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江县幕阜山区一季稻稻瘟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分析

2020-04-07姚小奇吴昔亚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姚小奇 吴昔亚

摘 要 稻瘟病是湖南省平江县幕阜山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3%~10%,主要原因是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易感原因为温度适宜、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栽培管理上偏施氮肥、长期深水灌溉,高海拔小气候影响以及防治技术落后。建议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及时处理越冬菌源,科学栽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减轻病害程度,控制病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一季稻;稻瘟病;发生原因;防控措施;湖南省平江县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10

平江县幕阜山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南省岳阳县、江西省修水县、湖北省通城县相邻,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9 ℃,全年总积温6 185.3 ℃,平均降雨量1 460.9 mm,年相对湿度82%,水稻是当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在种植结构上以一季稻为主,有少量双季稻种植,水稻种植区域海拔120~700 m。该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水稻的稳定丰收对广大农民的生活和平江县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稻瘟病在一季稻上发展呈偏重趋势,发病范围广、为害大,一旦发生,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60%,甚至颗粒无收,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掌握该病发生流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面积及为害程度,对当地水稻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1 稻瘟病概述

稻瘟病是水稻上为害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温度适宜、多雨、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可发生,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分类,有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其中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稻草和种子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着风雨传播,侵染稻株,并形成发病中心,中心病株的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气温25~28 ℃,相对湿度90%以上是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有利时期。

2 幕阜山区一季稻稻瘟病发生情况

幕阜山区是平江县重要优质稻生产基地,一季优质稻种植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0%以上。当地一季稻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进入分蘖盛期,8月中下旬进入破口抽穗期,这两个时期也是稻叶瘟和穗颈瘟易感时期。2010年以来,当地稻瘟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栽培面积的3%~10%,其中2012年、2015年、2017年发生较重。

3 稻瘟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3.1 品种之间抗性差异

稻瘟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品种抗性是最关键的内在因素。幕阜山区一季稻栽培品种为全生育期120~135 d杂交水稻组合,品种之间的稻瘟病抗性差异较大,根据田间调查,徽两优6号、Y两优2号、深两优5814、Y两优1号、Y两优7号、深两优1号、Y两优900等杂交组合较易感病,而隆两优华占、隆两优534、隆两优1988、晶两优1212、晶两优534、大两优968等在田间表现抗性较好[2]。

3.2 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田间施肥、灌水是影响稻瘟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过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稻株体内氮素高,降低碳氮比,导致稻株徒长、叶片披垂、无效分蘖增多、田间郁蔽,有利于病菌侵染;生长后期施肥过迟、过多则会导致稻株贪青,容易引起穗颈瘟发生。在水分管理上,长期淹水田、冷浸田由于阻碍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土壤,会引起稻株根系发育不良,降低植株的活性,从而降低植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此外,过度密植也会影响田间光照和湿度,为病菌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3.3 温湿度及降水等气候因素

温度适宜、湿度较高以及降水较多是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光照、风等自然因素对稻瘟病流行也有重要作用,当气温在25~28 ℃,相对湿度大于90%,连续阴雨天气,品种较易感病时,病害就会流行,风会加速病害的传播,缺少光照的植株更容易受到侵染。从幕阜山区近几年一季稻稻瘟病发生情况来看,一般6月上中旬水稻分蘖盛期气温适宜,降水偏多,是稻叶瘟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8月中下旬水稻破口抽穗期,平均温度在26~28 ℃,在雨水偏多的年份,穗颈瘟发生严重。根据平江县气象局气象资料记载,2015—2019年6月降雨量分别是416.0 mm、125.8 mm、666.9 mm、26.2 mm、

264.3 mm,8月降雨量分别是121.9 mm、70.8 mm、

324 mm、58.2 mm、96.1 mm,而2015年、2017年是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年份。

3.4 海拔的影响

幕阜山区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水稻种植区域既有海拔100多米的丘陵地带,也有海拔600~700 m的高山区,稻瘟病的发生一般高山区较丘陵区发生频率高、为害程度重,主要是因为高山区降水更多,早晚雾露大,垅田多,光照不充足,稻株生长不健壮,更有利于病菌侵染。

3.5 防治水平的影响

不同药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有较大差异,近几年幕阜山区田间用药表明,75%三环唑粉剂、22%加收热必、2%春雷霉素、75%肟菌·戊唑醇、40%富士一号防治效果较好,应用统防统治技术抓住了用药时期,提高了防治效果。

4 稻瘟病综合防治对策

4.1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原则上选用穗瘟最高损失率不超过5级的品种,注意品种轮换。

4.2 处理越冬菌源

发病稻草和带病种子是第二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来源,对当年发病田中的稻草,要作燃料焚烧,不得还田作肥料。种子播种前要用咪鲜胺或强氯精浸种消毒。

4.3 科学栽培

在水分管理上采用深水活蔸,分蘖期灌浅水促分蘖,适时晒田,孕穗后浅水勤灌,干湿交替,至成熟前一个星期断水。在肥料使用上应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控施氮肥,一般底肥要占肥料用量的70%,以有机肥和高含量复合肥为主;在移栽后一个星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50.0~187.5 kg;在孕穗期根据田间长势,适当补充穗肥,每公顷追施51%复合肥112.5 kg或氯化钾112.5~150.0 kg[3-4]。

4.4 合理用药防控

化学防治是控制稻瘟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穗颈瘟的预防,化学农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稻瘟病的化学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选好对口农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即分蘖盛期和破口抽穗前7天,前者是控制叶瘟流行,后者是预防穗颈瘟发生。在分蘖盛期,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每公顷可选用22%加收热必750~900 g或40%富士一号

1 125~1 500 g或2%春雷霉素450 g或20%三环唑

1 125~1 500 g喷雾防治,第一次用药后5~7 g再防治一次,注意轮换用药。水稻抽穗前一个星期是预防穗颈瘟发生的关键时期,防治对象田为易感品种田、已发生叶瘟及周边地块、历年稻瘟病高发区以及过量施用氮肥的地块,农药每公顷可选用20%三环唑1 125~1 500 g、25%嘧菌酯750 mm、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225~300 g,兑水450 kg喷雾[5]。

参考文献:

[1] 刘松青,郑洁,王春台,等.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9):144-150,167.

[2] 何海燕,柴榮耀,邱海萍,等.五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和抗性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9,31(6):922-929.

[3] 许大军.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41,149.

[4] 王再跃,冯春水,张剑.浏阳市一季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作物研究,2006(2):156-157.

[5] 刘芹,袁浩,杨俊杰,等.湖北省2015年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湖北植保,2017(5):46-47,3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稻瘟病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