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女强男弱成因

2020-04-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坛双打李娜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1、网球历史和职业网球概述

网球运动以其动作优雅而激烈、注重礼仪的特点,历来都被认为是贵族运动,从其早期起源和发展来看,贵族运动这一称号也的确名副其实。网球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法国宫廷,其前身是宫廷贵族们用以打发时间的一种叫做“掌球戏“的游戏。现代网球则是由英国人华尔特·科洛普顿·温菲尔德 (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发明。如今,网球早已不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热烈参与的项目。1877年在英国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是现代网球史上最早的网球比赛。1926年,商人 C·C·派尔(C·C·Pyle)建立了首个职业网球巡回赛。 当一个球员成为职业选手后,他就不能参加业余选手赛。1968年,由于商业的压力导致这项制度的废弃,网球进入了开放年代(Open Era),又称公开化年代,即所有选手都可以竞争所有赛事,而顶级选手可以靠打网球谋生,这是网球运动的重要分水岭,走向商业化、公开化、职业化。现如今,网球已经成为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

2、概念界定

2.1、职业网球运动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无专门的“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概念,国际上一般认为只要成功申请国际网球联合会(ITF,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所组织比赛的参赛资格,即可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本文中的职业网球运动员主要指参加ITF、ATP和WTA联赛的球员。

2.2、体育举国体制

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是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它指在特定时期内,我国体育事业出于政治需要为达成一定的目标,集中国家力量,对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迅速提高体育的发展机制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它是体育管理组织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管理规范的有机统一。

3、中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女强男弱局面概述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孙甜甜、李婷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冠军。在这之后。中国女子网球出现了重大转折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郑洁、晏紫组合连续获得澳网和温网女双冠军;2010年,李娜、郑洁则闯入澳网女单四强;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女单冠军,成为第一位获得大满贯赛事冠军的女子球员;2014年,李娜获得澳网女单冠军,真正开创了亚洲女子网球的历史。2014年李娜退役后,中国职业女子球员的最佳单打成绩有所回落,尽管如此也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竞争水平。同年,张帅再次打入温网八强,王蔷的最高世界排名也来到世界第15位。女子双打成绩更为突出,在此期间,彭帅曾获得2次大满贯双打冠军(2013年温网、2014年法网),1次年终总决赛双打冠军(2013年),多次闯入大满贯双打决赛以及多个巡回赛冠军;郑洁也获得多个巡回赛冠军。可以说,中国女子网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反观中国男子网坛方面,尽管张之臻世界排名在2019年来到了第139位,创造了中国男子网球的最高世界排名,然而,紧随其后的张择已经排到第195位,其他中国男子球员的世界排名更是在200名开外。男子球员所参加的比赛也大多是ITF系列级别较低的比赛,尽管有个别球员能够参加级别略高的比赛,如上海大师赛,但大都是首轮即遭淘汰,不管是在单打还是双打方面,中国男子网坛的战绩和排名都无法和女子方面相提并论。

图1 1998-2017年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单双打排名

图2 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世界排名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女子网球方面,从1998年开始,无论是单打排名还是双打排名,都稳步前进,尽管有所起伏,但始终居于世界前100,且多数都在世界排名前50;女子单打的最高排名均由李娜创造,2014年世界排名第2,李娜在这一年夺得澳网冠军。同时也因伤病的原因宣布退役。从图1可以看出,李娜退役后,我国女子职业网球的战绩,无论双打还是单打,都有较大波动。单打方面,2014年,李娜一枝独秀,尽管其它女子球员也有优异表现,但都远不及李娜。因此,李娜的退役是女子单打排名波动的最主要原因。双打排名方面,较之李娜退役之前也有不小向下波动。一方面需要备战2014年伦敦奥运会,另一方面,女子球员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单打,因此,我国女子职业网球的双打战绩也有所下滑。图2可以看出,中国男子职业球员的世界排名没有进入世界前100的,相较于女子球员的战绩要落后很多。可以说,我国男子职业网坛的确相形见绌。

