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银楼孝心簪

2020-04-19戴学文

中国收藏 2020年2期
关键词:万华佛手台北

戴学文

前不久,笔者拜访了台北万华的金和贵银楼钟春忠老先生。金和贵是台湾历史最久的银楼之一,钟先生为第三代店主。其祖父刘三贵早年自福建渡海而来,1910年创立金和贵,为台北万华地区最著名的银楼(按:台湾早期来到台湾定居的人因缺乏男丁,婚嫁时每有以第二胎男婴从母姓之约定,称为“抽猪母税”。老先生姓钟,即是因其父钟永春从母姓之故)。

1931年,金和贵与金瑞山、合呈芳等台北银楼同业发起或立“台北金银聚宝协会”,即“台北市银楼公会”的前身。另外,金和贵还是早期台北四大银楼之一金再兴的最大股东。只不过,“母”并未因“子”而贵。1951年起许多台湾早期银楼先后遭到整肃,四大银楼——金再兴、金瑞山、益记、美庄都因“操纵委托黄金,意图私利致乱金融”的罪名财产遭充公,相关人员被判刑,从此停业。一时之间风声鹤唳,这段故事也就绝少再被提及。

金和贵另在万华清水祖师庙旁立有分店金华贵。后来,和、华二店就由各旁经营。钟春忠从17岁起投身金工,后来继承家业,至今已逾一甲子。尽管银楼辉煌的年代早已过去,钟先生至今却仍坚持使用已传承三代的花簿样式,亲自描图、点胶、制模,以手工打造各种金饰,坚守传统技艺与文化。

多年来,金和贵店内橱窗固定摆着两件镇店之宝,分别为禅杖及佛手造型的老金簪。钟先生说这两件不卖,而是要考客人是否了解这两件金簪的特别意义与用途,其背后充满着他对传统金饰文化的重视与执着。

首次拜访金和贵时,笔者也被抽考。大概因为笔者小时候生活在万华,并且对于金簪做过研究,也算能娓娓道来。钟先生喜形于色地说,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答对问题。

其实,佛手、禅杖等与佛教意象有关的发簪,从明代在中国就已从宫廷流入民间,因式样特殊广受欢迎,逐渐成为首饰设计的新元素,而后经由福建漳泉一带傳入台湾。

禅杖簪的形象取自僧倡行路时所持的“锡杖”,有“护佑”之意。杖首有二、四、六股等之分,每股系有连环,晃动所发出的声响可驱离虫蛇,为僧倡行旅开道所常用。在台湾流行的禅杖簪均为六股,因此本地老银楼多称之为“六角簪”,原有的连环也改用叶片代替。可能因闽南民间信仰的关系,台湾所流行的禅杖簪,比起明代还带有更多更深邃的佛道宗教意涵,只是到了后来银楼已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了。

明清时期的禅杖簪,簪首多呈葫芦状,到台湾后簪首大多改呈“宝盖”状。对于佛教而言,宝盖是悬于佛陀或戒师的座位之上,以示庄严。另外,簪首下缘则呈莲座状,佛陀趺坐其上,意味圣洁。

佛手簪也是一种祈祝保佑的象征。明代经常出现的佛手捻花、持篮等各种首饰造型,到台湾后簪上的佛手多持有禅杖与莲花,还结有手印。所见多为佛陀传道说法、度化众生所持的“说法印”,特征为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之一相扣。

笔者介绍这些内容与钟先生的问题有何关联呢?一般所知,传统婚嫁讲究三书六礼,赠送新人聘礼三金(金戒指、金手环、金项链),如果让一种礼俗成为父母亲单方负担,甚至土豪之间炫富的“军备竞赛”,则着实堪虑。

接下来便是钟先生的问题所在,很少人知道。曾几何时,两种金簪在台湾闽南族群之间已被赋予新意义,媳妇会以先生名义赠送婆婆一支六角“禅杖”簪,簪上的连环此时已改成叶片。除了赠送时已带一叶之外,每遇农历闰年还要另打造一片新金叶给婆婆挂上。而出嫁的女儿送给自己母亲的则是佛手簪。独立成家的儿女,藉由回赠这两种发簪,除了感谢养育之恩外,也寓意祈求上苍佑护母亲。当时,从老太太出门时头上戴的发簪就可看出儿女的孝心,这是地方传统礼俗上所少见的,却是极为感性细致的一面。后来因社会转变,金饰文化的传承中断,从这个问题多年来无人能回答的情形就可知孝心簪早已失传。

至今,金和贵银楼已有110年的历史啦。

猜你喜欢

万华佛手台北
股神榜:长电科技、万华化学、华宇软件
万华化学中国地区MDI价格调整
这手机厉害
方草寻源
鲜美海味佛手螺
鲜美海味佛手螺
台北
台北玩乐 散步地图
股市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