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肚菌真菌病害调查及分离鉴定

2020-04-07郑旋向准康超李鹏汪建文杨彝华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离鉴定

郑旋 向准 康超 李鹏 汪建文 杨彝华

摘 要 对贵州省龙里县羊肚菌开展真菌病害调查、采集与分离纯化,运用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子检测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共分离鉴定了18个真菌病原菌菌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镰刀菌属(Fusarium)和阿太菌属(Athelia)等。

关键词 羊肚菌;真菌病害;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567.3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66

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隶属于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1],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似羊肚,又被称为羊肚菜、羊肚蘑,是一种珍贵食药用菌[2]。近年来,随着羊肚菌产业的扩大发展,栽培管理中病虫害问题日趋明显[3],其中由真菌病原菌引发的竞争(侵染)性病害最为严重,造成羊肚菌减产甚至失收[4]。本研究通过羊肚菌真菌病害调查和分离鉴定,了解羊肚菌真菌病害发生情况和病原菌类别,为羊肚菌防治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20年1月,在贵州省龙里县湾滩河镇羊肚菌种植基地开展真菌病害调查,以3~5个大棚为调查重点,每个大棚随机采集有明显真菌病害特征的羊肚菌子实体、营养袋和栽培土壤标本,记录发病时间和病害特征等信息,标本编号并装入密封袋内,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分离、纯化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灭菌过的接种针从样品病害部位挑取1小块置于PDA培养基平板上,于25 ℃恒温避光培养3~5 d,挑取菌落尖端菌丝于PDA培养基上培养,重复3~5次。将纯化后的菌丝转入斜面试管培养,于

4 ℃冰箱内保存。

1.2.2 病原菌形态鉴定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灭过菌的接种针从保存的病原菌株上各挑取少量菌丝,分别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1 d观察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情况等。

1.2.3 病原菌分子鑒定

采用Ezup柱式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病原菌菌株DNA,用引物5-TCCGTAGGTGAACCTGCGG-3和5-TCCTCCGCTTATTGATATGC-3扩增菌株DNA基因的ITS序列,PCR反应采用25 μL反应体系。PCR循环条件为:94 ℃预变性4 min;扩增30个循环(94 ℃变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72 ℃延伸10 min。测序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羊肚菌真菌病害调查

在调查的羊肚菌栽培大棚内,共采集病害样品9份,病害特征调查结果为:羊肚菌子实体颜色变深,不同程度萎蔫、畸形,蛛网状白色菌丝自下而上侵染,包裹整个子实体,幼菇停止发育;菌柄颜色偏红,菌盖畸形发育呈近圆球形,顶部有白色霉层,并产生白色孢子粉;菌盖萎蔫形成孔洞,孔洞边缘有白色霉层。营养袋内有粉红色至紫色、绿色黑色霉菌污染。白色病菌菌丝自菌袋底部向周围土壤侵染蔓延,覆盖营养袋周围栽培土壤,后期菌丝侵染整个厢面,颜色加深,厢面上无羊肚菌生长。

2.2 病原菌菌落形态特征

分离纯化采集的9份病害样品,共获得18个真菌病原菌菌株,分别对18个真菌病原菌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测,结果如图1所示。

2.3 病原菌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

将18个真菌病原菌菌株的ITS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序列分析

3 讨论

调查显示,因栽培土壤处理不当或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真菌在适宜环境下迅速生长,与羊肚菌菌丝争夺营养、水分、氧气和空间,导致羊肚菌子实体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5-6]。其中,深绿木霉(T.atroviride)和绿木霉(T.virens)为常见食用菌栽培中的木霉杂菌,总状毛霉(M.racemosus)为常见的食用菌栽培中的毛霉杂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可能为羊肚菌镰刀菌病或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7-8]。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土壤表面出现大量白色菌丝,可能为阿太菌,梨采后阿太菌易发,此次是首次从食用菌病害中分离得到的[6],在食用菌上还未见其致病报道,对所得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吴兴亮,卯晓岚,图力古尔,等.中国药用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敬华英.羊肚菌种属鉴定及活性成分保健功效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34-36.

[3] 刘伟,张亚,何培新.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 宋金俤,曲绍轩,马林,等.食用菌病虫识别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 刘正慧,李丹,等.食用菌主要病原真菌和细菌[J].菌物研究,2018,16(3):158-163.

[6] 贾晓辉.梨采后阿太菌果腐病病原学及其致病机制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9.

[7] 吴小平.食用菌致病木霉的鉴定、致病机理及防治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8] 余苗,尹琪,何培新.羊肚菌白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北方园艺,2020(7):142-14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分离鉴定
贵州薏苡黑穗病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烟粉虱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草鱼肠道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五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
引起奶牛关节炎的牛支原体病原的分离鉴定
江苏1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
一株羊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丁鱥疑似致病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重庆烟区硅酸盐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