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灯古镇:年华似水

2020-04-18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风貌石板水乡

千灯是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东南的一个古镇。这里是明末清初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警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报效国家;这里还是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里,“百戏之祖”的袅袅余音自这里延绵开去600余年;这里的少卿山,有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土建筑金字塔”;这里还有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秦峰古塔等诸多历史遗存。千灯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是苏州至上海的中心水埠,是昆南小集镇群的中心,因土地肥沃,商业繁华,素有“金千灯”之美称。

千灯实际原名“千墩”,典出《汉书·吴越春秋》。在吴越争霸时,从姑苏吴淞江口开始建烽火台,一路下来,到了这里正好是第1000个,所以有了这样一个纪念性的名字。另有一种说法则源自文人雅称,因这些土墩上长满了茜草。茜草的根可以做红色染料,也可以用来做药材,所有这里又被称作“茜墩”。而当地方言里,因“千”“茜”同音、“墩”“灯”同音,从人们的语言习惯和书写便利出发,20世纪60年代古镇名字就改为“千灯”了。

江南底蕴

千灯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镇白墙黑瓦,昆韵盎然。古镇目前仍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走进千灯,只见居民住宅缘河而筑、临水而居,驳岸列排、河埠成市,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

江南的水系纵横密布,汇成一条千灯浦穿过小镇。几百年前,这里一到雨季便洪灾泛滥,两岸苦不堪言。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官方的关注,直到时间来到了明朝初叶。

户部尚书夏元吉受明成祖朱棣的御旨来治理浙西和江南的水患,疏浚千灯浦便是其中一大工程。千灯浦北起吴淞江,南达淀山湖,历来是水上交通要道。夏元吉雷厉风行,立即召集了数万河工开始工程。他亲力亲为,日夜经营,甚至连馆驿都不曾设,就借宿于千灯浦旁的延福禅寺里。在他的治理下,千灯浦畔从此河水扬波,微澜不惊。人们为了纪念夏尚书的功绩,从此就把千灯的这条母亲河改了名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尚书浦了。

尚书浦上有三座桥,“三桥”是千灯水乡桥文化的精华和缩影。三桥联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之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在这里,又被称作是“三桥邀月”。

刚才提到的夏元吉借宿在延福禅寺,寺里有座塔叫作秦峰塔,又被誉为“美人塔”,论起千灯古镇的标志,非它莫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秦峰塔便是其中的一座。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的这座七层古塔,已经经历了1500多年的雨雪风霜。相对于那些矗立在名都古邑的宝塔日夜接受朝拜的繁华,位于乡野小镇千灯浦畔的秦峰塔,祈盼的唯有一年一年,岁月静好。

延福禅寺外的青石板路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之一,据说这条路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后来,民国时期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又重新修繕。这条石板街很有特色,每块石头在阳光下,从灰色逐渐呈现出淡淡的红色,所以,这种石料又被称为“胭脂红”。石板街面是人行道,石板下是下水道,沿街临河,且与每家每户的下水道及河滩相通,从河滩驳岸边泄水入河,是优良的排水系统,即使倾盆大雨也排泄畅通,雨停水干,从不积水。

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居也在这条石板街上。顾坚纪念馆不大,是一座二层的小楼,楼上是一些展品,楼下则是个小戏园子。经常有600多年后仍然痴迷于昆曲的人们跑到这里来,在昆曲的发源地听上一折原汁原味的昆山腔。像这样的小戏园在千灯古镇里还有不少,红底白字的水牌儿上都是些《长生殿》《十五贯》《浣纱记》这样的大戏。坐在复古的方桌长凳前,点一壶茶,听一折戏,喊一声好,一曲终了,走出园子,走上两旁满是粉壁黛瓦马头墙的石板路,悠长悠长的,便恍如隔世了。

从顾坚纪念馆出来,只需转个弯,再走上几十步,就到了另一个千灯的大人物顾炎武的旧居。在中国,或许还有人不知道顾炎武这个名字,但不会不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警言。先生登高一呼,令多少同胞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亭林先生全身心地致力于学术研究,《日知录》《音学五书》《肇域志》《金石文字记》等著作一部一部腾空而出,从家乡的千灯浦畔走向全国,将自己的学说和精神传播开来。

历史上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古镇千灯这里,只是一街之隔短短几十米距离而已。时间与空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很神奇的比例尺,让寻访而至的游客们目眩神迷。

古镇新貌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构成了千灯特色独具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千灯镇党委、镇政府在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古镇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确立了“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的旅游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加快文化旅游开发。

千灯镇先后聘请东南大学和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编制了《昆山市千灯古镇保护整治更新规划》《千灯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通过规划明确了千灯弘扬先贤文化、保护宗教文化、发展昆曲文化和展现水乡文化的文化旅游发展定位。

自2002年至今,全镇已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古镇的修缮保护。近年已先后拆除古镇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约1万平方米,拆迁居民住宅7000多平方米,使古镇内建筑风格基本趋于协调。同时,先后整修恢复了顾炎武故居、顾坚纪念馆、典当行、秦望山和烽火台,重建了凝熏桥和恒升桥,启动完善了石板街沿街建筑修缮工程。

顾炎武故居修复后为五进明清建筑,形成了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为千灯诸景之首;在昆曲鼻祖顾坚纪念馆,以昆曲为中心,以历代各种戏剧人物为展品,表现中国戏曲发展史;典当行是一座前店中厅后宅的双排四进明清古建筑群,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典当行之一;秦峰塔园区主要展示宗教文化,登塔远眺,古镇风貌一览无余;绵延1.5公里的千年石板街,由2073块条形花岗石铺成,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道,行走于古街窄巷的石板之上,两侧楼宇挑檐而出,小楼相依,形成江南古镇“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的特有风貌;而少卿苑内展示的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陶器、石器和精美玉器,从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延续到崧泽、良渚、马桥文化,被列为“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千灯镇初步形成了以水乡风貌为背景,以文化展示为特色,寻贤访古、水乡观光、古镇览胜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文化旅游的魅力与日俱增。今后一两年内,千灯古镇将进一步加大古镇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力度,以“亭林故里、戏曲之源、田园水乡”为品牌,形成以古镇旅游为重点、以生态农业旅游为延伸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届时,由悠久历史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千灯,将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展现更为迷人的风采。

猜你喜欢

风貌石板水乡
石板街
水乡情
包裹的一切
新水乡歌
库车城市风貌
神奇的石板屋
水乡安徽
新休闲主义风貌
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
远方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