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醉心于临床的医生

2020-04-03鲍安琪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记者证华山医院张文宏

鲍安琪

这次做华山医院感染科的选题,我采访82岁的翁心华教授,写文章中不時有新问题,我会列出来发到他的微信上,他会在第二日的晨间或语音给我解答,或相约下午两点半通座机电话。每次都是一声响铃都没结束就被接起,直接进入正题:“小鲍啊,第一个问题是这样……”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反复“盘问”翁心华和他的学生张文宏,他有时记不清,便打电话给张文宏一起回忆。

采访中说到自己他常“草草了事”,但谈到恩师戴自英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在苏联模式一统天下的时代,戴自英主导既按苏联模式收治传染性疾病,也按西方模式收治感染性疾病,分别设立病房,为华山感染科后来的发展保留下基因。

2003年,翁心华在做SARS上海专家咨询组组长时,曾坚持诊断标准应强调流行病学史。这似乎与当下新冠肺炎防控中大家惯常的思路不同,就连《时代》杂志也曾发文质疑上海沿用自定的苛刻标准诊断SARS。当时上海市卫生部门的领导重视专家的意见,这一坚持得以落实。

张文宏在采访中提到,重视流行病学史是SARS防治中翁心华给他最深刻的启发。谈到近二十年前老师劝辞职的自己坚持时,他显得很感慨。采访时,翁心华问我老家在哪里、在哪里读大学,说我一个外地小姑娘在北京读书上班不容易。谈到科里的年轻人,他总觉得他们是不易的。

感染科待遇低、风险高,翁心华把学生们劝来、劝住。每周翁心华查房,华山医院感染科挑出最疑难的一两个病例给他诊治。感染科里的主任医师开玩笑地跟我说,他们每周都考翁老师。优秀的感染科医生类似于全科医生,知识面广才能准确做判断。后辈们说,他是真正的大内科医生。

翁心华在业内是泰斗,可“出了圈”也许没有多少人听闻。我们需要院士,也需要这些醉心于临床的医生。

封面反馈

10/2020 总第940期

@采菊东篱:希望感染科能够得到国家的重视,还有,我们太需要公立医院了。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我单位《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20年3月30日-4月6日。举报电话为88387372。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温如军、徐明、邱宇。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记者王全宝,于2020年3月不慎将本人记者证遗失,记者证号为:K11531366000016,即日起作废。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

2020年3月30日

猜你喜欢

记者证华山医院张文宏
华山医院分院回归背后的难题破解
写在处方背面的文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新靶点
张文宏:黑眼圈,靠什么消除
张文宏 不要神化我
科普“硬核”张文宏
遗失声明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声 明
一份病史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