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MGB1、维生素D3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性*

2020-04-09贺冠强郭敏索晓慧刘洪峰李俊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骨髓瘤维生素研究组

贺冠强,郭敏,索晓慧,刘洪峰,李俊东

(邯郸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河北 邯郸 05600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约占血液肿瘤的10%,全身恶性肿瘤的1%[1]。在临床,随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剂及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治疗疗效、预后均得到改善,精准的治疗方案及准确的预后评估在MM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2]。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12,编码由21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序列高度保守的蛋白质[3]。HMGB1在炎症、创伤、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4],如HMGB1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是鉴别肿瘤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5]。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抗增殖、抗分化及免疫调节等功能。维生素D3缺乏与消化道肿瘤、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等不良预后关系密切[6-8]。本研究通过检测MM患者血清HMGB1、维生素D3水平,以期为临床预测MM患者病情进展提供较为可靠的评价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治疗的MM患者14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102例,女性43例;年龄42~87岁,平均(54.61± 9.87)岁。根据MM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ISS)[9]:I期50例,Ⅱ期55例,Ⅲ期40例。34例采用长春地幸+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方案,36例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方案,75例采用其他治疗方案。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5例;年龄43~89岁,平均(53.98±8.21)岁。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③符合2015年修订的《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10];④采集血清样本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排除标准:①失访;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③合并糖尿病、严重皮肤病及其他恶性肿瘤;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⑤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⑥近1个月内使用过活性维生素D3、降钙素等;⑦化疗前或化疗过程中发生感染;⑧持续腹泻、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纳入对象10 ml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室温静置1 h后,低温2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保存于-80℃冰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样本中HMGB1、维生素D3、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每个样本检测4个平行复孔,取平均值后进行统计分析。

1.3 随访

随访时间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以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截止为随访终点。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标准[11]评价MM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 VGP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本研究将VGPR、PR、SD及PD患者的预后列为部分缓解后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q检验;相关分析用Pearson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

研究组各亚组(Ⅰ期、Ⅱ期、Ⅲ期)和对照组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亚组(Ⅰ期、Ⅱ期、Ⅲ期)血清HMGB1、β2-M、LDH水平升高,而维生素D3低于对照组;研究组Ⅲ期血清HMGB1、β2-M及LDH高于Ⅰ期和Ⅱ期,Ⅱ期血清HMGB1、β2-M及LDH高于Ⅰ期(P<0.05),Ⅲ期维生素D3低于Ⅰ期和Ⅱ期,Ⅱ期维生素D3低于Ⅰ期(P<0.05)。见表1。

2.2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

经随访,CR患者98例,部分缓解后复发47例。CR组与部分缓解后复发组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血清HMGB1、β2-M及LDH低于部分缓解后复发组,而维生素D3高于部分缓解后复发组。见表2。

表1 各组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 (±s)

表1 各组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 (±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 <0.05;②与研究组Ⅰ期比较,P <0.05;③研究组与Ⅱ期比较,P <0.05。

组别 n HMGB1/(pg/ml) 维生素D3/(μg/L) β2-M/(mg/L) LDH/(u/L)对照组 150 50.46±21.82 28.74±3.20 2.06±0.29 327.43±117.27研究组 Ⅰ期 50 156.65±86.75① 19.30±3.24① 2.78±0.81① 407.94±149.93① Ⅱ期 55 378.55±143.72①② 17.16±3.04①② 5.80±2.42①② 603.03±239.36①② Ⅲ期 40 828.39±203.68①②③ 10.55±2.83①②③ 13.79±3.42①②③ 1 018.88±268.73①②③F值 630.752 462.583 544.233 173.298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 (±s)

表2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MGB1、维生素D3、β2-M及LDH比较 (±s)

组别 n HMGB1/(pg/ml) 维生素D3/(μg/L) β2-M/(mg/L) LDH/(u/L)CR组 98 303.54±62.49 18.24±3.34 3.87±1.41 596.48±115.74部分缓解后复发组 47 682.85±249.57 11.64±2.89 13.40±2.04 761.16±164.43 t值 10.266 11.617 28.888 6.17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MM患者血清HMGB1、维生素D3与β2-M、LDH的相关性

