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蹄声里的精神传承(点评)

2020-04-03程向阳周其伦张维菊阿探洪艳

作品 2020年2期
关键词:套马草原小说

程向阳 周其伦 张维菊 阿探 洪艳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草原明珠

湖北赤壁/程向阳

小说《西日嘎》通过讲述蒙古族青年温都苏苦苦探寻西日嘎草原套马文化的故事,揭示了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交汇、融合的过程,展示了草原明珠的神秘和魅力。小说线索清晰,语言朴实,人物形象鲜活,以一个一个精彩镜头细节,情景剧一样再现了记忆与现实中的生动场景,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风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经济,更让我们读到了西日嘎人开始走出逐草四方的传统,渐渐融入百川归海的现代文明。

作为核心意象的温都苏爷爷的套马杆,不仅是游牧文明的物化符号,更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活化石”,也是让我们审视太阳的一颗水珠。一方面,套马杆是西日嘎人血性、骁勇、彪悍、永不服输的精神象征;另一方面,面对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传统如何融入现代,游牧文明像农耕文明一样,也有走向何方的艰难选择,这又是阿教授和温都苏们去探究、发掘的重要课题。细读文本,小说为我们呈现了“套马杆”文化的两种走势:一种是以温都苏的父亲巴根那为代表的留守牧民,虽然他在草原上孤独地撑着一个家庭,但是“套马杆”依旧在心中像火种一样被珍藏,甚至在关键时刻像火炬一样被高高举起,成为一种精神的图腾;另一种是以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温都苏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苦苦求索两者最佳的结合点,让“套马杆”诗意地存在,成为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安排,我觉得是一大亮点,对主题的构建都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阿教授是文化矿藏的勘探者,他手中的笔像鹤嘴锄一样在“西日嘎”四处找寻,他創作的几百首诗歌是冶炼好的钢和铁,他将这些诗歌交给了温都苏,希望他的学生能打造出另一个更有草原特色更有文化气息的“套马杆”,他是温都苏的精神导师;作为童年小伙伴的萨日朗,她不仅深知温都苏的家事,更了解他对“套马杆”的特殊情愫,她与温都苏的互动和交流,以及默默支持,使她逐渐成为温都苏的精神动力;而巴根那,因为妻子的过早离世,他对“套马杆”表面持消极态度,但他内心却暗藏火种,这可能是大多数牧民最真实的状态,为了儿子他的潜能又随时可能爆发,其实他是“麦田的守望者”;至于银胡子,他不仅是一位真正的套马高手,更是“套马杆”里程碑式的传承人;而扎木苏和他的儿子,则像一幕话剧的旁白者。这些人物如同檩梁榫卯,共同筑起一座穿越于传统与现代之中的蒙古包。

草原的迷人风情

重庆/周其伦

《西日嘎》通过阿斯根教授与温都苏的追寻般对话,表现出内蒙古草原特有的诗一样的迷人风情,大自然的寒来暑往赋予了这里彪悍的本色;温都苏就是土生土长的西日嘎人,他记忆深处是爷爷的银胡子和他手中的套马杆;成吉思汗的黄骠驹在东征时曾经从这里走过,世世代代的生息构成了这片草原的神奇独特;时光走向当下,人们渐渐疏离草原,昔日万马奔腾的胜景和那达慕最让人动心的套马比赛已经不再,只有远处沉默的布日古德山,静静地目睹着西日嘎的变异。小说的另外一条线用科尔沁风俗和民歌作为串联,渐渐升温的温都苏与萨日朗的情感波澜作为回旋。于是在作品的述说中,套马杆的设置,就如同一条温温漫漫的原乡情结曲线,把读者的思绪搅扰得相当开阔。特别有意思的是,温都苏和萨日朗在套马比赛现场的火热表达,活脱脱地把蒙古族人直率朴实的性格特征和大胆粗犷的处事法则渲染到了最为本真的地步。

按常理而言,《西日嘎》这样的小说不太好写也不太好阅读把握,因为它几乎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支撑,作者尽心竭力所宣示的,仿佛更像是一种对某种传统文化现象的追忆与回溯。我觉得比较欣慰的是,作者得益于家乡元素和文化情怀的熏陶,他能够恣意地把草原人与生俱来的某些特性和喜乐哀愁的个性抒发,当作助推情节发展演绎的抓手,这就让作品有了圆润的转圜。比如对爷爷和父辈的精细刻画,对温都苏、萨日朗恋情的铺排,对布日古德山、对科尔沁民歌包括草原润物无声的沉稳描述,都为读者去解读《西日嘎》提供了四通八达的路径。

