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鲵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2020-04-07张晗邓捷赵虎孔飞马红英姜维张红星王启军

河北渔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治

张晗 邓捷 赵虎 孔飞 马红英 姜维 张红星 王启军

摘 要:为深入了解和治疗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疾病,针对已知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致病病原菌、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展望。

关键词: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疾病;防治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因其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成为陕西、湖北等省份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动物品种[1-2]。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展,细菌性疾病,例如:腹胀病、败血病等,严重威胁养殖个体的健康,甚至引起养殖群体的大量死亡,造成养殖企业亏损,已成为大鲵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致病菌的分类及主要特征、大鲵发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对大鲵细菌性疾病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展望,以期为大鲵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和参考[3-5]。

1 致病细菌分类及主要特征

引起大鲵细菌性疾病的致病菌主要包括8个属的13种细菌,具体分类及主要特征见表1。其中,在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中,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与嗜水气单胞菌(A. hydrophila)的区别要点在于前者生化特性方面对七叶苷和水杨苷的分解不明显;豚鼠气单胞菌(A. caviae)与同属上述两种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生化特性方面的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多个特征较为相似,区别要点为前者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卵磷脂酶,陈旧培养物上有腥臭味。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is)之前归属于屈挠杆菌属(Flexibacter),名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除此之外,屈挠杆菌属部分细菌会引起大鲵患烂嘴病或烂尾病,布鲁氏杆菌属(Brucella)某些细菌会使大鲵患腹胀病[6]。

2 细菌性疾病分类

2.1 腹胀病

又称腹水病,是大鲵规模化养殖中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鲵食欲不振,行动呆滞,偶见呛水状。全身较柔软,头部、腹部肿胀,严重时腹部上翻,眼球突出。解剖可见腹腔有呈淡黄色的积水,肝肿大,肠、肝、胃有出血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溃烂。体表无溃烂,疣点凸出,部分个体死亡时体表分泌大量黏液[7-8]。引起大鲵腹水病的病原菌主要有6种,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布鲁氏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9-11]。陶凯等在患病鲵中分离得到的腐败希瓦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布鲁氏杆菌四株菌,其均会引起大鲵肝脏、心脏病变,其中后三者还会致使脾脏发生病变,进而导致脾脏淋巴细胞增生[11]。赵泽民在多尾患病鲵体内分离到的几株病原菌也均使大鲵肝脏、心脏、脾脏发生不同程度病变[12]。

2.2 腐皮病

又称皮肤溃烂病或烂肢病,患病率高,危害性大。患病鲵体表黏液脱落,出现白色小点或白色斑块状,严重者进一步腐烂至可见带红色肌肉,四肢最为严重。头、尾、口腔处均有出血。解剖可见肝脏肿胀,肠胃充血,心脏失血,肺和肝脏均呈紫红色。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A. veronii)、点状气单胞菌(A. punctata)、杀鲑气单胞菌(A. salmonicida)均能引起大鲵患该病[8,13-15]。

2.3 赤皮病

患病鲵全身红肿、膨胀,体表有大面积不规则红斑,红斑区域可见浅黄色圆形小颗粒或小颗粒破裂引起的溃烂病灶。解剖可见腹水增多,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肠糜烂。该病广泛流行,荧光假单胞菌为其致病菌,主要通过体表创伤处入侵[16]。

2.4 败血病

患病鲵皮肤溃烂,尤以四肢和腹侧最为突出。口腔黏膜弥散性出血。解剖可见肝脏肿胀有出血点;肺脏出血,呈紫红色;肠道出血、糜烂。败血病的致病菌主要包括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柱状黄杆菌[16-19]。余波等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产生β—溶血环,致死率较弗氏柠檬酸杆菌和柱状黄杆菌更高[18]。王高学等指出荧光假单胞菌一方面可通过体表创伤感染使大鲵体表产生溃疡性红斑,严重者发展成败血病,另一方面,其可产生内毒素损伤组织细胞,此为败血病根源[16]。

2.5 肠炎病

患病鲵体表黏液增多,皮肤无光泽,食欲减退,偶见吐食。或狂躁激动、四周乱撞,或萎靡不振、行动迟缓。粪便不成形,严重者呈黏液脓血便,泄殖孔呈红色,稍摁腹部有血水流出。解剖可见肠道充血、糜烂。该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f. intestinalis),孙翰昌等在患肠炎病大鲵的肠道、肝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出了该种致病菌[20]。

2.6 疥疮病

该病大鲵幼体、成体均可感染,无明显流行季节,不易流行。患病鲵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形似脓疮。严重者肌肉组织渗出体液,继而坏死、形成溃疡。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21]。该病的病原菌为疥疮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f. furunculus)[22]。

2.7 打印病

又稱红梅斑病。患病鲵体表有豆粒状红斑,严重者红斑处表皮腐烂,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背部、尾部,少数在躯干和四肢。解剖未见肝脏、心脏、胃、肠、肺等部位病变。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迟钝爱德华菌和屈挠杆菌属(Flexibacter)部分细菌[8]。有报道称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 punctata sub. punctata)也是该病致病菌[23]。

2.8 烂嘴病

又称口腔溃烂病,患病鲵主要为成鲵和幼鲵,死亡率高。症状表现为口腔溃烂,或唇肿大、渗血、溃烂,严重时露出上、下颌骨;或唇外观正常,口腔内上腭组织形成大块蚀斑,出血严重。长期不进食,体质变差,易引发感染进而死亡。该病主要由屈挠杆菌属的细菌引起,其中,有研究指出柱状黄杆菌多与嗜水气单胞菌、柠檬酸杆菌及大鲵虹彩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iridovirus,ADIV)混合感染[24-25]。

