收到货款的款项和未签合同已交付产品应折算的特殊款项。应付款情况汇总表预测单位未来将面临的付款压力及潜在资金风险。物资库存汇总表汇总材料入库金额及库存情况,重点分析两金指标中的存货金额和存货周转风险。经营管理报表全面展现了科研单位与业务相关的所有经济事项,充分显示了过去经济业务的遗留问题和未来企业将面临的情况。战略风险管控点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经营管理报表,从该套表数据分析中,管理者能获取大量经营信息,针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出战略决策,逐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风险提示及管理措施改进。该部分是构建与管理层之间的财务交流平合,财务人员通过当期报表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管理层面相关的问题并分析可能的风险点,与经济业务部门协作,共同完成对问题的处理和跟踪反馈。该平合的搭建,不仅突出反映了管理中的风险点,还能有效暴露各类管理问题。

(3)重要财务信息积累。内部管理报告将近五年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进行罗列与对比,直观看到经济指标的发展趋势,预测潜在风险。同时将当期发生的大事件进行记录,便于后期管理对比与查询。

四、结束语

内部管理报告的建立更好地利用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解决了管理问题,是会计转型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科研单位内部管理报告的理论体系入手,建立了符合该类型企业需求的内部管理报告具体框架,该框架的建立能够满足单位管理层经营决策需求。内部管理报告不单依靠财务数据,也融入了经营业务数据,为管理者提供了有效风险提示与战略信息随着信息化的介入与应用范围扩大,内部管理报告将更多的借助信息化手段,自动提取数据,运用大数据汇总分析管理者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何瑛,彭晓锋.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财务转型拓展路径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9).

2.张先治,刘媛媛.企业内部报告框架构建研究.会计研究,2010(8).

3.张先治,戴文涛.基于会计相关性的企业内部报告问卷调查与分析. 会计研究,2011(11).

4.徐晨阳,王满等.财务共享、供应链管理与业财融合. 会计研究, 2017 (11).

5.廖舒华,陈菡.企业内部报告体系框架研究――基于管理控制视角. 财会通讯,2018(8).

(責任编辑:刘海琳)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数据分析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利用知识管理提高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实践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