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小麦倒春寒发生情况及应对策略

2020-04-09周彩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倒春寒预防小麦

周彩玲

摘 要:该文分析了安徽省小麦倒春寒发生的特点、发生情况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探讨了通过改变播期、灌水追肥及耐倒春寒品种的利用等措施来预防和缓解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并对2020年小麦倒春寒的发生进行了预测和评估,旨在为安徽省小麦倒春寒的预防与减损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倒春寒;产量;预防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5-0057-02

小麦是安徽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8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左右,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安徽省小麦主要种植在安徽中部及北部淮北地区,属我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易受到干旱、洪涝以及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小麦低温灾害是主要的灾害之一[1-2],。小麦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后一段时间,再遇冷空气袭击,形成倒春寒。完成春化的小麦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其抗寒能力也越来越弱,此时小麦容易受到冷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3-4]。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暖,春季气温波动明显,小麦遭遇倒春寒的频率增加,危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5]。因此,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安徽省倒春寒发生的特点、原因,对预防小麦倒春寒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发生冻害后进行的补救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对2020年小麦倒春寒的发生进行了预测和评估,旨在为安徽省小麦倒春寒的预防与减损提供参考。

1 倒春寒发生时间及发生特点

小麦倒春寒多发生在每年的3—4月份,是指小麦在完成春化气温回升一段时间后,抗寒能力越来越弱时,再次遇到连续的低温冻害。此时小麦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当遇到连续低于5℃的低温天气,小麦的叶片会呈现白色,轻者穗子退化,颖壳透亮,重者穗部只剩穗轴,或小穗败育,出现白穗。

近年来,小麦倒春寒时常发生,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倒春寒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小麦孕穗期与倒春寒发生的时间是否相吻合[5]。有研究表明,小麦在拔节初期遇到倒春寒(气温低于0℃),小麦的主茎分蘖会冻死,温度越低、低温时间越长,小麦减产越严重,-2℃处理2d,比对照减产71%,-4℃处理2d,比对照减产80%[5];小麦孕穗至抽穗前遇到低于5℃的低温天气,会导致孕穗的小花发育停止、幼穗严重萎缩冻死、正在抽穗的穗子变白穗,大大影响结实率,导致产量严重受损[4,7]。

2 小麦发生冻害的原因

2.1 品种 冬小麦品种可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3类,不同种类的小麦,其春化的温度和时间也不同。冬性品种春化温度偏低(0~3℃),春化完成时间偏长,需30~50d;半冬性品种春化温度在0~7℃,经过20~30d完成春化;而春性品种春化温度偏高(0~12℃),5~15d即可完成春化阶段[8]。因此,针对不同的小麦品种,要适当调整播期,譬如冬性品种适期早播、春性品种适期晚播,避免春性品种因过早播种,在冬前就完成春化而丧失抗寒能力。

对于生育期相同的小麦品种,麦苗本身的抗寒抗冻能力也是决定小麦遭受冻害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不同小麦品种在遭遇低温胁迫后会引起其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其导致抗冻抗寒的能力差别很大。譬如,经过低温处理后,抗寒性强的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以及脯氨酸的含量顯著增高[7-10]。此外,小麦品种优良与其抗寒能力也有关系。

2.2 气候和播种 由秋入冬天气逐渐变冷,小麦在这个过程中御寒能力就会增加。安徽省小麦主产区位于淮北地区,气温变化较大,尤其倒春寒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播种期以及播种量也是影响小麦遭遇冻害的一个因素,不适宜的播期以及播种量增大均会导致小麦抗寒能力下降。

2.3 土壤肥力和管理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土壤的综合肥力越高,小麦抗冻能力也越强,反之,综合肥力较弱,小麦受冻害的程度就会越重。同样,长期疏于管理的地块,其土壤板结、贫瘠,易造成弱苗等。

