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发挥制度优势探析

2020-04-09张梦圆

世纪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制度自信制度优势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强化制度意识、认清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加强制度监督、发挥制度威力等方面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并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彰显中国制度的科学性、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关键词:制度意识;制度优势;制度自信;制度监督;制度威力

中图分类号 D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10-017-04

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系统总结,堪称我国国家制度的“集大成”。须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建好制度的“笼子”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有效的前提,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真正让制度的“笼子”更好发挥威力,依然任重道远。

一、强化制度意识

(一)在学深悟透中形成制度自觉

要深入领会中国制度的精神,充分认识中国制度的价值,为制度的执行打牢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13个努力方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制度自觉,也为完善和发展制度定向。”[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即“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2]。这13个“坚持和完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其中每方面内容又有许多具体制度安排。“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3]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强化制度自觉,成为制度执行的“排头兵”。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制度学习和制度落实过程中逐渐形成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从来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当代中国,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就必须直面并真正着眼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4]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这是我国发展着眼于解决社会矛盾的结果。当代中国想要继续发展进步,依然要了解和解决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当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亟待调整的生产关系,它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主要抓手,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作为发展目标。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为只有从制度层面制定好适合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则和标准,消除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国家制度进行顶层设计,要结合新情况、新实践进行制度改革、制度创新。要在完善制度中解决矛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认清制度优势

(一)认清领导优势

《决定》提出13个“坚持和完善”,同时也阐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其他12个方面优势的基础和保障。中国共产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这是我们不断创造出中国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决定》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制度体系建设的首位,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领域坚持黨的领导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全党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今后要“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5]24。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为坚持党的领导,进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认清效率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背后是制度的成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6]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了大国快速发展奇迹。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全国上下一盘棋,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避免了国家方针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掣肘低效等现象,更能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社会高效运转。邓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7]相比难以解决的西方社会民主与效率的矛盾,我们的效率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在发展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让中国效率体现在中国制度的方方面面。

三、坚定制度自信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8]这一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全会提出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树立制度自信的强大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科学制度。《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5]19这“两大奇迹”生动体现了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经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下,在不斷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程中,我们有信心且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

(二)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要坚定制度自信,必须促进理想信念、立场观点、价值追求的认同。要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第一,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工作,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对制度理论的研究创新,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定期调研、民意测评等方式准确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广泛推动制度理论完善和发展。第二,要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做好制度解释和推广工作,重视利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打破“人治”思维模式,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起制度意识和制度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形成爱护制度、敬畏制度、执行制度的行动自觉。

四、加强制度监督

(一)强化对制度执行的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的本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治腐败则是政治监督的主要任务。腐败是制度建设路上的巨大阻碍。腐败问题若一直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无法坚持,更无法完善。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对利用公权力进行谋私活动的任何个人、任何部门严格追责问责,维护制度的尊严,发挥制度的威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让腐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无处遁形,这就为制度的有效执行创造了条件。政治监督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对全体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党中央的重拳反腐高压态势下,一批又一批的腐败分子被查处。这些腐败分子大多政治立场不坚定,不能严守政治规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全体党员干部要时刻将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相结合,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党的卫士、制度的卫士。

(二)推动制度执行的日常监督落实落细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管控不力的情况,不是因为制度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疏于监管导致制度的威力不能充分发挥。制度不是“稻草人”,制度是用来遵守和执行的,要坚决铲除一切妨碍制度落实的因素。这就需要加强日常监督,做好制度执行全过程的监管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制度监督常态化体制机制,加强自我监督。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让制度执行更有底气,把“应然”变成“实然”。这有利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制度氛围,使制度的执行贯穿在每一天、每一秒,每一地、每一隅。要充分发挥媒体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作用,支持和鼓励实现全民监督。全民监督是实现制度执行的日常监督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要为民众监督举报、建言献策提供渠道,使上下能够“通气”,既要“下达”,也要“上传”。建立良好制度执行反馈机制,加速制度建设成熟、定型。全民监督既是一个反馈机制,又是一个执行机制,因为在监督和反馈过程中,制度本身的力量已经发挥出来,强化了人们头脑中的制度意识,能够真正把制度意识变为制度自觉。

五、发挥制度威力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决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5]8任何科学合理的制度都不会自己形成,国家治理的良性运转也不会自发实现。只有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才能保证制度执行不偏航,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力,把党的执政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发挥党的执政优势、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要靠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作用,用“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加强理论素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强化制度意识,认清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形成智勇兼备、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努力创造第一流的工作成绩。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7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更加完善,要通过创新带动发展,在各领域、各方面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不是用来摆设的花瓶,一系列制度安排直接与中国的发展挂钩,一方面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提供规则尺度,另一方面制度本身也需要在中国发展实践中不断更新,促使中国制度更好适应中国实践,推动制度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达到制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创新要完善科技制度,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综上所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设而不用只会让制度空转。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不能忽略制度的执行,在保持制度的生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把握好制度建设这个良好的开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全面落实制度,真正发挥出制度的威力,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祝灵君.实现从制度自卑向制度自信制度自觉跨越[N].学习时报,2019-12-02.

[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3]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N].人民日报,2019-11-01.

[4] 王虎学,张梦圆.制度是用来遵守和执行的[N].学习时报,2020-05-18.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9.

[6] 何毅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九个首次”[N].学习时报,2019-11-18.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0.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9-11-01.

【责任编辑:刘中雁】

【作者简介】 张梦圆(1994—),女,河北承德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制度自信制度优势
对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理论创新与制度优势的相关思考
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制度自信”呼唤更多细节创新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点
国企改革莫忘“制度自信”
从前南实行多党制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必要性
认清制度优势 坚定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