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0-04-10王楠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化产业

摘  要:当代科技创新以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技术为引擎取得了飞速发展,为新兴文化产业的产生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信息化、互动化、多产业融合化已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二元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科技创新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需要人才要素的支撑,又需要整合现有区域文化资源,为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创造环境。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业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1-0184-03

Abstract: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with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provides many possibilities for the emerging culture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interaction and multi-industrial convergence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 the future.“Dual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fluence and promote of each oth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talent factor,and needs to integrate existing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cultural formats.

Keywords:technology innovation;cultural industry;emerging culture industry

0  引  言

文化產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显著影响着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联带动着国家的经济效益。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文将“文化产业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意志。此后,文化产业经过理论上的以“文化工业”为主的“批判”阶段进入“文化产业化”为主的“建构”阶段,取得了初步发展。当前,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引擎,是驱动创新的主要手段,因此,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基因。新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深化体制改革阶段,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文化产业产生社会效益,是推进区域经济效益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1  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1  文化产业朝着数字信息化方向发展

在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以信息数字化为主的文化产业打通了知识共享的渠道,呈现出爆发增长的局面,致使当前不少主流文化消费当中都带有一些信息内容产品,最明显的是传统出版行业不断被数字出版行业替代,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了无纸化阅读。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实体借助互联网来开展品牌营销和产品的推广,手机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已成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主渠道。不少地区的文化部门也纷纷借助这些社交互动平台来推广相关的文化产品[3],有很多文化企业在抖音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开通了公众号,旨在吸引更多精准客户。

1.2  文化生产互动化特点

在企业发展领域,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必须与经济融合完成再生产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文化产品生产当中更重视娱乐性产品与互动性产品的融合。一方面,文化和经济融合是生产社会化的一种体现,文化自身“多业态”化的特点使文化具备了服务业的消费特征,现代服务业通过与文化的融合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元素。作为一种符号,这种元素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品牌价值,带有创意的文化符号元素促进了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消费是文化再生产的终点,文化再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多元性文化消费的需求,同时消费者在生产体验中给予生产者反馈的体验效果又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进一步刺激了文化的再一轮创新生产,两者相互依存又互相促进,这种互动化的特点促进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循环推进。

1.3  文化产业融合化特点

文化产业一方面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意氛围,另一方面依靠数字信息化的共享完成了各个产业的“跨界融合”,产业边界模糊性特征促成了多平台协作模式的产生。这种模式在“后工业化阶段”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构建了新的契机,无疑,多产业信息数字化文化创意的融合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依托于国家文化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战略的“互联网+文化+多产业渗透融合”的新型模式使得文化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了网络文学、网络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业已成为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二元辩证分析

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二者是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的发展又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

2.1  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首先,随着文化科技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必然会带来很多的利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科研方面经费的增加增强了科技创新的能力。

其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知识、信息借助互联网科技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文化同多产业的跨界融合在颠覆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技术范式和创新模式,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实现现有文化环境的创新,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人们在享受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会开展不同程度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也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基础,在帮助人们改善当前消费体验的同时,催生新的科技研究课题,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2.2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核。一方面,文化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的作用,实现了文化的产品化以及可视化。可视化的文化产品如果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便会很快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进而催生新业态的出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这种可视化的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产品的功能得到增强和拓展,在促进传统文化相关产业的改造的同时,增强了传统文化元素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进了传统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效率的提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价格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能让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渠道得到创新和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会让人们对产品的认知与体验发生根本性改变,人们开始使用新技术来掌握相关的文化产品信息。

依托于“互联网+文化+”的科技创新为新型文化业态的滋生创造了条件。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领头企业率先致力于娱乐、影视、游戏等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并且拥有庞大的社交平台资源。纸质、电视等传统媒体文化企业也纷纷推进向互联网进军的进程,通过“文化+互联网”的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以拓展生存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文化+”的科技创新环境下滋生了大批的数字化新媒体企业,这些企业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推动了新产业链的飞速发展[4]。由此可见,社会文化形态的演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才能大放异彩。

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环境,在提升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得文化产业的传统模式发生变革,同时,科技创新也带来了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痛点,当“传统文化+科技”模式尚未成熟时,短视频、APP等新兴融媒体文化形式已占据了市场优势,加上西方价值观的悄悄植入,为具备文化传承基因、民族精神价值观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另外,新兴文化产业具备了“人人都可参与、大众都可创业”的特质,在行政监管和相关法制建设缺失的情况下,出现鱼龙混杂,侵权盗版盛行的局面。因此,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本质上归于智能创新,IT(信息技术)、DT(数据科技)、IOT(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文化产业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提供了平台。不同的是,文化产业的价值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而科技创新则是对文化产业现状的超越,科技恰好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加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构建,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深度智能化需求。

3  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3.1  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博弈中,文化产业与智能化高科技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代表时下高新技术走向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发展都离不开尖端复合型人才的支撑。

首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文化承担着保卫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维系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智能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2]。作为传统文化行业,怎样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没有复合型人才要素的参与就不能更好地参与文化基因的提取和智能分析,创新型文化产业链的实现也无从谈起。

其次,文化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的完好对接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在文化制造、批发零售及服务业方面连年实现稳步增长,创GDP新高,但在与科技創新融合方面出现了短板,比如供给侧(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等)和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不平衡,服务侧过于集中于少数企业平台,大数据标准不统一,文化科技专业生产力工具技术落后,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等,均制约了“文化+科技”创新融合的发展。企业科技和文化产业需求的脱轨更需要人才要素的支撑,需要文化产业和信息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3.2  整合现有的区域文化资源

我国很多地区都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整体上想要借助于科技发展来推动文化产业的进步就需要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并对文化产业进行合理布局。

科技创新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可以引导文化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文化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奠定国家软实力基础。随着IT(信息技术)、DT(数据科技)、IOT(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取代了新闻、出版、广播、文化服务等传统文化的再生产系统。新的文化再生产系统拉近了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使文化和消费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形成了人们在分享文化产业成果的同时,人人都能参与文化创新创业的新局面,这些为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创造了便利条件。因此,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首先体现在地域文化的特色资源的整合方面,区域应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与优势,借助于科技创新,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跨界融合,才能增强地域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3.3  为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创造环境

科技创新促进了以动力为资本,以创意为灵魂的新文化业态的产生,也衍生了新的商业模式,进而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产业产品及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形成了“政府+民间”的“双轮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应主导制定新兴文化业的发展计划,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委员会,打造文化科技的网络平台,促进地方区域文化产业信息水平的提升,推动“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技术的发展,并加大对规模较大优势文化项目的投资,对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相关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当然,政府在提供智能化、便利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的同时,还应及时对新兴文化业态进行有效行政监管和司法救济,以厘清责任,避免因制度异化而造成的网络文化营商带来的痛点。

4  结  论

科学创新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撑,才能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有瓶颈,进而推动“技术+文化”融合道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丁仕潮.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评价 [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1):89-93.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王安琪.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战略路径 [J].青海社会科学,2019(3):79-86+101.

[4] 傅琳雅.“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及发展趋势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4):306-309.

作者简介:王楠(1982.07-),男,汉族,河南周口人,任职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学、文学。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