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疗法在慢性胆囊炎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17郑玉兰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疗效

郑玉兰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對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明显提升总体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38-01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还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若胆囊管或总胆管被结石或浓稠胆汁阻塞,或欧蒂氏括约肌痉挛时,常于饱餐后发作胆绞痛。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有胆囊积水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引起,病在胆,且涉及肝、脾、胃,治疗以消炎利胆、止痛解痉为主 [1] 。近年来,我院以中医辨证疗法对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有肝胆系统手术史者;③怀疑有胆囊癌或其他系统恶性病变者;④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⑥妊娠或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⑧患有精神类疾病、依从性差者。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53.61±10.2)岁;病程1-25年,平均(13.7±3.6)年;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52.3±10.5)岁;病程为2-27年,平均(14.5±3.1)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西医治疗法:进行利胆消炎治疗;以头抱唑林钠、甲硝唑静脉点滴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消炎、抗感染治疗;2周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用药1-3个疗程。

1.2.2 治疗组 ①肝胆湿热型:柴胡15g,大黄12g,白芍15g,丹皮15g,半夏10g,栀子10g,枳实10g,薏苡仁20g,水煎服,500ml/d,持续2周;②脾胃气虚型:木香5g,人参10g。砂仁10g,甘草10g,陈皮15g,白术15g,半夏15g,茯苓20g;③肝郁脾虚型:木香5g,砂仁10g,防风10g,甘草10g,白芍10g,陈皮15g,白术20g,云苓20g,山药15g,水煎服,500ml/d,持续2周;④肝胆郁滞型:川楝子10g,甘草10g,柴胡15g,川穹15g,枳壳15g,香附15g,白芍15g,水煎服,500ml/d,持续2周。⑤脾肾阳虚型:木香5g,枳壳10g,肉桂10g,炙甘草10g,干姜15g,党参15g,白术20g,云苓20g,水煎服,500ml/d,持续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2]  治愈:患者治疗后,身体的疾病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存在部分症状,病情改善比较明显。无效:治疗后和治疗前症状没有变化,甚至严重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 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治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女性多于男性,尤以30-55岁患者为多。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的范畴。《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临床上以右上腹隐痛,嗳气,口苦,腹胀,恶心,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易在情志不舒或饮食不节时症状加重或引起急性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及早治疗,一般预疗良好。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殊难根治 [3] 。

辨证时偏气滞者,给予理气解郁止痛。偏血瘀者,给予活血化瘀。偏湿热者,给予清热利湿。其中,大柴胡汤中大黄可泻热通腑,柴胡疏肝利胆,栀子、黄芪清热利湿,半夏清化湿热,共宣利湿清热、清肝利胆效果;香砂六君子汤中人参以及白术补益胃脾之气,半夏和陈皮消除胀痛,茯苓利湿健脾,木香和砂仁健脾行气,甘草调和中药健脾益气;柴胡疏肝散中枳壳散痞消积,白芍柔肝养阴,柴胡利胆行气、解郁疏肝,香附以及川芎利胆疏肝、理气活血,川楝子解郁行气;痛泻要方中茯苓和白术健脾利湿,陈皮以及防风醒脾和中,山药和胃补脾,白芍止痛柔肝,砂仁和木香健脾理气;理中汤加减中茯苓健脾利水以及渗湿,肉桂和干姜温补脾肾并且散寒止痛,灸甘草和胃健脾,白术以及党参健脾补气,枳壳和木香和中行气。中医辨证施治重点在于疏肝解郁,祛瘀活血,对胆囊血液循环予以改善,促使胆囊收缩能力增强,加快排泄胆汁速度。在本研究中,分别对于肝胆湿热型、脾胃气虚型、脾虚肝郁型、肝胆郁滞型、脾肾阳虚型患者实施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理中汤加减治疗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明显提升总体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尽快提升生活质量,安全可靠性高。

参考文献

[1]  吴 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1):59-60.

[2] 院 博.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7):64-65.

[3] 闫淑萍.浅谈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8):58-60.

猜你喜欢

慢性胆囊炎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