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韵律诉说对雷锋的思念

2020-04-20陶克

雷锋 2020年4期
关键词:战友雷锋

陶克

人物簡介:

傅庚辰,1935年11月生。曾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1948年入伍,随军参加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在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政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任职。他不平凡的履历见证着新中国成长的轨迹,其作品的韵律时刻反映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节奏与人民的情感共振。《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映山红》《雷锋,我们的战友》《老百姓的雷锋》《中国梦》《歌唱新时代》……每首音乐作品都成了被传唱的不朽经典。

“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

阳春3月,歌颂雷锋的歌曲格外响亮,而著名音乐家傅庚辰创作的这首《雷锋,我们的战友》,更是亲切动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抗疫人民战争中,千万雷锋志愿者拼搏在一线,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前不久,我和海军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王登平中将来到了傅庚辰家。当年,原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涌现出一位跳粪坑勇救老人的雷锋式学员张华,为此,王登平激情澎湃地创作了诗歌《张华的传人》,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的傅庚辰满腔热忱为这首诗谱了曲。两位老友相见分外高兴,傅庚辰情不自禁地谈起当年的往事。他还为我们唱起那首经典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深情地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证明了雷锋是我们永远的战友,我们的身边有千千万万的雷锋,只要你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百姓就视你为雷锋。”

时光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被称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的傅庚辰接受了一项任务,为故事片《雷锋》主题歌配曲。

“我当时还年轻,也就是28岁的样子,刚调进制片厂不到一年,经验不足,倍感压力。当时全国都在学雷锋,我也看过很多介绍,参观过展览馆,看过文章,对雷锋也非常敬佩。雷锋比我还年轻啊,他在日记里写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富有哲理又通俗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

傅庚辰说话并非我想象中的音乐家的宏大音量和炽热奔放,他说话的语气不紧不慢,极富感染力,有时几句话讲完之后会静静地看着你的眼睛,仿佛带着你一起走进那个岁月。

“我在接受任务为电影《雷锋》创作主题曲的时候,很多歌曲已经很流行了,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等,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如果我写的与大家雷同、没有新意,老百姓不愿意听、就不爱唱。这使我的创作陷入困境。”

傅庚辰专程来到雷锋工作和生活过的抚顺,采访了雷锋的许多战友和见证人,做了大量采访笔记。返回沈阳后,还请了沈阳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也是他的老师来写歌词。

“当时我的爱人在沈阳音乐学院学习,还没毕业。我趁着休假的十来天时间去看她,从我的老师手里拿到歌词,一边休假,一边创作。歌词的题目叫《高岩之松》,‘高高的岩石上长出来一棵松树,风吹雨打它首当其冲,它是那么坚定……它象征着雷锋的立场,坚定、无畏、崇高!我看到这个歌词感到很满意,觉得概括得好,很快就把歌曲写出来了,是很抒情的旋律,词作家也很满意。

“就这样,我揣着这个作品到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去体验,和战士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我首先找到雷锋的指导员高世祥谈过五六次话,这些都记录在我的笔记本上。雷锋班的班会我也参加过两次,也找了雷锋生前任过辅导员辅导过的驻地一所小学的师生交流,还去雷锋曾工作过的鞍钢采访。我一边采访体验生活,一边回味雷锋的故事:他不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不是黄继光挺身堵枪眼,也不是邱少云在阵地上宁可烧死也不暴露目标;他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雨夜送大嫂、火车站扶老携幼、帮战友洗衣服、为灾区捐款,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些点点滴滴,都是那么温馨感人。他牺牲后,不足70万人的抚顺,有10万人上街为他送行,他的死比泰山还重。雷锋是在平凡中成长的,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体现人性的真善美。他是‘高岩之松般的高大,但他没有悬在天上,也不需要人们抬头仰望。他就在战友中,就在人民中。这个不同于其他英雄的普通士兵,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呢?”

那段日子里,傅庚辰苦苦思索,一句又一句歌词在他脑海里打转,一会儿激动一会儿懊悔,就是找不到感觉。他又找到了原词的作者一起商讨、一起创作,每天冥思苦想着:雷锋如何伟大、怎么伟大,等等,前后折腾了有两个多月。有天晚上,傅庚辰已经工作到夜里12点多,刚躺到床上,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一句“雷锋,我们的战友,亲爱的弟兄”。他激动地坐起来,“这不是就是我要找的吗?”本能地唱出下一句“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 ”。

在激动和兴奋中,傅庚辰记下这首《雷锋,我们的战友》。回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后,他把歌曲唱给领导和战友们听,大家都被感动了。就这样,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作为电影《雷锋》的主题曲,随着电影传唱开了。毛主席在观看电影《雷锋》时,当看到雷锋为人民公社捐款而公社没有收,雷锋急了流着眼泪说“收下吧,请收下儿子的一点心意”这组“画面”,他老人家感动得流泪。傅庚辰听说毛主席看《雷锋》流泪了,感动至极。

“《雷锋,我们的战友》,表达出战友思念的情感、人民怀念的诉说。毛主席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 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人民爱雷锋,战友们学雷锋,就是雷锋把平凡的小事做得不平凡,体现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雷锋牺牲已经58年了,但他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雷锋当兵的那座城市抚顺,为《雷锋》塑像敬献花篮,参观雷锋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说出了老百姓的渴望。”

随着傅庚辰的回忆,我们又听到了《雷锋,我们的战友》的姊妹篇《老百姓的雷锋》的故事。

2012年12月,傅庚辰距当年创作雷锋歌曲49年后,再次来到抚顺,踏访雷锋展馆、百姓雷锋展馆,走访乔安山等雷锋的战友,昔日的年轻人如今都染上了白发,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领头人。曾经的煤都现成为现代化宜居之城,但青山绿水中最显著的标志是《雷锋》塑像。在雷锋服役的部队中心广场上,高高矗立着雷锋全身雕塑,他担任辅导员的学校已经命名为雷锋学校,抚顺每年还在雷锋牺牲的8月15日,举办最隆重的纪念仪式——颁发“百姓雷锋奖”。这一切深深感动了这位将军音乐家,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迸发,“雷锋啊,你看到没有,我们的军队,我们的百姓是多么的热爱你,我亲爱的战友,我要为老百姓写一首歌。”

冬去春来,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歌曲在傅庚辰笔尖涌出。2013年3月5日,在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这一天,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厅里,1400名观众和120人合唱团,与身边的雷锋一起唱响——“我们老百姓,人人爱雷锋,因为雷锋处处为人民,你是一滴水呀,你是一粒粮,你是大地高山和海洋。雷锋雷锋,人民的好儿子;雷锋雷锋,祖国的好儿郎。雷锋雷锋,学习的好榜样。雷锋雷锋,永在我心上。”

从《雷锋,我们的战友》到《老百姓的雷锋》,穿越49年时空的雷锋姊妹篇,诉说着人们对雷锋的思念,更立体地展示了雷锋与发展的中国息息相连。

走出傅庚家中,我和王登平仍沉浸在访谈的思想盛宴中,“时代从浩如烟海的作品当中,最终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时代潮流、时代精神、时代脉搏、时代方向的作品。那些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性质,成为影响深广、百姓喜欢的传世之作。”王登平的感慨,说出了我们对这位将军音乐家的崇敬。

猜你喜欢

战友雷锋
春风里的小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和战友雷锋说说悄悄话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假如雷锋也有朋友圈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