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究

2020-04-18李绘盈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李绘盈

摘 要:广西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既面临新的机遇,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应着力在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体系、科学规划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布局、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工夫,进一步推进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广西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6.010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6-0050-06

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保护和开发广西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文化工作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为此,课题组深入左江地区的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右江地区的田阳、靖西、那坡县(区、市)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分析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广西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民俗风情、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思想理念的展现,反映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左右江地区居住着壮族、苗族、瑶族、回族、水族、侗族、彝族、傣族、黎族等25 个少数民族[1],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特质。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舞蹈、传统工艺品、民间文学、传统技艺,等等,都是左右江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左右江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有的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加强对左右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有利于保护和继承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广西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展现,也是各民族加强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维系民族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精神特质的民族文化,每逢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不同村落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互动交流,既促进交流、增进情感,也促进知识传播、文化了解。如崇左左州金山花炮节,又称“观音诞”,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当地群众举办抢花炮民俗活动,各村各寨群众聚集在一起,参与、观看抢花炮活动,涵有送财、送子、送长寿送平安的寓意,同时还举办各种民俗项目表演,各民族群众在活动中交流互动,借此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密切往来[3],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有利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左右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通过对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左右江地区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了“壮族三月三·崇左花山国际文化旅游节”“龙州天琴”“那坡黑衣壮”“田阳布洛陀”“靖西绣球”等一系列文化品牌。百色田阳自2004年举办首届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以来,每年都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寻根、祭拜、旅游,当地政府抓住机遇适时打造集民俗活动、特色美食、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大量的游客带来众多商机,促进当地的消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民族工艺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如靖西旧州素有“世界绣球之乡”的美誉[4],旧州的妇女利用闲暇之余制作绣球,每年制作出的绣球高达20多万个,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远销国内外,平均每户制作绣球带来的收入就有一到两万元,大大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绣球也因此成为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产业,既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增加收入,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四)有利于促进边疆繁荣稳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左右江地处边境,百色市那坡县、靖西市和崇左的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凭祥市与越南接壤。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崇左陆路边境线最长的,达533公里[5]。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巩固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实现兴边、固边,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二、广西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一)机遇

左右江地区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区,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1.政策机遇。第一,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机遇。2015年2月,国务院颁布《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左右江革命老区创新开发为基础,在发展基础、整体条件、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规划。其中提到,应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不断地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站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将激活区域开发,为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第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2015年3月,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左右江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呈现新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往来,往往都是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而左右江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区,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机遇。第三,地方政府支持的机遇。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工作,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并作了规划和部署,突出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2018年颁布实施的《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完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传承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等具体要求。广西根据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情况,在金融、税收、土地利用政策、市场准入条件、投资筹资渠道、激励政策和人力教育等多方面为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提供了政策扶持。

2.开放发展机遇。左右江地区是广西西南地区沿边的陆路大通道,东临粤港澳经济发达地区,南接东盟十国,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由于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左右江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东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程度,形成了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象征。左右江少数民族文化深受大众欢迎,这种民族文化影响还扩散到东南亚等国家。近年来,左右江地区不断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并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下,与东盟国家开展自主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本地区文化“走出去”,花山文化、骆越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如2019年2月底,壮族天琴艺术节目赴泰国曼谷进行文化交流及演出活动,在泰国引起热烈反响,广西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等主流媒体分别进行了宣传报道。

3.支持民族文化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层面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用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金项目不仅仅使用在文化设施方面,对文化策划、规划等也提供专项支持。广西明确提出从2017年开始,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多种多样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并出台一系列关于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文件,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问题

当前,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力度不够。左右江地区的县(市、区)都有文化中心、文物管理所等文化管理机构,但缺乏开展有深度的民俗搜集和系统组织整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工作,大多都是应上级要求才做,或社会自发组织有了一定影响力后才去挖掘,这就导致一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失散。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没有价值,不值得挖掘,对少数民族文化任其自生自灭。一些地方虽然重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但仅限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粗浅整理,对其蕴含的丰富资源挖掘不深,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做得不够,对少数民族文化缺乏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挖掘开发。

