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育人模式的变革

2020-04-10郑志湖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重构育人核心

郑志湖

新的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必然带来对学校育人模式价值功能的重新审视。选择性教育思想、个性化育人方式,促使学校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内源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变革。笔者学校的育人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转变育人方式,培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从强调知识技能学习向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转变;从关注书本、分科式教学向整体综合式教学转变;从强调个体学习向协作知识建构和社会化学习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探究学习转变;从重复记忆型学习向深度理解学习转变。强调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要求学校对管理方式、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等进行变革,注重师生关系的重建。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对学校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以新理念、新视角和新思维,研究普通高中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破解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育人模式变革,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优化个性化育人模式,形成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

构建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育人模式变革的策略和方法,系统地、全面地设计高中育人方式新体系,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功能,正确处理考试文化制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矛盾。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校本化实施,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重构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重构学校课程方案顶层设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品质,课程结构影响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重构课程体系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不断推进,重构选修课程应该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适应新课改和高考综合改革,激活每一位学生发展内驱力,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搭建阶梯,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快车道,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化发展。

基础型课程的重构 基础型课程,即根据2017年课程标准分为的高中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将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具体教学中,实现国家课程的再创造、再开发,必须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路径,解读和定位模块内容蕴含的学科价值,然后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改变模块内容的用法;对模块内容进行重新定位,对模块结构进行有效重组,对模块顺序进行合理调整,对模块外延进行多维整合;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实施“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选择一个核心主题或项目,实行跨模块的知识内容整合教学。最终形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整合,基于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一系列课程群,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体现发展性、学术性、选择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化发展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重构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重构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内部横向和纵向上重构,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互联网+”和“STEM+”是课程中两大重要元素,把学习者置于中心地位,让课程与生活、生产、社会、现代科技、学科前沿知识联结,聚焦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数字素养的培养。

项目课程重构 项目课程以学科和主题两个视角进行设计。其中,学科视角是聚焦各学科核心素养,联通多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受跨学科学习,感受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解决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而主题视角,则是基于某个学习主题开展跨学科合作学习,在“浸润式”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重构课程群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重构课程群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重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将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成系列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干,将核心素养的各项要素分解到具体课程中,打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通道,更多地关注显性和隐性课程的对接,实现校本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效整合。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特色课程群,挖掘学科内部或学科之间逻辑关系来构建学科课程群,利用学校和地区特色来渗透多学科课程群。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确保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实施,通过多种途径重构学校选修课程。重构教师专业发展顶层设计,提高教师重构选修课程能力;教学资源建设与重构选修课程相结合;聘请校外专家联合重构选修课程,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各行各业专家联合重构和完善选修课程体系,科技类课程通过与大学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共同探索“创新教育、联合培养、个性化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选修课程评价为重构选修课程提供依据。从学生视角审视选修课程,并不断架设阶梯,多层次培育学生发展增长点。形成了校本选修课程体系重构的方法,组建特色课程群在已形成核心课程但结构较为单一课程群,可以按照“由点到面”的发展路径,以“整合发展,拓展开发”为策略,形成一个多样化的特色课程群。

构建德育特色课程群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学校德育的时代性、主体性、系统性和多元性,充分运用新时代德育平台——课程+活动+新媒体,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对思政课的认识,重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群,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重构探索式开放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群 生涯规划教育是唤醒的教育,喚醒初心、唤醒梦想、唤醒对人生价值和幸福的追求。在引领学生学会选择、主动规划人生、提高生涯规划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改推动下,生涯规划教育从“任选题”变为“必答题”,构建“课程、活动、体验、咨询”四大体系,形成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级课程体系,以及自我觉察、自我认知、生涯规划、生涯能力四大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系统性的生涯教育课程。建设生涯规划创新实验室,推进学生发展导师制,建设生涯规划实践体验基地群,形成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评价与反馈体系,让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激活学生发展内驱力主要途径,使学生进入自主发展快车道。

变革教育组织,实现学为中心

变革学校组织机构,能够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创建。因此,学校组织机构变革应当从管理取向向发展取向转型,对现有机构进行整合或转型。

选课走班是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高考必考学科分层走班,学考、选考学科分层分类走班,体音美学科分项走班,校本选修课选课走班,目前已成为新常态,形成了选课走班形式变革、管理变革、评价变革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教学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评价文化建设,强化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保障机制,为选课走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

新课改和新高考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们构建了学科团队建设顶层设计。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学科前沿知识,开展“学为中心”课堂教学变革,拓宽和创新学科研修方式,项目研究成果实践检验和推广应用,还构建了学习型组织,促进学科领军教师和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为学生创设在内驱力驱使下主动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学科专用课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策略和方法。实施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策略。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是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学科思维,学科思维就是学科专家发明和应用学科知识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习了学科,意味着能够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能够形成学科思维。学生形成了学科思维,就是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而打造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教学文化,能让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具体应用到真实情境中,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勇于提出自己的观念,并使创意“物化”,善于质疑、批判,并学会理性批断和论证。

变革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已成为常态,急需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教学质量评价在价值取向上,從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对人的发展价值转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富有学校个性、促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适应新高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目标、组织、评价方法、反馈调控和保障机制。构建表现性评价,根据“生成性主题”与“素养目标”,设计表现学生学科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真实任务情境;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过程,评价学生的“思维表现”;根据思维表现的需要,改造传统的纸笔测试,增加其开放性。同时,教师要学会“不评价”学生,尊重而欣赏学生的思维表现。让师生成为评价主体,形成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管理、教与学过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使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改进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成为激活师生加快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手段,是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化特长的重要改革举措。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运用获取大数据和典型案例,运用多变量增广混合逐步回归非线性数学模型,得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相关因素大小,得到综合素质评价一、二、三级指标体系和权重。构建多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维度和区分度,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和发展性评价。这既客观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特长发展状况,又促进了学校切实转变育人模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同时还满足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

新的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育人模式的探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永久的历史过程。这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培养目标的共同诉求,育人模式的探索必将促进我们在新时代改革道路上与时俱进,为普通高中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中学)

猜你喜欢

重构育人核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