从作者对内蒙古风情的展露,我们可以撩开那块神奇土地上的面纱,领略到我们心驰神往的民俗文化,这是文学所带给我们的快慰。我注意到《西日嘎》还不仅仅是展露,而是有了一种重新建构的努力,这一点是我比较看好的。作者笔下的物事,抛弃了浮光掠影的表象,直接嵌入文化核心去挖掘,返璞归真中蕴含着向往,这是过往同类作品比较少见的,是这部成功作品的一个标志性突破。

当然,我们还可以期待,随着作者语言的进一步凝练,对世相的拿捏更为到位,他作品的表达将会更有张力。

草原的印记

山东临沂/张维菊

来自蒙古族的青年作家赵文,以干净而富有诗意的笔墨,写下了他深爱的故乡,一个美好与残酷并存,多棱却又真实,独一无二的西日嘎。

干净是草原赐予的质地。小说的文字,像扎根在西日嘎大地上的一棵棵小草,散发出独有的清香。小说叙事干净、利落,以师生两人碎片式的回忆,衔接起几代人参与的两场套马赛,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诗意与生俱来。蒙古族人民,即便日常对话,亦处处充满诗意、哲理。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赵文,天生就是诗人。小说字里行间,信手拈来的诗意,鲜活,蓬勃,使整篇小说蕴藉灵动,回味隽永。

而作为精神原乡的草原,蓬勃、丰美,从未停止生长。奶茶滚烫,马头琴声响,长调响彻云上,呼麦挣脱胸腔,牧野千里,狼啸鹰扬。那是心的方向。不论是作家本人,还是小说的主人公温都苏,西日嘎草原是终其一生眷恋和频频回望的地方。那种眷恋与回望早已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就像曾经在深夜城市街头奔跑的布仁巴雅尔,只为多闻一闻那熟悉的马汗味儿。没有谁,能抗拒来自故乡草原的召唤。

《西日嘎》的草原印记,使小说有了独具一格的味道与魅力,蕴藏着一种青涩之美,一股永不服输的力量。

诗境的抵达

陕西西安/阿探

西日嘎,曾经是传说中成吉思汗的黄骠驹驰骋的地方,是生命的纯粹之境。作为草原子孙的温都苏,他的灵魂与西日嘎血脉相连,西日嘎远去渐已模糊的孤影,一直驻留在他的心底,魂牵梦萦。直到他亲自参加了套马大赛,西日嘎在他的内心终于“复活”了,他也抵达了生命的诗意之境。小说如一曲幽婉、缠绵的长诗卷,在情思的积聚与灵魂的找寻中暗暗蓄力,最终抵达天人合一的审美境地。

小说在情思流淌中以阿教授与西日嘎的灵魂“不隔”,引导着钩沉着众多人物与西日嘎及他们相互之间的“隔”。娓娓叙事抵达套马大赛,众人灵魂共通,与西日嘎共融一体。阿教授多年前的西日嘎之行,完成了自身与雄风几近沉寂草原的灵魂对话,发现了它的挽歌式的獨有的气质之美,不隔之中亦有隐痛。爷爷直面套马大赛的不屈与悲壮,无异于英雄暮年的定格;父亲巴根那沉溺于酒囊的没落,不允许温都苏触摸爷爷的套马杆的苍凉,父子间的长久隔膜;温都苏与西日嘎情感牵连的长久困顿,与草原姑娘萨日朗的渐行渐远,心灵疏离;以及所有人物之间的相互迷离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人与西日嘎的长久的灵魂之隔。只有阿斯根教授的生命意识融入了西日嘎,他的诗篇,述说着西日嘎的幽深与苍茫。这些诗篇如幽隐烛照,引导着温都苏的对西日嘎精神之源的不断找寻,这也是小说文本的精神主线。扎木苏的儿子如同扎木苏当年嘲笑爷爷一样在套马大赛上嘲笑了温都苏,巴根那以重演父亲当年的悲壮,重书了一个真正的套马手的风姿决绝。在生命豁然开朗之际,温都苏与萨日朗站在一起,靠得很近,世间的一切变化不再隔离他们。或许套马大赛已不再重要,对于西日嘎来说,它昔日的雄风依旧在,而且还在承接着。温都苏因着经历这场惨败且狼狈不堪的套马大赛,在爷爷雄影的重现与父亲的骏马驰骋矫健身手中,触摸到了西日嘎久违的燃烧的奔腾的灵魂,获得了打开阿教授有关西日嘎诗篇的勇气。生命中长久的情感淤积,在此刻得以化解与释放。小说以关联西日嘎的每一个人幽深的灵魂动影刻画,直击了西日嘎的神秘、幽暗及种种变迁与永远不变的精神内质。

