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双创”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以“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

2020-04-08杨会娟时君伟张丽芳

关键词:双创探究能力

杨会娟,时君伟,张丽芳,贾 哲,曹 峰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2015 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高校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双创”教育是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简称,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双创”人才是指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与能力、思维与视角,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进而发明新事物或开创新领域的人才。“双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挖掘高校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潜力,更重要的则是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为未来就业或者创业做好两手准备。“双创”教育应是专业知识与能力思维培育相统一的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能增强其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从事创新活动的潜力。

开展“双创”教育时,很多学校架构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知识传授、创业实践分析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全新的教学活动,获得了特定成效,但也导致新问题的出现,如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生参与人数有限,缺乏长效机制等[1-3]。疏离专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一直缺乏支撑和灵魂,造成学生接收的创新创业知识是碎片化和断层化的,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而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地融入专业课程,则能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实效性和内容丰富性,通过课程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被认为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影响范围较广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正如李克强同志所指出的,“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

一些研究提出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改革措施,但仅限于该课程[4]。本研究提出“课程双创”并以“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指出了高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实现“课程双创”的路径,为建立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一、开展“课程双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专业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实践基础,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与实践意识。课程资源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使创新创业教育有源头活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夯实专业基础,明确创新创业方向。然而因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考虑,进而缺乏“双创”意识,致使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挖掘和发挥。有调查显示,40.33%的学生希望由专业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因此,需要教师开放思维,主动拥抱“课程双创”[5]。每位教师都应有义务,在教学活动中植入创新创业元素,传递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反过来,开展“课程双创”,也将推动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把学科前沿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社会实践经验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以知识记忆和理解为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目标中,以知识的理解、记忆为主,缺乏将知识点的理解转变为对知识点的应用的教学过程,没有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奠定基础。因此,要改革教学目标,使其具有高阶性,即,增加以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如提供实践场景或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实际问题密切联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再给以修正或建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课时短小,课堂时间有限

高等教育改革提倡宽口径、厚基础,专业课程的课时在不断地被压缩,很多教师会对“课程双创”产生疑惑,本来的教学内容都无法完成,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需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如采用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的过程让学生在线下进行,利用课堂时间开展难度较大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6]。

二、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实践探索

(一)提升教学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保持一致

将以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提升为以能力和素养为主的教学目标,这是“课程双创”的关键步骤。如图1所示,认知过程维度从基础到高阶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7]。以能力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目标不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应包括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方面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这样才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只有教学目标发生改变,课程的教学方法才会发生改变以匹配教学目标。但创新并不是凭空创新,而是站在领域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创新,因此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的基础,学生首先要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为创新创业能力锻炼提供基础[8]。

以“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理论性和方法性很强,要为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该课程教学目标,首先是学生能够从空间角度理解旅游产业及其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其次是学生能够用空间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旅游现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习得研究性思维和思辨意识。

图1 重新构建教学目标

(二)采用翻转课堂,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基础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不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很难有时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因此,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进行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在课下,将知识内化、能力培养的过程放在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采用翻转课堂是课程双创的必要条件。

首先,各门课程应重新解构教学内容,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完成或交互完成;其次,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或者通过自己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课程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学习的需求,完成知识传递过程;最后,建立线上习题库等,给学生自我检测、巩固知识的机会。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在上课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建立深度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时间和内容的可能性。

以“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平台完成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基础习题课前三部曲,为课堂讨论、探究、实践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提供基础,图2为学生在3月份课程开展期间登录线上平台学习日次数。以视频学习为例,该班学生平均学习时长为视频总时长的118.4%,最长观看时长为视频总时长的333.5%,基础习题课前完成率平均约为70%,为课上进行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对期末成绩与章节学习次数、视频平均观看时长、平时测验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可知在0.01的水平上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学习环节的设置均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图2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某班级87人课前学习次数

(三)建立深度课堂,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当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和课前学习的知识进入课堂时,教师就有机会利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提问,提出高认知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9],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讨论,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浪漫主义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建构具有个体特点的知识和处理问题的不同经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如实操,注重方法的学习和实操,让学生注意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仅是知识;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等。

“旅游地理学”课程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学内容上进行重难点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方法学习等,教学方法上则采用讨论、提问、探究等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方式,完成知识内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能力。如2019—2020学年第2学期本课程在学习平台师生发布讨论数28个,回复数496个,平均每人回复5.7个;在线上课堂教学过程中,平均每次课都有3~5次左右的师生互动。

(四)利用实验实习实践,巩固创新创业能力

每门课程都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通过实验、实习等创新实践教学开展“课程双创”,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此外,还可以将创新创业实际指导过程延伸在课后,通过指导学生申请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论文写作等延续,这些途径将继续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完成知识学习、理解、实践创新、再学习的闭环。

以“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有1周分散实习,采用探究式教学强化能力目标的达成。探究式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教材知识点为探究基本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周围世界为探究对象,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进行质疑、讨论、调查等活动,最终形成论文报告。该教学方法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能力训练。

1.以问题为导向。在科学领域,科学创造者所具有的问题导向的知识架构,是做出高创造性成就的重要基础[10]。探究式教学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旅游地理学课程中,这些问题来源于课本知识点,但与实践密切结合,同时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问题。应用概念、规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法,也是创新活动的开始(表1)。

表1 课题举例

课程内容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无穷的选题。以旅游管理专业其它课程为例,如旅行社管理,可以项目驱动方式,开展旅行社创立、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市场细分、风险管理方案制定等创新创业实践;如会展运营管理,可以开展研讨会方案策划、婚礼策划、服装发布会策划等策划实践活动;酒店管理可以开展前厅入住接待服务程序智能优化研究,结账退房程序智能优化研究等。

2.培养多种能力。探究式教学环节众多,学生要完成选题、文献阅读、撰写研究计划、准备调研材料、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汇报等环节。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学到的是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程序性知识。这是与普通课堂完全不同的学习经历,是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过程。在该教学方法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汇报能力、总结分析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思维,与创新创业基础课上所学的痛点探寻、撰写商业计划书、路演答辩等环节所锻炼的能力相对应(表2)。

表2 “旅游地理学”探究式实践教学安排及能力培养

续表

(五)旅游地理学“课程双创”改革成效

随着不断思考总结实践,该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形式越来越活泼,教学环节越来越严谨。越来越多的同学积极主动地承担探究任务,探究成果质量明显提升。总体上学习欲望越强的同学越认可探究式教学。部分同学以课程论文为基础取得了以下成果:对学术研究产生了兴趣,并发表期刊论文[11];成功申请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并有同学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从取得的成果看,“旅游地理学”课程双创改革实践初步达到了预期。以后将继续完善探究课题,规范教学程序,继续探索合理的以过程激励为核心的成绩评定方式,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性思维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看出,课程双创成果取得周期长,教师需要额外付出很多心血,也需要有很好的耐心。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课程双创,提升课程教学目标是关键,采用翻转课堂是必要环节,建立思维型深度课堂是重要手段,通过延伸教学时空获得成果,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教学与“双创”融合路径构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精力,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因此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开展“课程双创”教师进行政策支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程双创;开展培训、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建立并完善“课程双创”的长效机制,营造学生主动“双创”、教师乐意“双创”的环境。

猜你喜欢

双创探究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