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工艺研究

2020-04-13陈敏谢发游玲王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砖茶苦丁茶挥发性

陈敏,谢发,游玲,2,王涛,2*

1(宜宾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是主要存在于茯砖茶中的一种益生真菌,可产生金黄色闭囊壳,即“金花”[1],该菌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降低茶的涩味,其菌花香及产生的色素都可增强茶的品质[2]。该菌的代谢产物具有降脂、抗肿瘤细胞活性、促消化等多种功效,菌丝体营养丰富且对人体无毒害[3-7],常见应用于黑茶[8]的发酵,目前也见中草药[9-10]、食品[11-12]发酵。

小叶苦丁茶是由木犀科女贞属粗壮女贞(Ligustrumrobustum)的鲜叶经杀青、脱水解块、揉捻、粗烘、二次揉捻、干燥、精制而成,具有多种保健功能[13],本研究借鉴茯砖茶“散茶发花”[14]技术,通过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苦丁茶,赋予其“菌花香”,减少其苦味和粗青气,为苦丁茶新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小叶苦丁茶,由四川省筠连县冬青御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冠突散囊菌(CICC 2422),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保藏中心。CZG培养基(g/L):蔗糖40,NaCl 50,K2HPO41,NH3NO33,MgSO4·7H2O 0.5。

1.2 实验方法

1.2.1 液体菌种条件优化

以CZG液体培养基为基准培养基,装液量300 mL/L,28 ℃,120 r/min,培养5 d为基准条件,菌丝干重、菌丝球大小及有性孢子量为评估指标,对蔗糖质量分数(6%、4%、2%)、NaCl质量分数(6%、4%、2%)、pH(4.5、5.5、6.5)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19软件设计正交实验。菌丝干重计量方法、菌丝球大小测量方法分别参照文献[15-16],有性孢子评估方法为以肉眼评判菌液黄色深浅。

在优化后的CZG培养基(蔗糖60 g/L、NaCl 40 g/L、pH 6.5)中,以28 ℃、培养5 d为基础条件,评估指标同上,围绕转速(140、120、100 r/min)、接种量(12%、10%、8%)、装液量(300、250、200 mL/L)采用上述软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培养条件。

1.2.2 冠突散囊菌发酵工艺

小叶苦丁茶中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后,70 ℃汽蒸20 min,自然冷却后取100 g于1 L锥形瓶中,接种10 mL液体菌种,发酵12 d(前8 d 28 ℃,后4 d 30 ℃),70 ℃干燥90 min。肉眼评判的菌丝覆盖度为评估指标,单因子试验方法先后探究了接种菌龄、茶叶含水量(mL/g)对发酵的影响。菌龄设定分别为2、3、4、6、8、10 d(含水量为30%);含水量(质量分数)分别设定为20%、 25%、 30%、 35%。

1.2.3 挥发性物质检测

前处理:0.4 g原叶,发酵10、12 d的苦丁茶,0.6 g NaCl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2 mL沸蒸馏水密封。60 ℃水浴15 min,使用65 μm PDMS/DVB固相微萃取头顶空吸附60 min,230℃解析5 min进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7890A-5975C,Agilent)检测其挥发性成分。

色谱柱条件: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0 mm×0.25 mm×0.25 μm)分析样品挥发性成分,载气为高纯He,流速0.8 mL/min,柱温40 ℃,保持2 min,以2 ℃/min升至110 ℃,保持2 min,以3 ℃/min升温至170 ℃,保持2 min,以10 ℃/min升至260 ℃,保持5 min;进样温度300 ℃,接口温度250 ℃,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EI电子能量70 eV,扫描范围45~350 amu。

1.2.4 茶叶感官审评

组织12位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根据GB/T 23776—2018,采用轻松感官分析系统,对样品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和成对偏爱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体菌种制备工艺优化

培养基成分含量和培养条件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影响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知,pH 6.5、蔗糖6%(质量分数)、NaCl 4%(质量分数)的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菌液颜色最深,菌丝蓬松,菌丝球大小与其他组合差异不大。由于菌液黄色深浅是有性孢子数量的直观呈现[17],同时菌丝球大小影响菌种接种在物料上的分散度,从而影响发酵的均匀度,综合评估,确定该培养基组合为最佳,与其他研究者类似研究[17]结果相符。在pH 6.5的组合下,菌丝干重、菌液颜色的结果均优于其他组合,可见pH为菌丝体生物量和有性孢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表2可知,组合2、4的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高,菌液颜色最深,菌丝球较小,菌丝状态与其他组合一致,但组合4装液量更少,确定组合2为最佳培养条件。9种组合中,转速相同时,装液量增加,菌丝球体积趋于增大;装液量相同时,转速增加,菌液颜色趋于加深,表明菌丝球大小、有性孢子量分别与装液量、转速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表1 培养基成分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影响

注:菌丝球大小,“+”表示直径约1 mm;“++”表示直径约2 mm;以此类推(下同)

