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中考复习之疫情专题

2020-04-16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口罩新冠疫情

编者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本本大大的语文书,所有人都在读;也是一张张生动的、充满生活气息与情境的语文卷,所有人都在答。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但不能闭目塞听。为此,我们特意以“疫情”为专题,编写了“语用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个板块的题目,以期同学们关注语文、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共同期盼春暖花开、一起祝愿国泰民安!

第一部分 基础·运用

一、默写古诗文

1.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备受关注,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小明不禁想起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新冠病毒”肆虐,我们国家遭遇了困境,只要我们不懈地坚持下去,就会峰回路转,这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正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医护人员们冒着生命危险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想起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字词积累

下面是关于“口罩”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最初的口罩相当于一个面纱,是古波斯人在宗教仪式上阻挡俗人wū huì( )气息的;后来,中国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也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可见最初的口罩chún  cuì( )只是阻挡口气或粉尘的。而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口罩,一直到19世纪才被发明并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现在人们生活中对口罩的需求yǔ rì jù  zēng( ),口罩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物品,bù  yán  ér yù( ),口罩阻挡的也不再只是粉尘或口气,而更被常用于阻挡病菌病毒。

三、词语运用

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是水,对于人类来说,我司空见惯,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但是,我是非常有限的,而人类的数量,却每天都在增长。我化身为雨水,落入山中,流进小溪与河流,最终汇入大海。让我回到起始的形态,有时需要一万年的时间,然而对于人类来说,我只是水,就应该存在,如果人口再增加几十亿,人类还能找到我吗,他们自己又将如何生存呢?人类为了争夺各种资源而陷于战争,未来,他们是否会为了争夺我,而又发起战争呢?那倒也是一种选择,但并非唯一的选择。不过对芸芸众生来说,我只是水,存在,只是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公益短片《大自然在说话》解说词,有删改)

A.司空见惯B.众所周知

C.芸芸众生D.理所当然

四、修改病句

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口罩从医院走出来,变成公众常备用品,始于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西班牙流感”。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B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C戴上口罩是人们能否有效阻挡病菌的保证,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的医护人员。D从当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口罩已经成为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一位乘客因为没有戴口罩而被电车售票员拒绝上车。

五、压缩语段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新华社日内瓦2月10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9日深夜表示,世卫组织领导的国际专家组已出发前往中国调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谭德塞在其推特个人账户上说,专家组由加拿大流行病学家和应急专家、曾多次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带队。

答:

第二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閱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普通市民要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目前所见新冠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新冠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会通过接触传播。“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肺炎。”

普通市民首先要远离传染源,不要去疫区,也不要到封闭的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出门的时候,一定戴好口罩;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前往售卖活体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市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家中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此外,要避免近距离(小于1米)接触任何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口罩4小时需要更换,或被水汽浸湿后就要立即更换。

要阻断传播途径,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遏制病毒的持续传播,降低大范围暴发流行的风险。第一条就是要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最好就是在家休养,尽量不去或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尽量不去已经有疫情的城市,尽量减少与疫情城市返回人员的接触;第二条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减少聚集。大型公众聚会应当尽量地少去,最好不去。还有就是集体聚餐,能取消就取消。确实需要外出的,要尽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在个人卫生方面,要遵守“咳嗽礼仪”,防止唾液飞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要把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保持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勤晒衣被。如周围有呼吸道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要保护易感人群,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医作用,强化群防群控,以老年人群、基础疾病患者、学生和教师等为重点,加强易感人群防护工作。

比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心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增强机体免疫力。

要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主动监测体温。重点关注家中的小孩、老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最有效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最后,特别注意,要正确佩戴口罩和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口罩。摘取口罩前后都要做好手卫生,双手抓住口罩带子摘下后,不要直接放兜里或包里、挂脖子上、扔在桌子上,不要触碰口罩的内外表面。“应直接装入完好的塑料垃圾袋中,扎紧口子丢入垃圾桶,不要做其他过多处理,以免不必要的再次污染。”

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B.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会通过接触传播。

C.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D.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2.下列对“普通市民要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减少大型公众聚集和集体聚餐,能取消就取消。还要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出门的时候,要戴好口罩;不要前往售卖活体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市场。

C.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增强机体免疫力。

D.关注家中的小孩、老人,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主动监测体温。

3.爸爸下班回家,随手就把摘下的口罩放在了鞋柜上。请结合文中的知识,提醒爸爸要注意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口罩。

答: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口 罩

{1}各式各样的口罩成了2003年北京春天的流行色。

{2}我从街上的药店好不容易买来口罩,发给老母亲,让她出外时好戴。老人家接过口罩,对着灯光左看右看,好像那是一颗要孵小鸡的蛋。然后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马上去向政府报告。

{3}我吓了一跳,说,发生了严重问题?

