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练笔

2020-04-20李海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写作教师

【摘要】本文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引出了作文教学的一至六年级的规划:一、一年级作文教学注重图文结合。二、二年级的作文教学范写引路。三、三年级作文教学随机练笔。四、四年级作文教学修改为主。五、五年级作文教学分享交流。六、六年级作文教学鼓励创作。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事例细述这段作文历程。

【关键词】写作  教师  教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98-02

作文的学习从来就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语文学科的学习包罗万象,综合了听说读写的每个细节,从单个生字到丰富的词汇,再汇聚成变化多端的句式,集结成形式多样的文章。就好比每条小支流从四面八方潺潺流出,终将汇入写作这条奔腾不息的江河。在即将经历一个大循环的教学,我为每个年级确定了作文教学规划。

一、一年级作文教學注重图文结合。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不久,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写作训练,给孩子们布置了“春天到了”的写话训练,要求他们先画出“你在春天看见的景物”,再在图画的下面写写画画些什么。这样的要求对于热爱绘画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赏心乐事,他们就在纸上进行了即兴创作,在你还看不懂画中内容的时候就乐滋滋地献宝:“老师,春天的小鸟叫了。”“老师,小草发芽了。”“老师,河水在流。” ……稚嫩的画功配上简单的句子就是孩子们写作的萌芽。

二、二年级的作文教学范写引路。

一年级后期的孩子们在绘图写话的路上越走越顺利,语句也随着字词的日益丰富而生动起来。

这是一个雨天,轰隆隆的雷声不断,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同学们,咱们来观察雨天吧!老师和你们一边看一边写。”在投影仪下,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边聊,一边写起来:“谁来告诉老师,天空这时是怎样的?”“灰色的。”“都是乌云。”“雨有多大?”“都看不见对面的楼了。”“雨水一条条连到地上了。”“好像一条条线。”“是斜着的线。”“雨水打到哪里?”“树上。” ……在问答中,我将孩子们自己的句子按顺序串联起来,再让孩子们抄下来。“这就是你们自己的作品!”

三、三年级作文教学随机练笔。

三年级教学将作文的教学真正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孩子们布局谋篇,教孩子们善用语句表情达意。更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改写,激发孩子写作兴趣。

在讲授《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当孩子们读到“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他们都感受到这段描写的是“窗外十分安静”。于是,我让他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观察我们的课堂,让他们用这样的描写来形容一下课堂。在有迹可循的情况下,孩子们妙句丛生:教室里十分安静,树叶不摆了,蜻蜓不飞了,小蚂蚁停在窗台上,好像在听同学们发言……。这样的训练对孩子们来说,比单纯讲作文技巧要有效得多。

四、四年级作文教学修改为主。

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上进行的。单元作文的时候,由于阅读教学中得到了练习,孩子们写起来得心应手。但真正的重头戏在后头的修改部分。每一次习作,孩子们会看见满目红字,指导你如何进行修改。孩子们在按要求修改誊抄完成第二次习作后,他就会得到满满一段对他修改后作文的嘉许。课堂作文评讲则侧重于交流修改前后的优缺点,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

五、五年级作文教学分享交流。

经历了一年的修改评讲,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作文布局谋篇与遣词造句的鉴赏、修改能力,我们就可以开始举办一场场作文鉴赏会,用以交流作文的心得。

在鉴赏会上,学生可以自由走动、自由阅读、自由品鉴,他们一篇篇地写感受,从最简单的评语:“写得真好!”到现在对柏丽写的《荔枝·童年》的评价“我家有一大片荔枝,很麻烦的,来不及摘就臭了,招来一大堆苍蝇”(泓睿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评)、“我爷爷家也有一棵糯米糍呢,名牌”(雨昕的有感而发)等。再从小作者们阅读评语时那欣喜的眼神,我们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这也是学生创作的源泉所在。

六、六年级作文教学鼓励创作。

当学生上到六年级,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材都有所涉猎,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了,于是,在班上就开始成立诗社、出版社、阅读交流社等,孩子们自己制定各社的规章制度,展开了热热闹闹的写作社团活动。看!晓怡的《凤仪天下》中对人物的描写多么细致;虹臻那篇《夏至的唐朝生活》竟然介绍起唐朝的玄幻经历;承烜的《大都市的毁灭》是在大量科普知识的积累下成就的佳作;彦霖的《新盗墓笔记》最让人眼前一亮,平时对学习不怎么上心的他,迷上了《盗墓笔记》,竟然洋洋洒洒写下属于自己的连载……

这条漫长的朝圣之路还仅仅是开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熊社昕主编的《读课文,学作文》

[2]王平宏《那天,我让自己长了一条尾巴》苏州少年文学院小荷作文学校

作者简介:

李海玲(1976-),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写作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