《西日嘎》以诗性的细腻语言,洋溢着生态主义的内蕴,文字的流淌中深隐着对和谐、理想生命之境的执着求索。小说有着西日嘎般无以比拟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纯澈之境静美之姿的构建,有着情感专注、自然的流淌,若无草原精神地理长久的熏染无以成文。文本是对草原生态之美的热切呼唤,更是生命与诗意合二为一,无异于给予俗世中人们一方纯净的精神晴空。

诗与画

广东湛江/洪艳

在文学文体不断流变、融合、错位的今天,我有时候会将小说区分出有故事与无故事两种类型,以此来进行区别阅读。比如读赵文的《西日嘎》,我像是在读废名的小说,有种在扑朔迷离的桥段和若隐若现的人物间游走的感觉。这样的阅读是难的,因为它极需平静心灵去畅想,方能细细品出其中滋味。《西日嘎》的滋味可以用“生涩之中有诗情,随性之中见画意”来做阅读的初尝试。

赵文的《西日嘎》潜藏着无边的孤独:孤独的草原、孤独的山脉、孤独的白雪、孤独的人物。他把“孤独”纳入了西日嘎触目可及的青青草,高远浩渺的蓝蓝天之间,让人读来感觉这“孤独”辽阔又亘古。他同时把从生活中理解出的欢乐与苦涩,热情与寂寥,激情与落寞……糅合到了人物的眼神、语言、动作之中,使得故乡的草原在辽阔之外,埋伏了抑郁的情愫和悲悯的基调,旷远如诗。

我想,赵文是在用诗的笔法来构筑他的《西日嘎》。在人物设置上,以显出男性权威和孔武之外,间糅了女性那被忽略的隐忍与柔情,比如萨日朗的期待,额吉的温和,苏格吉玛的热情,这些女性被辽阔的强大所遮蔽,却在时间的裂缝里长养出了希望和其他。因为萨日朗的一通电话,温都苏回乡,背着父亲自制套马杆,奔赴自己的“战场”;也由此引发了父亲潜藏于心底的韧劲与生命激情。赵文的笔触看似飘忽,却又在文字飘落处,击响了如诗一般的音韵,似空谷足音,在空间和时间上弥漫与延伸出不一样的画境,构成的是一种大写意的审美意蕴。

如果说,赵文的表达是委婉含蓄的,那么在这委婉之中又别有灵动与跳脱节奏。在人物上是祖父、父亲套马的灵巧与温都苏的笨拙,萨日朗的深情与温都苏的敏感回避,阿教授的宽厚与温都苏的莽撞,摩托车男生的桀骜与温都苏的赤诚;在自然风物上是以雪的不同呈现方式显出西日嘎的静穆与城市喧嚣……赵文试图在叙述语言快慢回转之间,将人物的形象勾勒填涂,在有如“断章”一般的情节中,显出生命的激情,甚至使得这种生命激情有了传承性,那被尘封的“套马杆”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富含生命意味的意象。

赵文在这样的客观叙述中,暗含了许多潜在话语。萨日朗的情义、父亲的孤独、祖父的光辉、母亲的缺席,甚至,还有对于日渐疏离了往日美好的草原及对草原男女的哀婉。的确,大多数作家创作的起步都以故乡为蓝本,我以为这是作家面对自己和读者的一种坦诚,愿赵文的这份坦诚可以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耐得住不同阅读时间和对象。

责编:梁红

猜你喜欢

套马草原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讲解《草原图》
倾斜(小说)
out of Steppe
话说套马杆
我把草原带给你
血驹
血驹
梦幻西湖 功夫 春雨 套马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