{4}老母说,这是什么时候?还有人发这种人命财!口罩是假的,内胆发黑,肯定是黑心棉制的。咱们可不能让奸商得逞。

{5}我说,妈您真是个好公民,只是这口罩不是什么黑心棉,里面有活性炭的过滤层。您记得吃涮锅子时的木炭吧?活性炭是它的近亲,也是一副包公模样。

{6}妈妈戴着口罩下楼练她的健身操去了,剩下我和一打口罩还有关于口罩的联想。

{7}口罩本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装备之一,早年我在部队当卫生员的时候,开始最不习惯的就是戴口罩。海拔五千多米的藏北高原,空气稀薄。人人都仿佛被外星人抓了俘虏,用无形的毛巾捂了口鼻,喘气十分艰难。戴上口罩,雪上加霜。病房忙碌时,医护连跑带颠,气管憋闷,直觉得口角要喷出血星来。于是常常趁老军医不留神的时候,把口罩悄悄褪下,让肺叶像老鹰自由地扇扇翅膀。

{8}但很快我喜欢上了口罩。不是出于工作的责任感,而是因为高原锥心刺骨的森冷。每一丝热气都宝贵,不论是来自惨淡的太阳还是来自微薄的自身。呼出的废气中还有热量残存,如同河砂中埋藏着金粒。口罩就是淘取金沙的筛,可把暖意回收利用。在寒夜急行军的时候,口罩和狗皮帽子的护耳被厚厚的霜雪凝成冰壳,躲在口罩纱布内芯后面的舌头,还可以轻轻蠕动,这就是口罩的大功劳了。

{9}部队戴的口罩,由总部被服厂统一生产,洁白蓬松,很有专业感。不想有一年秋冬,大雪提前封山,运送给养的车队上不来,卫生科突然没了口罩可用。这如何是好?领导找到高原部队仅有的五名女兵,问谁会踩缝纫机?

{10}我和另一个女兵报了名。其实我的技術很有限,以前最成功的记录是为自己轧过一双针脚乱七八糟的鞋垫。

{11}阿里地远天荒,上个世纪60年代有缝纫机的人家极少。部队领导出面,才借到藏族妇女卓玛的缝纫机。卓玛有个条件,只能在她家使用,不得把缝纫机搬到别处。

{12}我和那位女兵抱着一匹白云似的纱布,来到卓玛家。缝纫机非常陈旧且形状怪异,和我俩以前在家中用过的国产机子完全不同。问过才知道,这是很多年前从印度用马帮驮过来的英国货,难怪如此眼生。好在天下缝纫机的基本原理都差不多,两个女兵研究了一番,也就大致能操作了。

{13}今年预防非典的措施中强调,只有十八层以上的口罩,才有防护功能。当年我们在阿里,制作的是二十四层口罩,这对古老的英制缝纫机无疑是严峻的考验。机器的压脚吃不透那么厚的纱布,就得一个人蹬踏板,另一人专门抻着纱布往前拽,好像鞭打一头不听话的小毛驴,卓玛心疼地在旁直嘬牙花子。借助人工帮助,厚厚的纱布口罩终于在粗大的针脚之下渐渐娩出。

{14}手忙脚乱一整天,终于把一匹纱布变成了一堆口罩。

{15}非典肆虐,一时人口一罩,北京成了口罩之都。口罩五花八门,色彩纷呈。有普通口罩,也有装了半袋活性炭的,还有类似猪鼻子的手术口罩……看到过绣着卡通图案的玩具口罩,也看到过家制的碎花布口罩。

{16}作协派我到抗非典一线采访,一位朋友得知消息后,立刻穿越萧索的市区,给我送来了十只最新式的口罩,据说对于传染病毒有极好的屏护作用。看着这造型奇特价格不菲的口罩,心中荡起春水般的暖意。非常时期,具有强大防护能力的口罩,如同战场上的盾牌,和安全与生命紧密相连。她把十只口罩都给了我,没有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一只。

{17}我看到一对老夫老妻,双双戴着口罩。一个口罩上写着一夫当关,一个口罩上写着万夫莫开。我不知道他们是真正相信小小的口罩有如此神奇的妙用,还只是一厢情愿的期待。

(选自毕淑敏《口罩》,有删改)

1.文章以“口罩”为线索,请说说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与口罩有关的事情?

答: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老人家接过口罩,对着灯光左看右看,好像那是一颗要孵小鸡的蛋。

(2)一位朋友得知消息后,立刻穿越萧索的市区,给我送来了十只最新式的口罩……

答:

4.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看法。

我不知道他们是真正相信小小的口罩有如此神奇的妙用,還只是一厢情愿的期待。

答: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污秽;纯粹;与日俱增;不言而喻

三、B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不能用在“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这是重复错用。)

四、C(一面和两面不能搭配,将“能否”去掉。)

五、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赴华调查新冠病毒疫情。

第二部分

1. A(原文强调是“目前所见”)2.B(是“避免”,不是“不要”)3.摘取口罩前后都要做好手卫生,双手抓住口罩带子摘下后,不要直接放兜里或包里、挂脖子上、扔在桌子上,不要触碰口罩的内外表面。应直接装入完好的塑料垃圾袋中,扎紧口子丢入垃圾桶,不要做其他过多处理,以免不必要的再次污染。

第三部分

1.(1)母亲认为“我”买的活性炭口罩是假的。(2)“我”在部队时自制口罩。(3)非典时期,好友送“我”珍贵的口罩。(4)“我”看到一对老夫妻戴的独特的口罩。2.插叙了“我”在部队时为卫生科制作口罩的往事。作用:写出了“我”由不喜欢戴口罩到喜欢,到亲手制作口罩过程的内容;表现了“我”对口罩的情感变化,以及“我”对口罩的保暖和防护作用的思考。3.(1)“左看右看”是认真仔细地看,写出了母亲研究口罩的神态,表现母亲对口罩的质量严肃谨慎的态度。(2)“立刻”,指马上。写出了朋友反应迅速,表现了朋友对“我”的关心和爱护。4.略。

猜你喜欢

口罩新冠疫情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疫情中的我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