2.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逐渐被淡化,传承延续断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的传统歌舞逐渐失去兴趣,特别是年轻人,唱的是流行歌、跳的是现代舞,几乎已经没有人愿意唱、跳本民族传统的歌舞。服饰方面,很多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即使在家乡也不穿本民族服装,只在民族节日才穿着本民族的服饰。加上缺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3.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只有把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开发。左右江地区处于西南边陲,相对于广西东部、北部、中部地区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左右江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较慢,表现为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小、产品单一,民俗产业基地和园区数量少,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民族文化竞争力不足。

4.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对联动开发的认识不够到位,还没有进行组合式的联动开发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文旅产业链。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绝大部分都是单点式的开发模式,各做各的,没有进行组合式的联动开发与链条式的组合开发,并且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和线路开发不足[6],导致多数文旅景点成为过境式的旅游景点,游客停留时间短,各类旅游项目消费有限。此外,在文化旅游投资方面,目前左右江地区投资及融资渠道少、相对单一,没能打破旧框架、旧思维,不少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主要由政府运营,缺少社会投资和融资渠道狭窄,吸引民营投资融资方法、措施不多。

三、广西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

(一)明确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就是根植在传统上的提升超越,在理念、内容上融入时代特征,让民族文化与时俱进。

2.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开放不仅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促进各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体系

1.做好普查工作。文化普查工作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基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文化普查,调查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等等,在做好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保护。

2.建立健全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建议修订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一是将能够综合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的器具、手稿、家谱等列入保护范围;二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申报工作,特别是市级、县级组织评审、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等申报工作,如市级、县级申报时是否可不用提供視频材料,减少不必要的申报环节等。

3.建立健全文化传承人保护制度。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排查与申报工作,建立传承人档案,组织专家对传承人进行评价,评出不同等级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对民族文化优秀传承人进行表彰,如“民族民间艺术师”“民族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民族民间歌王”等。逐步提高国家级、自治区级传承人固定经济补贴,把市级、县级传承人纳入固定经济补贴范围,并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加强对民族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

(三)科学规划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布局

1.构建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联盟。由百色市、崇左市政府牵头,就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问题联合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模式,对左右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进行科学谋划和合理布局,构建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联盟,制定符合两市市情和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2.建設壮民族文化长廊。依靠丰富的壮族传统文化,在依山傍水地区建设充满壮族文化的街道或文化走廊。通过接绣球、壮族迎客歌、敬酒歌、打榔舞、蚂拐舞等民族歌舞文化表演,使游客感受左右江地区独特的壮族文化魅力。

3.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区。建立以少数民族民居风格为主的建筑群落,在体验区入口、广场、河边及岸边的绿地空间内布置如鼓楼、雨林回廊、悬索桥等传统民族样式的建筑。设计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如在壮族文化体验区,开发传统服饰工艺技术,让游客参与生产,体验制作乐趣,将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或组织旅游者到民俗村、风情园进行体验式民俗风情旅游。

4.加强开发民俗娱乐互动参与型节庆项目。在左右江地区,经常会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三月三、霜降节、侬垌节、昆那节等,少数民族群众经常以载歌载舞等方式庆祝节日。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应主动参与,多挖掘开发兼顾参与型、观赏型、体验型的民俗旅游项目,并把富有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歌谣、民俗活动等融入其中,开发设计成能让游客积极参与的多项活动,充分体验当地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