3 预防措施

3.1 选择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用适合安徽本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安徽处于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一般选择半冬性、冬性或弱春性的小麦品种。近10年安徽省推广的小麦品种有烟农19、皖麦38、新麦18和扬麦158等。有研究表明,小麦半冬偏冬性品种烟农19和半冬性品种皖麦38在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这5个时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11]。

3.2 培育壮苗,适当调整播期 预防小麦发生冻害关键是培育壮苗,这是小麦抵抗寒冻的基础,选择优质小麦种子,播种时要整地施肥,提高播种和出苗的质量。对于冬性的小麦品种在播期内适当的早播,半冬性品种要适时迟一点,而偏春性的小麦品种,要比冬性及半冬性小麦品种适当晚播。

3.3 及时灌溉补水 水的比热容比土壤大,具有一定的调温作用。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当早春预测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灌水,一方面可以减小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汽在预冷凝结时,也能放出一部分潜热,使土壤温度升高,对防御小麦早春的冻害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土壤水分饱和范围内,单位面积的灌水量越多,小麦遭受早春冻害就会越轻[12]。

3.4 加强田间管理 要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小麦的抗寒抗冻能力,尤其是小麦拔节后,田间管理尤其重要。早春如果麦苗生长过旺,要适当给与抑制,例如喷施生长抑制剂壮丰胺,防止小麦拔节过早,导致抗寒能力下降;小麦进入返青后,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叶面补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天达-2116或者在小麦幼苗期喷施外源茉莉酸甲酯,可显著降低小麦的冻害[13]。应用氨基多糖分子的一种或者混合物作为抗逆激发分子而研制的一种新型氨基酸肥料——粒宝宝,它调节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物活性氧的含量,从而增强植物的耐寒能力[14]。

4 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小麦冻害发生后,要及时的进行追肥施水。在分蘖还没有结束时,要及时浇水并追施尿素等氮肥,促进未冻死的小麦分蘖生长,减轻冻害带来的损失;对于抽穗期无法再促进分蘖小麦,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加强田间综合管理,防治小麦病虫害、防止小麦早衰等提高灌浆质量,以最大限度减少小麦产量的损失[12,15]。

5 2020年倒春寒发生的评估

2019年下半年,安徽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10月底,51个市县出现严重旱情,有些地区达到特旱。入秋以后,安徽淮北地区更是久旱无雨,加上秋冬整体气温依然偏高,干旱更加严重,旱情一直持续到2019年末,小麦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来年小麦倒春寒发生的程度可能会加重,而且一旦春季小麦大面积发生寒冬,可能对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更加严重,所以要提前做好应对倒春寒的策略,积极采取灌水、施肥等措施,以减少更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欧行奇,王玉玲.黄淮南片麦区小麦耐倒春寒育种研究初探[J].麦类作物学报,2019(5):8.

[2]安徽省农业厅编著.安徽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靖金莲,安晓东,刘玲玲,等.倒春寒对晋南冬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9):1415-1419.

[4]李世平,靖金莲,安晓东,等.倒春寒天气对晋南小麦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03):357-360+368.

[5]孙方,李奎亮,杨平.小麦倒春寒冻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J].种业导刊,2018(04):26-28.

[6]韩梅香,殷朋.小麦倒春寒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93.

[7]张淑娟,宋国琦,高洁,等.小麦春季抗寒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06):157-162.

[8]肖杰.科学应对倒春寒,努力提高小麦单位产量[J].河南农业,2013(21):42.

[9]卫秀英,欧行奇,李新华,等.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01):47-50+54.

[10]張志伟,王法宏,李升东,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孕穗期低温生理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05):900-906.

[11]曹文昕,万映秀,赵斌,等.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5(17):57-59.

[12]张中原.小麦晚霜冻害的形成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河南农业,2019(28):38.

[13]李杨洋,焦浈.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小麦幼苗低温耐受性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18,34(03):87-92.

[14]杨文飞,朱云林,杜小凤,等.粒宝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0):36,117.

[15]冯玉环.注意预防小麦倒春寒[N].河北科技报,2018-03-13(B04).

(责编:张 丽)

猜你喜欢

倒春寒预防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