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针刺联合揿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2020-04-03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颊车面肌神经炎

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 浙江 宁波 315500

笔者在普通针刺基础上联合揿针埋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分组前均明确诊断,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再通过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1.73±5.01岁;平均病程16.11±2.59天。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2.62±4.95岁;平均病程15.78±2.65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普通针刺组):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环球牌0.3mm×40.0mm无菌针灸针,针刺阳白、四白、攒竹、颧髎、迎香、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合谷,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急性期患者面部宜浅刺、轻刺,合谷穴手法宜重且行泻法;恢复期加用足三里,施补法,地仓透刺颊车,其余穴位均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

2.2 治疗组(针刺加揿针埋针组):在常规针刺结束后,取阳白、太阳、地仓、颊车4穴,消毒后以神灵揿针(规格:0.2mm×1.5mm)(吴江神灵)刺入皮下埋针,埋针时间为24h,急性期患者静埋针,恢复期患者每日按压3~5次加强刺激。

上述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留针时间为20min。均以3周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患侧面部静止、活动均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侧额面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面部静止时正常,肌张力正常,仅笑时口角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侧额面部功能明显恢复,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任何改善。

3.2 面肌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多伦多分级评分(TFGS)面肌功能评分,包括静态、自主运动及联带运动3项。评分在0~100分之间,0分为完全麻痹,100分为面肌功能正常,分数越高表示面肌功能越好。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TFGS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患者TFGS面肌功能评分为36.74±6.12分,治疗组为37.62±6.43分,治疗前两组面肌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3周后TFGS评分为79.04±5.75分,治疗组89.72±6.27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入侵面部太阳及阳明经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角歪斜等症。故针刺腧穴主要选取太阳及阳明经面部局部经穴疏通局部气血如阳白、四白、攒竹、颧髎、迎香、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及远道选取合谷祛风通络,配合足三里扶正祛邪。有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炎症水肿,同时使神经细胞中的核糖核酸增高,可有效增加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概率,对麻痹的面神经来说是一种良性的刺激,这些研究结果也契合了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病理变化过程。揿针为揿钉型皮内针,其针柄呈圆形,针身与针柄垂直,将揿针垂直刺入穴位后按压固定,为耳穴和面部穴位的优选疗法。其针具短小而精细,操作过程及埋针固定后均无明显疼痛不适,且埋针时间可达1~2天,患者能自行按压增强刺激量。面神经炎初期,病邪尚浅,揿针的长埋针不仅能祛表风通经络,还可通过间断性局部刺激增强气血疏通从而增强针刺的疗效。同时在揿针埋针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埋针部位,避免感染发生。

综上,针刺联合揿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颊车面肌神经炎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常按7穴不掉牙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飞针刺入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1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耳后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