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血液检验指标在贫血鉴别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0-04-11李德芳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缺铁性红细胞贫血

李德芳

(太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西 太原 030001)

贫血为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且低于正常波动范围下限的常见临床症状,其诱发因素较多,常见急性贫血为出血过多导致,而慢性贫血为长期消耗造成[1]。临床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将贫血又分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类型,总体分类较多较杂。贫血虽然病情较轻微,一般情况不对机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若贫血程度加重则可能导致乏力、心悸、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造成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缺铁性贫血是目前常见贫血类型之一,临床针对不同种类的贫血患者治疗方法不同,若在诊断环节发生错误,导致分型出错,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3]。本次为研究血液检验指标在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选入本院贫血患者及正常人各50例完成此次研究,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共计50例贫血患者及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50例纳入,纳入标准为:(1)确认为无血小板功能异常者;(2)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同意将血液标本用于本次研究者;(3)无其他可干扰血液检验指标疾病。将贫血患者设为贫血组,健康人设为正常组,其中贫血组男32例,女18例,均为缺铁性贫血,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等表现,男性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红蛋白浓度<120 g/L,女性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红蛋白浓度<100 g/L,平均(44.58±6.12)岁,正常组男33例,女17例,平均(44.65±5.97)岁,两组研究对象对此次研究知情,组间基线资料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此100例研究对象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取血部位均为肘部静脉,利用封闭式真空采血器取血2 mL,抽血过程中避免产生大量泡沫,血液抽出后立即轻微摇晃,使已取得血液样本与抗凝剂混合均匀。将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往检查分析,使用sysmex1000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记录各项分析数据。

1.3 观察指标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正常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别为(3.92±0.61)×109、(125.04±10.21)g/L、(37.02±3.97pg、(90.13±1.89)fL、13.87%±1.45%,贫血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别为(4.21±0.51)×109、(96.28±8.52)g/L、(22.24±3.11)pg、(71.24±1.46)fL、19.54%±1.09%,正常组贫血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高于贫血组(t=14.25,P=0.001;t=16.874,P=0.001;t=42.147,P=0.00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低于贫血组(t=2.579,P=0.011;t=19.471,P=0.001)。

3 讨论

贫血为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引起,临床较为常见,轻度贫血患者无不适感或有轻度头晕,不会影响起正常生活,威胁较小,但随贫血程度加重,可发生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多种不适症状,贫血严重时可诱发休克,乃至造成死亡[4]。造成贫血的因素较多,造血干祖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异常、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等,均可导致贫血发生。目前在贫血的诊断中,尚无简便、准确地诊断方法,因此导致临床治疗中部分贫血患者无法得到早期确诊,病情延缓至中后期时加大了治疗难度[5]。

本次研究中正常组贫血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高于贫血组(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显著低于贫血组(P<0.05),表明在正常人Hb、MCH、MCV、RDW、RBC与贫血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即通过此五项血液指标可对贫血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血红蛋白(Hb)为红细胞运送氧的特殊蛋白质,也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其主要由珠蛋白及血红素共同组成,临床血红蛋白常用于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疾病的诊断中,一般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即提示与可能与此类疾病有关,联合其他检查即可确诊,而在贫血患者的诊断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即表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贫血,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 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00 g/L,孕妇血红蛋白(Hb)浓度<100 g/L即存在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作为临床诊断常用指标指标之一,红细胞体积增大常见与大细胞性贫血,体积缩小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其主要反映红细胞内含的血红蛋白量及细胞内外渗透压变化,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

相关报道提示,在贫血的分型中,由于不同缺血类型在机体内造成的红细胞数量、体积等影响不同,部分学者即指出应用血液检测指标作为临床贫血病患者诊断及鉴别的指标之一[6]。缺铁性缺血为机体铁、珠蛋白、卟啉生成下降且长期处于低水平,导致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造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生引起[5]。当机体内铁元素处于长期性不稳定供应状态中,红细胞将随机体缺铁程度发生相应改变,即其充盈度会受铁元素供应状态影响,出现红细胞体积变化,一般可见到此类患者体内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现象,因此可通过血液检验指标观察不同类型的贫血[6-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映了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主要表达血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若细胞大小均匀一致,则参数降低,反之则增大,通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检查结合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查,可有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作出准确分类。

目前在检查方法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逐渐被推广及应用,通过此法可有效对患者体内铁的储存量进行准确预测,完成对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但临床对诊断贫血病因尚不十分重视,许多医院依然存在“贫血待查”现象,易造成治疗无效,乃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而部分医院在贫血病患的检查诊断中又由于缺乏相关基因测定技术,无法进行准确检测,因此分型存在一定难度,不利临床对症治疗的开展。

血液检验指标的实际应用中,相关血液检查只需要取患者2 mL静脉血,利用相关血液分析仪即可完成检查,操作简便快捷,成本较低,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利于实际推广,且其检查准确度较高。在同类研究中,朱璞等[8]的研究中对贫血病患者及正常人进行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观察发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贫血组患者的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高于正常人,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低于正常人,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而在其分型鉴别中,不同类型贫血患者间的血液检验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在部分学者研究中指出,由于血液检验指标获取方法简单,一般通过血常规检测即可获取,临床治疗中检测各类贫血患者的血液指标,便于实时观测治疗结果,并合理优化治疗方案,改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药物使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指标可用于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且其检查方法简单、快捷、成本较低,具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缺铁性红细胞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你对贫血知多少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