4、成因分析

4.1、先天条件

欧美男子网球运动员是在国际网坛的绝对霸主,亚洲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缺乏竞争力,容易被认为是先天身体素质不如欧美运动员。因此,身体条件也被认为是中国男子网坛远逊于女子的原因。然而,不管是在开放年代以前,还是在现代网球赛场上,顶尖男子网球运动员中都不乏亚洲球员的身影。早在1920年,日本网球手清水善造就曾闯入温网决赛;美籍华裔网球手张德培也曾获得法网冠军;泰国男子网球运动员斯里查潘的最高世界排名曾来到过第9位;日本球员锦织圭,曾于2014年获得美网亚军,最高世界排名来到过第5位。新生代韩国男子网球手郑泫曾闯入美网4强。这些亚洲球员无论是在先天身体条件方面与欧美球员相比,并无特别优势,甚至有些在身高上还有劣势,如张德培和锦织圭审稿都不足180cm,尽管如此,他们也依然在竞争激烈的男子职业网坛取得不俗的成绩。因此,把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难以取得突破归咎于身体条件不如欧美球员显然是无法成立的。

4.2、政策因素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年奥运争光计划行动计划》,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中心制定了《网球项目200年奥运会争光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随后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又于2002年釜山亚运会后提出“中国网球必须与世界接轨,走职业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又针对雅典奥运会明确了“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备战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都向女子网球方面倾斜。同时,为了快速提高女子网球的对抗强度,国内优秀的男子网球运动员经常被抽调作为女子方面的陪练。而同期的男子网球却无这样的优势。一方面,男子方面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保障,无法获得更高水平的教练和陪练;另一方面,男子球员被抽调作为女子陪练,原本就不充分的训练时间和精力会进一步被消耗。因此,可以说,我国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亮眼成绩,当然离不开她们自身的天赋、努力和付出,但不可否认的是,体制和政策上给予她们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到了一些根本性的作用。

4.3、球员自身因素

尽管男子网球运动员整体表现不如人意,但偶尔一场比赛或者某场比赛的第一盘又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这种眼前一亮很难持久,尤其在比赛中遭遇到逆境时,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多数情况下会迅速溃败。因此,观众总会对国内男子网球运动员的表现总会有一种差一口气的感觉。国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最主要的失败归因时“对手发挥出色”,而中国运动员则主要归因于“失去耐心”,“急于求成”和“关键机会把握不住”。由此可见,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面对失败,除了自身技战术方面的不足以外,关键时刻信心不足也是国内男子球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5、思考与建议

中国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成功证明了体育举国体制背景下“单飞制”和“双轨制”的成功,不仅充分发挥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同时给与了球员更多的自主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此继续坚持和推进“双轨制”也是保证我职业网球可以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同时保证我国职业网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男子网坛相对落后的状况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想要取得更突破乃至取得比肩女子网坛的成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男子网坛有以下思考:

5.1、政策和资源应适当向男网倾斜,为男网的突破提供充分的支持

通过借鉴和强化女网改革获得的成功经验,为男网制定和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如今,在国内举行的比赛,无论是低级别的还是中等级别的比赛都越来越多,可以优先照顾本国男子球员,如通过发放外卡等方式,以便国内男子球员可以参与更多比赛,积累比赛经验。

5.2、聘请高水平教练和陪练,提高国内男子球员的对抗强度

女子球员有男子球员作为陪练,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对抗强度,为女子球员适应强度较大的国际比赛提供了充分的准备。相比较而言,中国男子职业球员则缺少相应强度的训练,这也是国内男子球员很难与国际顶尖球员相对抗。相关方面也应为国内男子球员配备更高水平的教练或陪练,以保证男子球员可以更好的适应国际赛场比赛强度。

5.3、加强国内男子球员心理建设

竞技体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竞争激烈和极强的对抗性,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但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运动技能以及技战术,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网球比赛中,很多时候球员技战术能力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整场比赛的胜负很多时候只在毫厘之间,因此球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强我国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建设也尤为重要,也是我国男子网球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点。

猜你喜欢

网坛双打李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点燃思维火花,优化解题策略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网坛再传喜讯!A拉披婚纱完成终身大事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盛夏光年 网坛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