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洛新地区高技术产业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研究

2020-04-04刘云鹏

科技和产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区位商新乡高技术

刘云鹏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00)

区域产业分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单个区域来说是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捷径,对于整体而言则有助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的整体实力[1]。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层次的产物,是国家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标识。中原城市群的起步较晚,作为承接东西部的枢纽地区,研究其内部的产业分工格局具有现实意义[2]。选取的郑州、新乡、洛阳三市地理位置毗邻,更容易产生高技术产业之间的分工。三者城市等级存在梯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且各自拥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行业基础。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优势行业也存在些许差异,这便于以小见大,一窥整个中原城市群的高技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情况。此外,2017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对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3]。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原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河南省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郑州、洛阳、新乡3个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全省之力将其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本文旨在以小见大,借助中原城市群中典型区域的整合研究,为将来大规模的研究展开创造先行条件,更好地思考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方向。

1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1.1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是指研发经费在整个产值中占据较大比重的产业[4]。在我国现行研究中,很少专门区分高技术和高新技术,但实际上这两者还是存在一些区别[5],高技术产业应当具备知识和技术密集、科技人员比重大、资源消耗少、产品多样化、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研究开发投资大和工业增长率高的特点。现行的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和囊括范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主要包含五大类共17个制造业部门[6]。而国家统计局将高技术产业归纳为医药制造、航空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计算机、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六大版块。本文中根据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做了相应的调整。

1.2 高技术产业集群研究

高技术产业首先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进一步呈现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带[7]。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业集群理论开始引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开始了对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研究,根据谭笑天等人的梳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成机理、集群效应、发展战略与对策以及如何进行集群创新和提高集群竞争力上[8];王铮等人探究了高技术产业聚集的区位因子[7],薛伟贤等侧重于剖析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各种模式,其依据是高技术产业集群中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9];朱秀梅则从思考高技术产业集群如何创新、如何繁荣入手,反对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仅仅归结为知识的溢出效应,构筑了社会网络、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说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和路径[10];单丹丹提出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治理框架,切实提高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集群良性有序地发展[11]。周超、冉昊给出了解决高技术产业集群问题的建议[12-13]。

1.3 产业分工及专业化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以及后续李嘉图等学者的研究完善了区域产业分工的理论。城市群的产业分工研究也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14-16],现代学者运用一系列用来测度产业及区域间分工水平的指标并对相关研究区域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做了大量的定量研究,典型的如尹征等运用产业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和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各地级市的产业分工状况现状及其演变过程[17]。黄春萌等人以长三角经济圈内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间的合作专业化强度,论证了区域之间开展分工合作的潜力[18]。近年来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崛起,与此相关的研究愈来愈多,史雅娟等根据改进的区位熵指数,对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产业分工格局做了详细分析,更进一步完善了对各城市发展定位的认识[19];国内关于特定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和分工聚集的研究也有一些成果,这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蒋金荷早在2005年就通过产业分工指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了我国三大地带和十一个省市的结构差异性和产业地方专门化问题[20]。郑丹等细化了研究区,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我国的三大区域,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虽然这些城市内部已经在整个国域范围内比较发达,但是它们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应因地制宜,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区域分工合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21]。

2 现状分析

郑洛新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同属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畴,在高科技技术产业拥有很多合作交流的空间。产业发展方面三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 858.1亿元,三市中郑州无疑占据了领先地位,生产总值在三市中的占比达到了57.6%,其次是洛阳占据了27.4%,而新乡的地区生产总值居于最后,仅占了总GDP的15%。三市中新乡依旧处在城市产业发展的工业化阶段,即“二三一”的阶段,第二产业的规模仍旧高于第三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增速为13.8%,占总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4%,而洛阳2017年高新产业增加值年增长14.8%. 郑州市为19.9%。

表1 郑洛新三市2017年基本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郑洛新三市统计公报计算所得。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综合数据的可得性,选取四类高技术产业。数据主要来自2018版《郑州统计年鉴》、《新乡统计年鉴》、《洛阳统计年鉴》,及2017年郑州、新乡、洛阳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2 研究方法

为探究郑洛新三市在高技术产业深层次的产业分工情况,将从两个层面进行测度即以区域分工指数为主对郑洛新的高技术产业总体分工水平进行测度,辅之以区位商对三市高技术产业专业化水平和优势行业分工水平展开分析。

3.2.1 区域分工指数

公式如下:

sjk=|(qij/qj)-(qik/qk)|

(1)

其中sjk是关于j和k两城市的区域分工指数,i表示行业,qij和qik分别表示j和k两城i行业产值,qj、qk表示j、k两城高技术产业总产值。

3.2.2 地方专业化指数

公式如下:

Qij=(qij/qj)/(qi/q)

(2)

其中Qij为i城市j行业的区位商,其中qij为i城市j行业的从业人数,qj为i城市全部行业从业人数,qi为大背景区域i行业从业人数,q为大背景区域全部从业人数。这里以河南省作为研究大背景区域。

4 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工与专业化合作分析

4.1 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工水平

2017年郑洛新分工水平总体较差,高技术产业整体存在同构性。主要表现为,2017年郑州、新乡、洛阳高技术产业间分工指数大部分都小于1,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工水平总体不高,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同构性。其中,郑州和洛阳间的区域分工指数总和(2.332)最大;其次是新乡和洛阳(1.772),最后是郑州和新乡间的区域分工指数(1.382)为三市间最低。表明郑州和洛阳的高技术产业结构同构性最为严重,区域分工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差异性不够明显。

