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证30例*

2020-04-03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单纯性

瑞安市中医院 浙江 瑞安 325200

本研究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瑞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及针灸科门诊治疗的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18~50岁,平均33.47±6.81岁;病程1~15年,平均6.52±1.64年;肥胖程度:轻度23例,中度54例,重度13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s)

images/BZ_68_235_1364_2302_1506.png埋线组中药组联合组30 30 30 14 16 17 16 14 13 33.12±6.45 33.49±6.70 33.81±6.32 6.54±1.74 6.63±1.52 6.40±1.93 8 184 9 165 6204

1.2 诊断标准:分述如下。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相关标准:体质量指数(BMI)≥24kg/m2;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1.2.2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订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证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肥胖,浮肿,神疲乏力,肢体困重,腹胀,纳差,尿少,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沉细。满足上述2项以上,并符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1.3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年龄18~50岁;近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减肥方法;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继发性肥胖症;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代谢性疾病;合并神经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本研究;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是近期有生育计划;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

1.4 治疗方法:3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指导。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药治疗;联合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1.4.1 穴位埋线:选穴以任脉、脾经、胃经穴位及背俞穴为主,处方分两组取穴:①中脘、关元、天枢、大横、带脉、大巨、足三里、阴陵泉、脾俞。②水分、气海、滑肉门、外陵、水道、腹结、丰隆、三阴交、胃俞。操作方法:将博达可吸收外科缝线剪成1~2cm长度,放入穿刺针针管前端,以注线法埋入相应穴位里,根据脂肪层厚度不同,一般在皮下15~25mm当出现针感后,退出针管的同时推送针芯,将线体埋入穴位,拔针后以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完成操作。两组穴位交替应用(如第1次穴位埋线取第1组穴位治疗;第2次穴位埋线取第2组穴位治疗)。每2周1次。

1.4.2 中药治疗: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免煎颗粒(华润三九制药),药物组成:党参15g,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莲子肉、陈皮、厚朴各10g,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各5g。以上免煎配方颗粒均分为2盒,每盒冲热水100~150ml,上下午分次温服。

1.5 疗效标准:参照《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显效:体质量降低>5kg,腰围减少>7cm,BMI减少>2.0kg/m2;有效:体质量、腰围及BMI分别减少3~5kg、4~7cm、1.0~2.0kg/m2;无效:体质量下降<3kg,腰围减少<4cm,BMI减少<1.0kg/m2。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中的χ2检验与t检验分析本研究的计数与计量资料,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埋线组(70.00%)和中药组(63.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2 3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体重、BMI及腰围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较埋线组和中药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3 3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3 3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埋线组比较,bP<0.05;与中药组比较,cP<0.05。

images/BZ_69_177_910_2244_1039.png埋线组中药组联合组86.27±5.14a 86.73±5.77a 83.39±5.17abc 30 30 30 77.43±6.80 76.83±6.46 77.15±6.96 71.55±6.27a 72.89±6.77a 67.86±6.14abc 28.27±2.08 28.16±1.98 27.79±2.25 26.14±2.03a 26.43±1.77a 24.39±2.17abc 90.17±6.83 89.75±6.63 90.21±6.18

2.3 3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3组血脂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指标改善较埋线组和中药组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4 3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埋线组比较,bP<0.05;与中药组比较,cP<0.05。

images/BZ_69_177_1510_2248_1647.png埋线组中药组联合组2.69±0.37a 2.76±0.34a 2.36±0.31abc 30 30 30 2.23±0.34 2.17±0.32 2.18±0.35 1.72±0.25a 1.85±0.26a 1.54±0.22abc 5.48±0.67 5.50±0.64 5.39±0.68 4.72±0.47a 4.91±0.48a 4.35±0.42abc 1.04±0.17 1.02±0.15 1.05±0.18 1.13±0.15a 1.15±0.14a 1.24±0.16abc 3.28±0.45 3.31±0.44 3.27±0.47

2.4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5。

表5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穴位埋线法是针灸疗法发展演变而来,通过埋线针的刺入将羊肠线置入穴位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脏腑的阴阳平衡[2]。本研究埋线穴位以任脉、脾胃经穴位及背俞穴为主,中脘合胃俞调理脾胃、升清降浊;关元、气海能壮一身元气;天枢理气行滞、消食;大横、腹结健脾利湿;带脉合阴陵泉及丰隆,可以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大巨理气调肠;足三里补益气血;脾俞、水分、滑肉门健脾和胃止呕;外陵理气止痛;水道通便;配合三阴交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诸穴合用,可达补气健脾,升清降浊,痰饮膏脂消,体形减。参苓白术散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平补脾胃之气,为君药;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山药、莲子肉助党参以健脾益气,为臣药;砂仁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桔梗醒脾和胃、行气化滞;厚朴行气燥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起到补中益气、渗湿祛浊、健脾止泻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体质量、BMI及腰围明显低于埋线组和中药组,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穴位埋线组和中药组。说明穴位埋线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可以起到共同增强疗效的作用,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证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血脂代谢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能明显减轻体质量,且无毒副作用,适合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单纯性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消炎镇痛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