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2020-04-07王娟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

王娟娟

摘要:语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学科,在自身的文化底蕴上具有不可言说的厚重分量。古诗词作为语文学科的一大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55

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历史渊源、文化意义和璀璨文明都值得深研。从古至今,诗歌以其独特的文体受到大量文人的喜爱,通过诗歌吟诵,他们在文化的长河里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小学时,诗歌教学是入门阶段,初中则在小学的基础上提高了难度,诗歌教学逐渐更为多元化、更富有含义,学生在不断深入的诗歌世界中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在不断探索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意义

诗歌以其精练、韵律感强的特点在众多文体中显得特立独行,诗歌讲求韵律自然,好的诗歌不仅含义深厚,读来也朗朗上口。初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够成熟,具有孩童的爱玩天性,对需要背诵和记忆的知识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坚持学习的兴趣。诗歌的韵律便于学生朗诵和记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抗拒感。学生在背诵诗歌的过程中逐渐对诗歌中的意蕴一知半解,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探究性学习,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从诗歌学习中,学生能够有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达到教学的基本目的。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目标设计方法

1.对比教学,深入研读诗歌

诗歌中字词的巧妙应用是为整首诗增光添彩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诗歌教学中,一般会要求进行诗歌背诵,学生在大量的背诵中记忆,但也容易口语化,学生只知道诗歌写得好,却不知好在哪里。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整首诗歌的理解基础上分析重点词汇,分析词汇的含义、在整首诗中的位置、对整首诗歌的重要意义。在深入研析词汇的特点后,学生还可将词汇进行替换、对比,更为直观地感受词汇的不可替代和巧妙之处,这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之一,学生将容易背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词汇对诗歌整体风格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控诗歌的整体内涵。例如思念家乡、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的悲痛、时光流逝的感伤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情感倾向,以及许许多多咏物诗,比如荷花、梅花、竹子等,诗歌分类还有许多种,在同一主题下或同一内容下的诗歌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学生在对比教学中分析诗歌之间的同与不同,对不同诗歌之间的写作手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词汇到诗句到写作手法,学生在背诵时能够理解性背诵,不再机械化的重复,在背诵中不断思考词汇的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閱读敏感性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一课中,诗人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诗歌用词精妙,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深入讲解诗歌词汇的应用。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阔”和“悬”字运用得十分贴切。教师在这里可设置学生思考题:两字运用的巧妙之处在哪里?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字词释义,“阔”可理解为“开阔”,“悬”可理解为“悬挂”,代入诗句中阐释意义则可勾画出一幅宏大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阔”“悬”二字的精妙之处,教师可将文中的“阔”替换为“广”,将“悬”替换为“挂”,学生明显可以对比出用词的优劣,从音律感、美感、场景丰富感等方面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提高诗词的鉴赏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指导,提供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在面临同样考试题型时能胸有成竹。诗歌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讲究教学方法和思路讲解,并不是为了套中考试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实际操作,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及时评估教学成果,逐渐调整教学节奏。

2.创设情境,融入课堂教学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见识更广阔,对知识的需求也更为深入。诗歌虽然易于朗读背诵,但在理解上对初中学生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在诗歌中学会分析理解,挖掘诗歌的主旨意义,对学生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时可为学生创设诗歌中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在情境中代入主人公角色,切身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的情感,在做题时便会有理可依、有情可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相关时代背景,否则学生对一些年代久远的诗歌中的描写内容依然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不易代入角色体会。学生在进行想象练习时,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联系想象,例如:古代的友人送别可以类比为同学之间的分离伤感,古代的离家游子可以类比为在外求学的学生等,在熟悉的情感条件下,学生剖析情感的力度更深入、更准确。

例如,在七年级语文《观沧海》一课中,诗歌中的主人公在观赏沧海的壮丽景色下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创设类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表现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可搜集一些沧海波澜壮阔的场景拍摄图、视频记录等,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播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假设自己孤身一人,在面对狂浪呼啸、天地星辰的美景,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进入情境想象后,教师可向学生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曹操是有雄心壮志的谋略家、政治家,他远怀抱负登上了观景台。学生可将自己放入历史时代的洪流中,设想自己即将一统天下,虽然步入老年,依旧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在情境中,学生此时眼中的一切意象都有了赋予的特征含义:星辰大海,皆为征途。诗歌的豪气一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会有感同身受。在做题时能更加贴切地描写情感内容及意象的特征。从感受意境到理解意象、理解诗句,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更好地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对比教学,深入研读诗歌、创设情境,融入课堂教学等策略,开展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高文慧.从“部编本”初中语文“一课一得”编写理念看语文教学目标的精准落实[D]. 2019.

[2]曾彩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2).

[3]尹小燕.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探索——评《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9(21).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育才初级中学325500)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