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2020-04-20付清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付清荣

【摘要】课堂是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的主要场所,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运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较大的发展和提升,进而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56-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塑造学生鲜明的个性。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那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导学案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在课前设计实效性强的学习方案,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练习题目清晰地呈现其中,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展开系统的预习,进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充分的保障。

例如《分子和原子》,关于这节课的导学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要促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入手,如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如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等。学生通过思考生活化的化学现象,会意识到“花香”、“甜水”有可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验活动展开分子、原子的自主探索。并且,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相关的练习题目,如怎样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等等。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前预习到的知识内容分享出来,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问题解答情况,也可以分享自己发现的新问题,等等。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而真正地做到以学定教。

二、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就是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就具体的学习内容,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进而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提升。将小组合作有效地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既能增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妨让小组合作成为初中化学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对化学重难点的合作探究。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金属镁、锌、铁、铜等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索。每一个学生要自主设计出实验方案,展开实验前的猜想,然后学生们一起动手,经历实验的观察、探索、验证和总结,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构建出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

其次,是对化学题目的合作探究。例如把等质量的锌片分别放入硫酸钠、硫酸铜和硫酸溶液中,这三个溶液的质量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变?还是上升,还是减少?小组合作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展开自主分析,锌片会与硫酸钠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锌片会与硫酸铜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锌片会与硫酸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等等。然后学生们聚在一起,互相分享,互相交流,如此,化学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带动化学能力欠缺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

三、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定理和化学现象都可以在实验活动中得到最直观的体现。而且实验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化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构建系统的化学知识。

首先,是演示实验。例如《水的组成》,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然后收集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学生会发现,电极两端产生了不同量的气体。教师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检验体积少的气体和体积较多的气体,并让学生结合不同的实验现象展开猜测和总结。如此学生就会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总结出电解水能够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结论。

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实验。如《制取氧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仪器中添加药品,组装仪器,紧接着再通过定、点、收、离、熄等环节,经历完整的实验活动。学生会通过实验活动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多媒体课件是教育信息化的直观反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多媒体课件既能够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又能够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化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将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池塘房顶上的小水珠,让学生思考小水珠是如何产生的,进而让学生构建物理变化的概念。

其次,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展开演示实验。如《制取氧气》,这节课中就涉及到了多个实验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的演示实验。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够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如果加入了二氧化锰,那么就能增加反应速率。课件中的演示实验既能够节省课堂中的宝贵时间,又能够增强学生对实验活动的直观理解。

五、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对不同个体的学生展开因材施教,进而让课堂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教师要展开层次性的教学活动。既然班级学生的认知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那么教师不妨层次性的呈现知识内容,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基本的质量守恒定理入手,让学生展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进而再让学生展开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运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简单问题留给学困生,将稍有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生,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构建知识的乐趣。

其次,教师可以呈现层次性的练习题目。如《水的组成》,教师可以呈现如下层次性的化学题目:1.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什么?2.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多少个氢分子?3.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解释为什么要用保温材料裹住外露的自来水管。教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做出第一个和第二个题目,选择性地做第三道题目。如此,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解决化学问题的成就感,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地加以努力。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实验活动、多媒体课件以及分层教学等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參考文献:

[1]帅佳宏.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初中化学的教育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 2019(6).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