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中山地区心房颤动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2020-04-09蒋丽芳郭应军

广西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阴虚证阳虚证岭南

林 冰,蒋丽芳,郭应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估测约3 350万例,房颤导致女性全因死亡率增加2倍、男性增加1.5倍。房颤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卒中。房颤危害较大,但公众知晓及治疗率较低,出现并发症后公共卫生费用支出急剧增高,故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房颤的防治。房颤在中医属“心悸”范畴,在预防及诊治上积累了大量经验,本调查研究旨在分析广东中山地区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防治房颤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房颤中心数据库中房颤患者2 100例为房颤组,其中男1 176例,女924例;年龄(60.76±25.11)岁;同时收集房颤中心数据库筛查出的非罹患房颤人群(含心血管门诊和社区人群)800例,男480例,女320例;年龄(56.85±13.32)岁。两组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房颤诊断标准参照《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1]。诊断要点:心电图提示P波消失,f波代之,频率350~600次/分,QRS波节律绝对不规则,表现为RR间期不匀齐,QRS波形态多正常。

1.3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2]。气虚证: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阴虚证: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

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实火证:发热,口渴饮冷,胸腹灼热,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或洪等。湿阻证:身体重困,关节、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苔滑脉濡等。血瘀证: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或腹内癥块、刺痛不移、拒按,或出血紫暗成块,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等。阳虚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血虚证: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或闭经,脉细等。

1.4 收集资料 制定调查对象证候要素收集表,由房颤门诊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四诊并进行证候分型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房颤和非房颤作为二分类为观测变量进行二元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证候分布情况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与房颤组相关性分析 对湿阻证、实火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阳虚证、血虚证7个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根据卡方检验值,因为P值都小于0.05,可见7个变量与是否房颤都不是独立的。可见各变量都会影响是否房颤,予计算相关系数,其中血虚证、湿阻证、气虚证与房颤相关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0.330、0.286、0.247。见表2。

表2 各证候与房颤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3]。现代医学对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虽有部分共识[4],但仍未明确,正因如此,目前房颤的治疗策略仍以抗凝为基础,而恢复正常节律药物及手术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却消耗着大量公共卫生支出,据统计,在美国,房颤患者每年消耗公共卫生费用约为10 100~14 200美元/人,在欧洲每年为450~3 000美元/人[5-6]。

房颤属于中医“心悸”范畴,中医从辨证中寻求病因病机并进行干预,实现个体化治疗[7]。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分析,研究本地区房颤患者证候分布的规律,为下一步中医药治疗、体质调理甚或平时膳食调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中山地区非罹患房颤者证候分布规律,分别为实火证(57.6%)、湿阻证(51.1%)、气虚证(17.3%)、阴虚证(10.9%)、阳虚证(5.9%)、血虚证(5.8%)、血瘀证(4.9%)。因该人群资料是从房颤筛查人群里收集,具有房颤危险因素,故大多存在其他气血阴阳等失调问题,亚健康比例较高。其中实火证和湿阻证占比较高,考虑影响因素有地属岭南地区的中山市气候因素与现代生活方式等。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生热,热生火。”清·岭南名医河梦瑶在《医碥·中湿》中曰:“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太平圣惠方》指出:“夫岭南土地卑湿。”而房颤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按所占比例高低分别为湿阻证(79.9%)、实火证(53.3%)、气虚证(43.9%)、阴虚证(22.5%)、血瘀证(38.6%)、阳虚证(11.8%)、血虚证(10.2%)。房颤患者亦以湿阻证和实火证为主,但两者稍有区别,非房颤组实火证比例显著高于湿阻证(P<0.05),而房颤组湿阻证比例则较实火证高(P<0.05),同时,两组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个变量与是否房颤都不是独立的,其中血虚证、湿阻证、气虚证三者与是否房颤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大,从上述结果分析房颤患者证候特征,可初步勾勒出岭南地区房颤患者主要的病因病机为:岭南地区地卑潮湿,故人易外感湿邪,致多中湿,加上南方生热生火,则湿受热蒸,热受湿困,湿热互结,相炼成痰化火,上扰心神,故见心悸,因湿困中焦,且百姓多用寒凉药食之物,易伤脾败胃,脾虚致运化乏力,故见气虚血虚多见,气虚并湿困难除,滋生痰浊,痰热互结,血循不畅,瘀血内生,久病伤肾,从阳则伤阴故阴虚,从阴则伤阳故阳虚。因病多缠绵,故多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心脾[8-9]。

综上所述,岭南地区房颤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分布规律,本研究为中医药、中医膳食调理防治岭南地区人群房颤提供了一定中医辨证证据。医者可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人体中医证候情况予以调理,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目的。

猜你喜欢

阴虚证阳虚证岭南
忆岭南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清润养目口服液联合人工泪液对肝肾阴虚证干眼性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