MM患者血清HMGB1与β2-M、LDH呈正相关(P<0.05);而维生素D3与β2-M、LDH呈负相关(P<0.05)。见表3。

2.4 血清HMGB1、维生素D3对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以CR患者为阳性样本(98例),以部分缓解后复发患者为阴性样本(47例),将血清HMGB1、维生素D3划分为8~9个组段,建立ROC诊断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单独检测HMGB1、维生素D3对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01和0.748。在各指标对应的理论阈值点处,敏感性均>70%,特异性为65%~72%。见表4和图1。

表3 MM患者血清HMGB1、维生素D3与β2-M、 LDH的相关性分析

再建立HMGB1、维生素D3联合诊断模型,仍应用血清HMGB1、维生素D3指标的各自阈值,对MM患者预后做预测诊断。若两者均为阳性或阴性即做阳性或阴性的预测诊断,否则予以重测,并与临床专家会商确定。经本研究样本实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和74.5%。见表4。

表4 血清HMGB1、维生素D3对MM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ROC分析参数

图1 血清HMGB1、维生素D3对MM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3 讨论

骨髓瘤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导致MM患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主要有贫血、高血钙、骨痛、病理性骨折及反复感染等[12]。目前,临床常用的MM分期以血红蛋白、血肌酐及血钙含量为基础的Durie-Salmon分期系统;以β2-M、血清白蛋白水平为基础的ISS分期系统;遗传学异常、LDH水平纳入后的R-ISS系统。以上各分期系统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病情,但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3],如I期MM患者的临床症状隐匿,无高钙血症、骨质破坏等症状,寻找简单、便捷的评估MM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辅助指标,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4]。

β2-M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肿瘤细胞可大量合成和分泌β2-M,MM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大量增殖,同时存在大量破坏细胞,导致患者血清β2-M水平升高。β2-M水平能够反映MM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总量,是MM患者ISS分期标准的参考因素之一,血清β2-M水平可提示MM疾病进展[15]。LDH是机体糖酵解过程中的重要代谢酶,肿瘤细胞可释放LDH至血液,血清LDH水平升高与MM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MM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6]。

HMGB1广泛分布在心、肺、肾等组织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后参与基因转录调控,并能够维持核小体结构的稳定,又被称为DNA伴侣,参与组织再生及肿瘤转移等[17];而肝、脑等组织中,HMGB1定位于细胞外,主要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各种白血病患者血清HMGB1呈高表达状态[18]。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HMGB1水平升高,初步证实HMGB1在MM患者血清存在异常表达,与MM疾病发生相关,具有作为MM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潜能。此外,MMⅠ期、Ⅱ期、Ⅲ期患者血清HMGB1水平逐渐升高,且与MM疾病进展指标β2-M、LDH呈正相关,提示HMGB1可能是MM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血清HMGB1水平可作为反映MM患者病情进展,可为临床医生判断和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参考价值。

维生素D3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9]。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3缺乏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0-21],但目前有关维生素D3缺乏与MM疾病活动、进展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22-23]。本研究发现,MM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且随疾病分期增加而逐渐降低,初步推测MM患者维生素D3缺乏与MM好发于合并骨病的老年患者等疾病本身特点有关;此外,MM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MM疾病进展指标β2-M、LDH呈负相关,维生素D3缺乏可能促进MM疾病进展。

MM患者不同预后的血清HMGB1、维生素D3水平比较有差异。与部分缓解后复发患者相比,CR患者血清HMGB1水平降低,维生素D3缺乏症状得到改善,且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维生素D3在预测MM患者预后的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满足临床实际应用的要求,血清HMGB1、维生素D3是MM患者病情评估、预后预测的良好辅助指标,但因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后期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MM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且普遍存在维生素D3缺乏。血清HMGB1、维生素D3水平与MM疾病进展指标β2-M、LDH呈相关性,血清HMGB1、维生素D3水平检测在MM患者病情诊断、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骨髓瘤维生素研究组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