在细分行业层面,郑洛新三市分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以三市区域分工指数之和的平均数0.456为标准,郑州和新乡、洛阳之间接近并超过均值0.456的行业共有两个,而洛阳与新乡与洛阳只有一个,所以在细分行业层面,洛阳和新乡高技术制造业内部行业同构性较高,分工水平较低,产业差异性不明显。

表2 郑洛新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工指数

从表2中可以发现,郑州和新乡的产业分工指数较为均匀,而郑州和洛阳以及新乡与洛阳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工指数的起伏,郑州与洛阳之间在特定行业存在着较好的分工水平,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领域以及航空制造业领域存在较高的分工程度,同样新乡与洛阳也存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这个分工指数的高点,表明三地之间存在分工协作的行业基础,尤其是在航空设备制造领域。

4.2 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

从表3中可以看出郑州的专业化水平最高,洛阳比较平均,三市当中新乡市的高技术专业化水平最低,但其实三市的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当于国内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水平相比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这也是必然的现象。河南省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省,具备一定的传统工业基础,但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还属于追赶者的角色。

表3 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

高技术产业的区位商与其在河南省内的地位接近,郑州毫无疑问是河南省的翘楚,而洛阳作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两市在河南省的地位明显是要高于其他的地级市的,因此虽然总体上看来高技术产业的区位商不算太突出,但是也都在2左右,而一旦区位商高于1,就可以认定本区域的该部门相对强于背景区域(河南省)了。虽然优势不大但是仍然属于优势部门。

郑州洛阳新乡的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专业化水平差距明显。表现为郑州市行业专业化水平最高的高技术产业行业是医药制造业,区位商为6.48,最低的是计算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商为0.24,相差较为悬殊;洛阳市高技术行业专业化水平最高的计算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商为3.62,最低的是医药制造业,区位商为0.16,前者是后者的二十倍;新乡高技术产业专业化水平都比较低,然而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最高的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区位商2.90同样也是最低的医药制造业的近六倍。

从表3中可以看出郑州、新乡、洛阳的高技术产业专业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互补的可能性,在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领域新乡具有三市唯一的超过2的区位商,事实上依托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新乡市在医学仪器设备领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表中也反映了这一点,而郑州市拥有最专业化的医药制造业;洛阳则在电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三市的资源的整合对于打造整个中原城市群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采用区域分工指数和区位商对郑洛新三市高技术产业层面和产业分工合作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郑洛新三市高技术产业分工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差异性较差。主要体现在郑洛新三市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分工指数总体水平不高;且城市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分工;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复杂的,但不外乎是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郑洛新三市在行政区划相对接近,所能够利用的资源要素条件相对来说差别不大,其次是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制约,使得各地方不能抛弃所谓的产业政绩,很难真正做到结合实际,利用自己最优质的条件开展地区间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郑州洛阳新乡在高技术产业分工中存在着潜在的可能性,表现在三市在专业化高技术产业部门中各自拥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能够加强三地区之间的优化合作,使三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真正形成合力,那么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提议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相信也会给整个河南乃至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助力。

高新技术产业在河南的发展时间不长,缺乏足够的历史和技术积淀,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其进步的速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每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未来是大有可为的,要抓住中原城市群建设的红利,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中部地区的创新高地。

为提高郑洛新内部经济协作,更好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整个中原城市群的建设,破除城市产业发展的诸多限制,打造中部地区产业创新高地,必须加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和协作,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先提出以下的对策措施。

第一,体制改革先行,加强三市地方政府间的无缝对接。经济要发展,产业要进步,都需要良好政策和制度条件的支持。三市之间要合理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更好地促进区域分工和专业化,需要一个凌驾于三市政府之间的统筹协调的机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简化行政手续,提供更加优质的行政服务。这个机构应当致力于促进三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只有当信息流、人流、物质流、原材料流能够在三地顺畅通达时,分工和专业化的推进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鼓励三地之间高技术产业企业跨地域办厂、办企业,统筹机构必须尽可能减少这个过程中的障碍。历来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因为地方政府出于行政利益的考虑从而举步维艰,如果能够探索出一条合理的体制道路,统筹整个地域的合作,使各地政府真正能够跳出狭窄的视野,那么不管是产业乃至是城市群的发展道路都会顺畅很多。

第二,重点优势产业要错位合作。三市存在一些交叉优势产业,但是最具优势、专业化强度最大的行业并不相同。因此,三市要发挥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分工合作中,错位发展。郑州市应继续做大医疗设备、计算机、电子通讯设备,扩大其在整个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注重品牌培养,形成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新乡市继续依托高高校资源,医药企业要更加重视与各高校的战略合作,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巩固生物制药、新型电池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洛阳要围绕航空航天设备的制造,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利用好自身的重工业基础,从已有的产业中挖掘新动能,三市要明确自身的特色优势,努力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内耗。

第三,要积极学习沿海地区的丰富经验。三地的专业化水平都较低,所以需要加强产业的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郑洛新在自身加强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的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与珠三角、长三角甚至是国外的先进高技术产业对接,以各种工业产业园区为平台,发挥郑州内陆航空港的优势,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依托航空港发展相应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在科研经费上对高技术产业研发适度倾斜,实现资金技术人才顺畅流通,应增大科技投入,逐步完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区位商新乡高技术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中小学校园欺凌法律规制研究——以新乡为例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立法为新乡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为新乡教育均衡发展上一道“法律保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