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2020-04-05朱文丽

考试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后进生对策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转化“后进生”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后进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这些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影响较大。其他学科的教师都非常关注班上的“后进生”,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任教信息技术的教师却较少关注这个问题。本文谈谈“后进生”的成因以及在教学中对“后进生”进行转化策略的一己之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后进生;对策

“后进生”在所有的课堂都存在,小学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后进生”指的是信息技术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上机操作表现与优等生之间存在着差距,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帮助。小学信息技术的“后进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后进生”,因为计算机对绝大部分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信息技术课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但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看,信息技术还是存在一定比例的“后进生”。那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后进生”是怎样形成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而面对这些学生,我们该如何去教?如何能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些问题是值得所有老师深思的。

一、 小学信息技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有着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科目上本身就是“后进生”,加上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学校、家长不重视或者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副科,而且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学不好也没有关系,信息技术课就是调节、放松课。有了这种思想,他们在课堂上就会随心所欲,不会认真听讲,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学生缺乏自信心,动手能力差

由于我校是属于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学校,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很少甚至从来没有用过计算机,计算机基础比较差,对学习使用计算机产生畏惧心理,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不爱思考,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差,总是喜欢问别人怎样做,依赖其他同学的帮助,有的甚至坐着等别人帮他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遭到扼杀。

(三)学生自身的性格

学生的个性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兴趣、爱好,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相当多的“后进生”的性格比较内向、自卑。课堂上他们即使听不明白老师讲授的知识,也不愿意向同学求助,更不敢举手问老师,因为他们怕别人笑话他,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有的学生因为自学能力差,又不愿意问别人,一节课都不动手的情况。而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变成“后进生”。

二、 小学信息技术“后进生”转化的几点策略

根据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好每一门课。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实践过的一些有效的转化策略: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唤起自信之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转化“后进生”,缩小差异,面向全体,促进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起师生之间的交流更直接,他们之间更能明白用什么方式和语言去表达能让伙伴听懂。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在进行分组时,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优等生和“后进生”有机地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同一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合作,实现“强”“弱”的合理搭配。在小组成员在分工上,要确保“后进生”有任务可做并且是在能力范围内做,不让“后进生”成配角,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等生发挥特长,起带领示范作用,“后进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通过这种互动,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后进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这一课时,我把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确定要获取的图文素材、网上搜集图文素材、整理图文素材、报头与版面设计、美化版面等,这就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分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工,如设计、搜集资料、美化……每个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能胜任并且又喜欢的一项或者几项任务,即使是“后进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完成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而且对于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以身边生活的例子作为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后进生”,学习兴趣是学好新知识的动力。《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提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玩中学”为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作为素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讨论话题,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抓手,设计课程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表格的创建》这一课时,学校刚好准备举行校运会,每个班需要提交参赛运动员名单,刚好我发现同学们谈论最多的是在运动会里谁参加哪个运动项目比较好。这时我以“班主任的烦恼”为主题设计了三个烦恼,第一个烦恼是用什么形式呈现比赛时间、地点、项目和参赛人员这些信息,让人能快速、直观地了解这些信息(目的是掌握表格的作用和表格的插入);第二個烦恼是哪个项目谁参加比较好(目的是掌握表格的输入);第三个烦恼是怎样才能让别人看这些信息看得赏心悦目(目的是掌握表格的装饰)。学生学习情绪激昂,就算是“后进生”也不甘示弱,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帮助老师解决三个烦恼,他们不知不觉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一节枯燥的“表格创建”课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变得生动起来了,学生并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在做中学,而这种有需求的学习取得的成果特别珍贵,满足感、成就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又如,在学习制作艺术字这课时,引用精美的艺术字、四维动画的艺术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布置让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名字的艺术字任务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立刻被吸引和调动起来了。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兴趣来了,就会积极动手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设计分层任务,我有我任务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知识水平与技能、接受能力等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针对这一差异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体现不同层次的梯度,特别要为“后进生”考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适合“后进生”的任务,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任务的设计上,应该既有落实基础的任务,又有能力提升的任务,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要到达某个知识的水平和范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要善于确定通过怎样的途徑才能引导学生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例如,在学习《果园农家乐——“直线”工具》一课时,在综合创作环节的任务,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我分成了三层任务:(1)基础题:将梯子、车子钢丝和围栏继续画好,或画其他摘荔枝的工具。(2)提高题:运用“直线”工具配合之前学过的工具,设计自己的果园。(3)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改变画面的颜色风格,让画作更独特。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完成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发展。

(四)坚持表扬和鼓励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评价的基本原则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激励、诊断和促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鼓励后可发挥到80%~90%,人在受到某种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可产生趋向目标的内在动力,驱使人自觉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发进取,直达目标。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特别是对“后进生”,哪怕是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不管是学习态度上还是操作技能上的进步,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还要多培养他们大胆提问、敢于质疑的勇气,寻找发光点,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自信心,激发他们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促进他们的发展。我记得有一位四年级的“后进生”,语、数、英三科都学得一塌糊涂,刚接触信息技术时,也存在学习困难。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很认真,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上课认真。从此以后,他上每一节课都非常认真,并积极主动完成每一个任务,不懂的还会大胆问小组长或老师,期末检测时,成绩进步了很多,还排在班的前列,人也变得自信了。可见,表扬和鼓励对“后进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结语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不断激励他们,使他们逐步转化,走向成功。老师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跟他们一起前行,去寻找并收获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高禹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9.

[2]课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3]蒋移洲.信息技术教学之因材施教[J].新课程,2011(5).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

[5]广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修订).2008年7月.

作者简介:

朱文丽,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后进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