2.9 烂尾病

患病鲵尾部皮肤充血、发炎、糜烂,分泌白色臭味黏液,周围皮肤呈现白色。严重者尾部肌肉坏死、腐烂,骨骼外露,有淡黄色或暗红色液体渗出。该病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屈挠杆菌属细菌及荧光假单胞菌[11,26]。

2.10 烂脚病

患病鲵肢体红肿、末端有内凹病灶、脚底发炎溃烂,皮肤坏死呈灰白色,肌肉出血,严重者断肢。解剖可见肝脏肿大充血,胃、肠有点状充血。该病病原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8]。

2.11 水肿病

患病鲵头部、眼睑、腹部、后肢肿大,解剖可见水肿部位有淡黄色或透明液体流出,胃、大肠明显水肿,腹腔和胸腔有积液。该病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毒素引起体内组织水肿进而损伤中枢神经,死亡率极高[8]。

3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3.1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大鲵细菌性疾病种类多,有些临床症状较相似,并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和混合感染。所以除观察患病鲵症状及病理变化之外,可采用实验诊断以进一步确认病原细菌种类。现阶段实验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1)利用微生物生理生化检测技术,包括反复增菌、菌落分离、多种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等,结果稳定、准确,并且可以获得该种致病菌,供后续研究使用,缺点在于繁琐重复、费时费力。(2)ELISA技术,该技术属于免疫学检测范畴,依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出致病菌,特异性好,灵敏度高。(3) PCR技术,即在体外进行特定DNA片段的复制,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4)芯片技术,具有大规模、高通量的特点,可在极短时间内用极少量的样品获得大量信息,通过一步检测即可确定待检样品中致病细菌的种、属、亚型、毒性、致病性及耐药性等[27-28]。

3.2 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3.2.1 环境 大鲵生殖环境确保阴凉无风,水质干净,水温10~25 ℃,溶氧量3 mg/L及以上,pH 6.8~8.8[29-30]。采用微流水养殖或静水养殖,静水养殖需勤换水,定期监测水体各项指标;定期消毒灭菌,清除潜在病原,可采用20 mg/L的高锰酸钾浸泡全池,确保养殖池洁净安全。与此同时也可将大鲵用10 mg/L的高锰酸钾浸洗15~20 min,增强大鲵自身抵抗力[7-8]。

3.2.2 饵料 饵料来源应确保安全,健康无病害,新鲜投喂,投喂前可采用5%食盐浸泡30 min进行消毒灭菌,残饵必须及时清除。饵料投喂要确保定时、定量、定位、定质,并根据季节、年龄、水温、摄食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另可在饵料中添加药物以增强组织器官抗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31-32]。

3.2.3 日常管理 清楚苗种来源,确保苗种不携带病原,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避免苗种受伤。建立户籍档案和日常生产管理日志,及时掌握大鲵健康状况。成鲵养殖阶段,大鲵代谢旺盛,体重增长迅速,养殖密度相对增大,发病几率增加,所以需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养殖过程应遵守“三巡”(上午、下午、晚上巡池)、“三看”(看大鲵、看饵料、看粪便)、“三动手”(动手呵护大鲵、动手处理饵料、动手打扫养殖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33]。

3.3 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手段

3.3.1 传统抗生素 患病鲵若能正常进食,则将药物注入饵料中或直接投喂药物即可;若不能正常进食,则需采取浸浴、注射、涂抹或遍洒等方法。药敏试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链霉素、环丙沙星、氟洁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最敏感,对新霉素次之,对四环素、强力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异嚼唑、氟哌酸不敏感[34-35]。恶臭假单胞菌对舒普深、诺氟沙星、呋喃妥因等敏感[36]。荧光假单胞菌对链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高度敏感[16]。弗氏檸檬酸杆菌对头抱呱酮、氨曲南、先锋噻肟和头孢三嗪等敏感,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美满霉素等次之[37]。柱状黄杆菌对头孢噻吩、头孢拉定高度敏感[25]。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对鱼类赤皮病、败血病、烂鳃病、打印病、肠炎病等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8-39]。由于某些不同来源的同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或部分细菌经多年进化对某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已明显大大降低,因此需针对性地采用相应高敏药物对细菌性疾病加以防治,同时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病原菌耐药性问题,合理选药,选药前可进行相应药敏试验,以达到最佳效果[40-41]。目前,大鲵细菌性疾病的普遍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腹胀病,该病爆发性不强,较为常见,起因主要为水质污染和食物不干净,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如若及时发现,易治疗。中后期症状明显,此时可采用(1)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剂量为5 000~10 000 IU/kg,每天一次,连续3~7 d;(2)能摄食者按计量混合服用多维150 mg/kg和恩诺沙星100 mg/kg,每天一次,连续5 d;(3)若为静水养殖,每日加换水1~2次。

腐皮病的治疗可采取:(1)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0 mg/支),一日一次0.3 mL,连续注射5 d,对溃疡面大的,涂抹庆大霉素原粉;(2)用1片二氧化氯泡腾片剂加5升水药浴5~6 min,连续药浴5 d;(3)金霉素软膏涂抹大鲵体表溃烂处,每天一次,连续5 d,病鲵溃烂部位逐渐恢复,白斑消失,食欲恢复,治愈率100%[15]。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