表2 培养条件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影响

注:菌液颜色“+”表示不变黄;“++”表示微黄;“+++”表示黄;“++++”表示深黄

2.2 发酵参数对冠突散囊菌培养物的影响

茶叶含水量和接种菌龄对冠突散囊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如图1和图2所示。

如图1所示,当含水质量分数为35%和30%时,延滞期最短,发酵4和8 d,菌丝覆盖度分别达到30%和80%以上,10 d即完全覆盖,周期最短。前者发酵4 d后,菌丝生长状况较后者略差,可确定30%含水质量分数为发酵最佳,低于茯砖茶发酵所需水分的10%[18],也进一步说明30%(质量分数)左右的水分条件已达到冠突散囊菌生长需求,水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从菌丝生长的各阶段来看,延滞期最长8 d,最短3 d;进入指数期后,菌丝覆盖速率在含水质量分数最佳(30%)与最低(20%)的条件下可分别达到30%/d和10%/d,后者最终不能完全覆盖,可见水分含量对发酵的整个阶段均有显著影响。

图1 水分含量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影响

如图2所示,菌龄为4 d的菌种,接种后延滞期最短,发酵4和8 d,菌丝覆盖度分别达到30%和90%,10 d完全覆盖,周期最短。可确定接种菌龄4 d最佳。不同菌龄间延滞期相差最多4 d;菌龄8、10 d的菌种虽最终不能完全覆盖,但进入指数期后,其菌丝覆盖速率在6~8 d略高于短菌龄菌种,可见菌龄主要影响延滞期与发酵周期。

图2 菌龄对苦丁茶发酵的影响

2.3 苦丁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苦丁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种类的变化如图3,表3~表5所示。

由图3可知,3个阶段的样品共检测出58种物质,其中苦丁茶原叶26种,发酵10 d的样品31种,发酵12 d的样品32种。3个样品共有相同物质11种(具体物质见表4),原叶中的8种物质消失(具体物质见表3);发酵10、12 d的样品分别新增15、18种物质,而且这些物质仅有3种在2阶段同时存在(具体物质见表4);反,顺-2,6-壬二烯醛、5-甲基呋喃醛、香叶基丙酮、1-乙酰环己烯、甲基庚烯酮5种物质在原叶、发酵10 d的样品中检出;萜品烯、2,4-二叔丁基苯酚2种物质在原叶、发酵12 d的样品中检出。说明苦丁茶接种“金花”菌发酵及发酵的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发生了复杂而显著的变化。

图3 苦丁茶原叶、发酵10 d、发酵12 d的苦丁茶挥发性物质种类

表3 原叶中消失的物质

由表4可知,发酵10和12 d新增两阶段新增物质交叉少、基数小、种类多,而且仅分别有3、4种物质从茯砖茶中被检出[19-23],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物质变化在持续,物质成分与茯砖茶有较大的差异。

由表5可知,发酵10 d的样品中柠檬醛、香叶醛为含量最多的2种物质,占到了54.05%,相对苦丁茶原叶共增加了24.45%,但在发酵12 d的样品中含量则下降为12.55%。发酵12 d的样品中桉叶油醇、芳樟醇含量最多,占到了45.21%,相对原叶和发酵10 d的样品分别共增加了22.34%和37.91%。这些显示不同发酵阶段样品中挥发性主体物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芳樟醇和癸醛是所有物质中随着发酵的进行其含量持续上升的物质,其中芳樟醇的变化趋势与在茯茶发酵研究[19]的结果是一致的。甲基庚烯酮在原叶中含量高(7.97%),在发酵10 d的样品中仅为0.93%。从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变化规律来看,这2种物质具备成为生产监控指标物质的可能性,但需进一步验证。

表4 发酵10、12 d新增物质

注:—表示未检测到相应物质;*表示茯砖茶中检出物质

表5 三个样品中相同的挥发性物质

此外,发酵10、12 d的苦丁茶所呈现出的物质差异和感官特征差异均较明显,综合前述物质比较分析,发酵10 d可作为一个发酵节点,但还需结合茶汤感官特征、菌体色泽、生产周期确定发酵周期。

2.4 发酵苦丁茶的感官评价

发酵后苦丁茶表面遍布金黄色培养物。从感官评价雷达图(图4)可知,发酵10 d后,感官风味变化明显,茶汤苦味消失,粗青气、植物香显著下降,有菌香和淡淡的甜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有绵滑感;继续发酵2 d(发酵12 d),茶汤感官变化不大。同时,75%的人更喜欢发酵后的苦丁茶。

综合发酵参数、感官特征和生产效率,确定优化后的工艺为蔗糖质量分数6%、NaCl质量分数4%、pH 6.5的CZG培养基(装液量1/4),140 r/min、28 ℃振荡培养制备冠突散囊菌液体菌种,培养4 d后接种到70 ℃汽蒸20 min灭菌后的苦丁茶中,调整含水量为30%,28 ℃发酵8 d后升温至30 ℃,继续发酵2 d,70 ℃烘90 min。

图4 冠突散囊菌对苦丁茶感官风味的影响

3 结论

本文首次将冠突散囊菌应用于苦丁茶发酵,发酵工艺与茯砖茶相比,时间更短,工艺更简洁[24];而物料含水量、发酵温度等发酵参数差异不大[14],在一定程度上与茯砖茶发酵的实际工艺研究相吻合。

苦丁茶接种“金花”菌发酵后,感官特征明显改善;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持续变化,尤其是挥发性主体物质大幅度改变,酮类物质减少,酯类物质持续增加。

猜你喜欢

砖茶苦丁茶挥发性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砖茶包装机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保治理新思路的探讨
泾阳茯砖茶
砖茶型氟铝联合应用对大鼠牙齿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Water is Found in Moon Rocks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
苦丁茶
苦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