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建设“高品质学校”的专业行动

2020-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高品质研修专业

2019 年6 月23 日 (7 月8 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今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政策法规、教育科研界和广大中小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内涵发展等方面有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新形势下,学校发展在思想理念、课程构建、实施路径等方面需要进行深层次研究和系统性创新,“高品质学校”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孕育而生,以期走出一条学校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之路,课堂改革及教师专业行动是这系统变革和重构中的重要内容。

一、“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特征

1.新时代教育教育强国的宏观形势与政策要点

(1)时代内涵。《意见》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三个核心问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要求,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规格和政治属性,是人才的政治品格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辩证统一。实践中,我们要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的规定性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既要从安身立命的角度理解“德智体美劳”新的内涵,也要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理解时代的新要求。

(2)具体举措。《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方针和五点具体工作举措:一是突出德育实效;二是提升智育水平;三是强化体育锻炼;四是增强美育熏陶;五是加强劳动教育。针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四点措施:一是改进教学方式;二是强化教学管理;三是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三点举措:一是改革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能力;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配置;三是强化条件保障提高教师待遇。

2.新时代背景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主要特征 “高品质学校”作为一种符合教育规律和政策法规、满足学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需求和国家民族发展需求的新学校形态。其教育意蕴、主要特征、建设路径在近年来四川、江苏、浙江等区域的探索研究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四川“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认为,“高品质学校”是兼具“高品位”与“高质量”的学校,是切实在新教育方针引领下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学校。

作为一个新命题,“高品质学校”是对学校发展状态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系统思考、高瞻远瞩、深度回归和理性认知。立德树人是“高品质学校”的核心任务。顶层设计是“高品质学校”的实施路径,品牌建设智在系统。李松林教授认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清理地基”(文化之根、现实基础与发展愿景);“撑起顶层”(育人目标+核心理念);“搭建支柱”(课程结构+教学特色);“修建门窗”(特色课程的布局与选点);“构筑护栏”(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资源建设与制度设计)。这是基于学校发展现状而提出的系统变革和整体创新的思路,如龙泉驿的“区域顶层设计改革”也是遵循的这个逻辑。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品质学校”课堂改革的缘由及方向

对于中小学而言,顺应时势贯彻落实教育方针,首要工作的就是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19 年9 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首次以官方的形式提出了“掀起课堂革命”的观点,他指出基础教育要向质的提升转变,要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要做到“回归常识”等“四个回归”,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从“讲授灌输式教学”向“自主探究性学习”转变 “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实施探究性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堂的原点出发,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

2.从“同步教学”走向“小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堂里,教学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教学,学习的资源不再局限于学科教材及配套的练习读物,课堂讲解虽然仍存在课堂之中,但已不是全部。以小组合作讨论及相应的课堂组织形式成为新的课堂形态,如清华附小的整合课程、谢家湾小学的校本课程重构以及深圳主题阅读研究等的探索积累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学科间整合、学科内整合研究中更多的是以项目式、主题式的“合作学习”进行的。

3.从“传递中心”走向“对话中心”缘于社会分工产物的传统班级集中课堂教学体现的一种“记忆型、训练型教学文化”。在这种学习场中,教育的功能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并且强调效率的重要性。课堂改革要实现从“以传递中心”到“以对话为中心”的转变。“对话教学研究”、“原点课堂研究”、“深度教学”等课题在这方面进行了充分地探索。指向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营造开放、动态、活力的对话情境,构建高效、生机和富有生命意蕴的对话教学,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三维一体”的学习过程。

4.从“标准学科课型”走向“依内容组合编排的结构模块课型”传统的课型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知识与技能,新的课堂改革方向注重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培养。主张学科核心知识的深度解读和结构化整合,强调学科大观念及其概念群,并进行实践取向的课程开发。从仅注重学科三维素养目标到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渗透、整合完成核心素养目标的转变。深度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和方向。

5.从传统课堂教学向“人工智能化”课堂教学转型 人工智能时代,各种课程资源和课程定制的丰富性、专业性体现了更多的优势。如联网的平板提供了与智能手机相同的在线资源并实现“课堂在场”。学生在线上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问题解决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建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延期开学,全国大中小学师生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线上教学试验,也为未来的在线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教师建设“高品质学校”专业行动策略的选择

1.“课堂改革”对教师专业行动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逻辑:“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构建,课程构建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关键支撑是教师的专业行动。新的“课堂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行动提出了新要求:要做“教育家型”的“新时代四有教师”,体现中小学教师反思性实践家的专业属性。这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型和职业品格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从教师自身的需求与经验引发的一种变革。校本研修需要学习利用心理学、脑科学等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

2.教师建设“高品质学校”专业行动策略的选择

(1)建设“高品质学习型共同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完善自身行为、适应外部环境、维持竞争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群体是学习的最佳单位。当学习群体真正在学习时,不仅整体产生良好的成果,成员个人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建设高品质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群体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创新能力,为实现“高品质学校”的理想愿景而创新工作的学校。

(2)开展实践取向的校本研修。陈向明教授指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知识基础。教师最重要的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是通过实践和批判的参与式行动研究,不断发现、总结和提升的“知识”与“个人理论”。根据野中郁次郎SECI 模型:隐性知识共享和建构的科学范式,教师研修的内容安排应着眼于问题序列、整体素质建构、学科知识能力与教学等构建系列化的研修内容。教师研修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应与研修的内容融合,尽量体现丰富性、活动性、参与性、任务性、合作性等特征。“课例”是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研修的核心场所与对象一定是课堂,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一课多上等活动,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3)坚持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考尔德希德认为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教师不仅要不断积累新经验,还要保持习惯将新的发现或新的思想火花进行深入地思考。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育家于漪倡导“一篇课文、三次备课”。叶澜教授指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再学习的过程、凝练提升的过程。

(4)坚持教师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现实的情况是,中小学校里教师读书不多,特别是有学术价值的书。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是这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和写作其实都是在寻找教育的本源和智慧。阅读和写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水平、工作效率、自我效能感。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可以和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高品质研修专业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