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0-04-10赵巍

新闻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在校生专业技能院校

赵巍

[摘要]随着传媒环境发生变化,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教学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少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进行调研并分析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改革两个方面探讨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调研背景

2019年6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保持传统单一的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传媒市场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但地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基础不适应,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实习实践平台较少等情况。

因此,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思考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本地资源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与行业需求相匹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本文通过调研分别从行业需求、就业反馈和学情分析三个方面总结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现状,分析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二、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调研采用访谈以及发放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河南焦作日报社、焦作电视台、网络媒体以及影视传媒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覆盖地方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109名畢业生和214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分析

(一)通过媒体调研了解行业需求

具备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是媒体的用人要点。通过调查发现,媒体对人才的知识要求主要有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学素养,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有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媒体普遍认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缺乏和综合素质不高两个方面。

当前传统媒体正处于收缩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规模减少,并且传统媒体的用人要求主要为具有学习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人才需求逐渐饱和且对人才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市场,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传统媒体比较困难。相较之下,新媒体和文化传媒公司用人需求量较大,对毕业生学历要求比较宽泛,且偏重于录用具备新闻采编与制作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二)通过毕业生调研获取就业反馈

1.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较专业理论课程更重要

根据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有26.6%的毕业生认为基本够用;46.67%认为能用一些,但不多;20%认为不够用;6.73%认为完全够用。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有40%认为可以顶岗,但要学习很多新内容;26.67%认为不能顶岗;20%认为基本可以顶岗;13.33%认为可以直接顶岗。58%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课程在专业学习中更重要,26%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同等重要,16%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更重要。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够用,但还需学习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课程较专业理论课程更重要。

2.多数毕业生认为提高人文素养和动手能力很关键

调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认为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希望加强的是教学设施;认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最迫切的改革是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在校生调研进行学情分析

1.理论课程多,实践机会少是在校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调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校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时,42.93%的在校生认为理论课多,实训少;29.82%认为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多;19.54%认为一些课程没有开;其他占7.71%。对本专业不满意的地方,46.16%的在校生认为实践环节薄弱;20.35%认为专业前景差,就业难;15.79%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10.68%认为自己不感兴趣;其它占7.02%。

2.多数在校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和素质教育。在校生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66.67%的在校生有模糊的规划;17.54%有明确的规划;15.79%没有规划。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在校生希望教师多开展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大部分在校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就业方向不清晰。

四、调研反馈问题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论证,本文就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出如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基础相适应。当前,部分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后,定位仍然是面向传统新闻出版行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采编技能。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着眼点不应再仅限于新闻的采编技能,而应立足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技术人才。

也有一些地方院校在制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制定的培养目标超出教学条件,或是没有考虑到生源基础,学生毕业时达不到要求。这种过高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也容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就业困难。

(二)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完善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一些职业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仍主要围绕新闻“采、写、编、评”等传统专业课,新媒体、新技术相关课程涉及较少。同时,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弱,如果在校期间不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毕业后将难以就业。因此,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逐步完善课程设置。

(三)专业技能培养不足

调查显示媒体比较看重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技能,但许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专业课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理论课程较多,实践类课程较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地方职业院校因受地域限制,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践平台少,专业技术教学滞后于行业发展等短板。

(四)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许多在校生对于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入校后对专业课程理解困难使得一些学生对专业产生厌倦,消极被动地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安排没有做到循序渐进,不少学生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认识不清晰,导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

五、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建设课程体系

1.加强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薄弱的情况,在进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仍需注重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学校的公共课资源,加强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协调的效应。例如学习公共课程“大学语文”“基础写作”能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打下语言文字基础,学习公共课“美学”“音乐鉴赏”对专业课“影视剪辑艺术”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寻找公共课与专业课互联互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这方面,已有地方高职院校积极实践并取得成效。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采用“课程+工作室+行业”三方共培人才模式,将公共课“中外文学作品赏析”与当地的《章丘大学》《生活日报大学城周刊》等报纸对接,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利用校内工作室进行编辑排版,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编辑业务能力。

2.实现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整合

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一般是遵从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因此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避免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集中安排,否则会导致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学生前学后忘,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所以专业课程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进行整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最后,在内容上,顺应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增加数据新闻、新媒体运营、网络直播新闻等前沿技能课程,培养新时代融媒体人才。

(二)探索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寻找实践机会

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可以通过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结合自身优势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寻找发展途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各级各类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在校学生的认知层次及“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所致,都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表现成形象、将想象演变为可视的需要。以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以师范教育为主,随着全国推广信息化教学的步伐,许多教师和师范生需要将优秀课例形成个性化教学案例,就需要学习制作微课视频,这就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在校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平台。

2.整合校内媒体资源,创建全媒体平台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新闻采编专业采用校内工作室模式,如新媒体工作室、影视后期工作室等。但这些工作室往往由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带领,容易形成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尝试组织建设校园融媒体中心,建立具备采、编、录、剪、播等全功能的“中央厨房”式的融媒体工作平台。然而学校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有足够的技术和大数据作为支撑,地方高职院校在缺乏外部技术支撑的条件下难以独立完成融媒体平台建设。

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可以首先对校内媒体进行整合,将校园报纸杂志、校园电视广播台等传统校园媒体与校园官方网站、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矩阵统一起来创建全媒体平台。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所长组建不同团队,如采编团队、摄像团队、直播团队、后期团队、运营团队,对校内活动以及校内学习生活进行全媒体报道宣传。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也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必须全面掌握的课程,借此可以完成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3.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到媒体实习,可以使高职院校尽快了解传媒市场的用人需求,拓宽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为新闻采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新方向,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弥补一些地方职业院校教学设施的不足。同时,推进校企合作可以深化产教融合,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焦作市融媒体文化科技产业园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使用融媒体中心配套的采编录播场所,录音配音房、试音房、摄影棚、网络直播间等设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采用“三主四让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展开深度校企合作,建设商都网、金像摄影学校、河南婚庆协会等九大实训基地,实现了实践教学总体目标。

(作者: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师)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在校生专业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