(四)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集群

1.构建以左江花山岩画为核心的左江骆越文化产业集群。把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将花山元素作为核心内容,以骆越根祖为依据,在左江地区打造骆越文化产业集群。一是借鉴某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投资巴马成功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最优惠的条件吸引文化企业入驻,投资发展骆越文化产业,并支持龙头企业融入高科技和新兴文化,打造集网络、娱乐休闲、表演艺术、影视资源等于一体的骆越文化产业集群集聚中心,引领左江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走向兴旺。二是对整个左江地区骆越文化产业集群制定短、长期规划,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短期开发主要以花山周边的民族村寨、度假村和生态园为基础,发展观光型民族文化旅游。花山民族山寨是花山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重点开发地区,可以举办国际化、高层次的文化沙龙,对《花山》实景演出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创新设计其他骆越文化活动,把花山民族山寨建造成为“花山之夜”的文化栖息地。中长期目标以花山岩画所在的明江对岸建设一个花山岩画仿真平台园和骆越部落文化园区,把花山旅游码头的游客集散中心、森林生态公园、陇瑞自然保护站入口和世界岩画艺术村都包括在内。三是打造符合骆越文化的建筑与村落,展示原汁原貌的民族风情。对花山沿江两岸的古村庄、古街道、古住宅等进行一系列开发,打造骆越文化民族旅游村。四是开发骆越文化旅游纪念品,增强民族魅力。在日常用品、工艺品和其他物体上雕刻、印刷花山元素,宣传古骆越神话传说,在民族传统食品中冠上“花山”字样,如“花山”酒、“花山”红糖、“花山”粽子、“花山”糍粑等[7]。

2.构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左右江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集群。一是打造布洛陀文化观光带。依托布洛陀文化优势,以田阳、田东、平果等县(区)为重点,打造骆越文化观光带。发挥布洛陀文化、稻作文化(“那”文化)等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布洛陀文化体验区,以“寻访布洛陀文化、体验壮乡风情”为宣传主题,深入挖掘布洛陀活态传承,创新实景演出等,大力发展布洛陀文化休闲旅游。二是打造布洛陀特色农林业产业带。挖掘布洛陀原生态农作物和中草药资源,突出“神秘”“原生态”特色,打造特色农产品和中草药产业。以靖西、那坡等县(市)为重点,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为支撑的食品产业。以靖西长寿之乡、那坡长寿之地为卖点,赋予布洛陀文化特色,积极发展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等有机绿色食品产业。三是打造中草药种植带。以田林、隆林、西林、乐业等县为重点,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与布洛陀文化相连接,发展以中药产业为重点的林业经济,积极支持中草药项目,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产业。

(五)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建议百色、崇左两市以原有旅游产业和少数民族文化开发规划为基础,对左右江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类,做好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中长期总体规划,找准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定位,明确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二是根据两市的实际情况,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管理机构的整合工作,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议事协调机构,专门负责文化旅游产业工作,协调文旅、发改、交通、国土、财政、民族宗教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打造开发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方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是针对左右江地区文化市场机制不活的问题,通过创新运行机制,把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出来,形成国家把控所有权,政府拥有管理权,企业具有经营权的市场运行机制,让文旅产业真正实现市场化,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作用。二是实现跨行业的文旅融合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业要实现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内部的整合,更要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整合,如涉及到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都要一起进行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较为完善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切实增强竞争力。三是重视两个市场的研究,不仅要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市场的研究,也要重视旅游市场的研究。根据符合旅游市场的需要,针对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特点、喜好进行民族文化产品的挖掘和创新,开发生产出既能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元素,又能跟上时代潮流、符合市场要求的文化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红,韦兆钧.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路径探讨[J].大众科技,2018(12).

[2]罗彩娟.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及其深化路径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18(5).

[3]孙婷.左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问题[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2).

[4]赵丽策.浅谈传统民间工艺的认识和传承——以靖西绣球、壮锦为例[J].戏剧之家,2017(2).

[5]郑永涛,易奇志.广西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崇左市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1).

[6]吴佳妮.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探求——以贵州省剑河县为例[J].旅游纵览,2016(2).

[7]黄倩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路径[J].中国民商,2018(3).

责任编辑:韦梦琦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信息技术助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研究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的跨区域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