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2020-04-17梁万芹杜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娩产妇

梁万芹 杜晶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80例分娩后缺乳产妇,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泌乳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5 d的泌乳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 两组泌乳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3、4、5 d, 两组泌乳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5 d, 观察组泌乳量评分分别为(4.75±0.44)、(3.19±0.78)、(2.05±0.96)、(1.27±0.88)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02±0.57)、(4.25±0.92)、(3.01±0.84)、(2.57±0.7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0例(50.00%)、好转18例(45.00%)、无效2例(5.00%);对照组痊愈16例(40.00%)、好转14例(35.00%)、无效10例(2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泌乳指导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临床疗效显著, 且能够有效的改善分娩后缺乳产妇的乳汁分泌不足。

【关键词】 产后穴位按摩;分娩;缺乳;乳汁分泌;产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61

产后乳汁不足又被称之为产后缺乳, 主要是指产妇在哺乳期间的乳汁分泌不足或完全不分泌, 不能满足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甚至可导致产妇产后患病, 对婴儿及产妇的躯体健康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现代中医认为, 产后泌乳与脏腑功能之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 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则会引起产后乳汁不足情况发生, 长此以往则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2]。因此,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促进乳汁的分泌至关重要。现本院开始在常规泌乳指导的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以尽可能的促进乳汁分泌, 增加泌乳量,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入院80例分娩后缺乳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3~32岁, 平均年龄(26.23±3.34)岁;孕周37~43周, 平均孕周(39.72±1.84)周;新生儿体重2500~4000 g, 平均新生儿体重(3450.45±316.82)g;阿氏评分(Apgar评分)7~10分, 平均Apgar评分(8.71±0.58)分。观察组年龄22~30岁, 平均年龄(27.12±2.58)岁;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40.11±1.73)周;新生儿体重2400~4100 g, 平均新生儿体重(3500.34±366.79)g;Apgar评分6~9分, 平均Apgar评分(8.59±0.87)分。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泌乳指导。包括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的喂养母乳、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保证足够的乳汁、采取正确的喂奶及含接的姿势等, 并告知其早开奶及肌肤接触的重要性[3]。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所选择的穴位包括膻中穴、乳根穴、期门穴、屋翳穴、复溜穴、足三里穴, 在产后第2天上午8:00~9:00进行穴位按摩, 1次/d, 1 min/穴, 连续按摩5 d, 结合产妇的皮肤情况决定手法力度。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泌乳量评分 参照文献[4]对产妇干预前及干预后1~5 d的泌乳量进行评分, 分别为0分(正常)、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评分越高, 产妇的泌乳量越少。

1. 3. 2 临床疗效 参照《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痊愈:乳汁能够满足日常哺乳需求;好转:乳汁分泌有所增多或维持正常, 能夠满足大部分哺乳需求;无效:乳汁分泌未好转, 仍然不能满足日常哺乳需求[5]。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5 d的泌乳量评分 干预前, 两组泌乳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3、4、5 d, 两组泌乳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5 d, 观察组泌乳量评分分别为(4.75±0.44)、(3.19±0.78)、(2.05±0.96)、(1.27±0.88)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02±0.57)、(4.25±0.92)、(3.01±0.84)、(2.57±0.7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20例(50.00%)、好转18例(45.00%)、无效2例(5.00%);对照组痊愈16例(40.00%)、好转14例(35.00%)、无效10例(2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 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冲任脉等经络与乳房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选择了膻中穴、乳根穴、期门穴、屋翳穴、复溜穴及足三里穴进行穴位按摩[6-10], 通过有效的穴位按摩能够对局部穴位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同时还能够对人体的垂体分泌及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较强的调节作用, 还能够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并对脑内多巴胺系统进行有效的激活, 使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进一步促进乳汁的合成及分泌[6, 11-14]。另外, 通过穴位按摩能够达到疏导经气、调理脾胃、补血益气等功效, 当乳脉畅通之后则容易发挥较强的调节乳汁分泌作用, 使得乳汁顺利的流出, 同时又能够帮助加强气血的固摄、气化, 发挥营养及滋润的功效[7, 15-17]。因此, 在常规常规泌乳指导的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治疗分娩后缺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前, 两组泌乳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3、4、5 d, 两组泌乳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5 d, 观察组泌乳量评分分别为(4.75±0.44)、(3.19±0.78)、(2.05±0.96)、(1.27±0.88)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02±0.57)、(4.25±0.92)、(3.01±0.84)、(2.57±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0例(50.00%)、好转18例(45.00%)、无效2例(5.00%);对照组痊愈16例(40.00%)、好转14例(35.00%)、无效10例(2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在常规泌乳指导的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可从中医及西医两种角度发挥较强的促进刺激乳液分泌的功效, 与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8]。

综上所述, 在常规泌乳指导的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临床疗效显著, 且能够有效的改善分娩后缺乳产妇的乳汁分泌不足。

参考文献

[1] 金红花, 夏阳, 闫颖, 等. 从络病学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讨产后缺乳及溢乳的发病机制. 中医研究, 2015, 28(12):8-9.

[2] 刘敏如, 欧阳惠卿. 实用中医妇科学. 第2 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19.

[3] 李振, 陈郁葱, 苏丽群. 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产后缺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1): 139-141.

[4] 李娉霞, 雪丽霜, 葛圆, 等. 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4):358-359.

[5] 赵艳萍, 何久兴.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4):179-180.

[6] 王运媛, 牛向馨, 李虹铮, 等. 中医辨证施膳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26):3733-3734.

[7] 刘玉玲, 朱云飞. 基于经络辨证理论的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15):99-100.

[8] 朱云飞, 刘玉玲, 全小明. 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针灸, 2018, 38(1):33-34.

[9] 杨淑荃, 李文平, 聂含竹. 速泌通乳贴配合按摩治疗初产妇产后缺乳43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2013(4):38-41.

[10] Ying L, Shan C, Xia J. Probe into application effect of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breast massage in promoting milk secretion.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2015, 23(4):1747-1751.

[11] 任娜, 杨亚萍. 穴位按摩结合IKAP护理模式对产后缺乳初产妇乳汁分泌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35):197-198.

[12] 王逸娜, 田丹, 田丽杰. 三穴配合按摩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缺乳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21):2560-2561.

[13] 閆孝平. 穴位按摩结合辨证施护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7):90-91.

[14] 全柳青, 黄少雅. 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2):73-76.

[15] 王美兰, 胡茜莹. 耳穴压丸法联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产妇临床疗效观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8, 34(10):98-99.

[16] 胡玉芳, 魏怀玉, 赵淑霞, 等. 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护理观察. 山西中医, 2016, 32(3):63-64.

[17] 朱虹, 葛文贤, 唐梅琴, 等. 初产妇产后缺乳的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干预. 护理学杂志, 2018, 33(16):46-48.

[收稿日期:2019-12-05]

猜你喜欢

分娩产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如何护理自然分娩的产妇
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