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作用分析

2020-04-03周玲玉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蛋白

周玲玉

(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炎症反应之一,其由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体内而导致的。临床主要症状包括病人身体温度升高,通过血液学检查后显示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和贫血数量降低等[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合成蛋白类物质。在感染引起炎症过程中,CRP的浓度迅速增加,之后CRP的浓度随着病变的消失而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和功能等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外,细菌感染后,CRP会显着增加,而受到病毒感染后,其浓度不会发生显着变化。因此,CRP浓度的变化可视为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判定指标[2]。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60例感染病人和60例同期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并分析血常规和CRP测定的实际临床效果。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研究样本为我院一年内(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共60例感染病人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将其纳入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9/31,病人年龄均在13-75岁,年龄平均为(45.5±3.6)岁,病程为1-20年,病程平均为(10.9±2.4)年;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女均为30例,年龄均在14-75岁,年龄平均为(45.9±3.4)岁,病程为1-19年,病程平均为(9.6±2.3)年。该研究已获得本院委员会会议批准,并病人及家属知情并已在同意书上签字。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早晨研究对象空腹时进行静脉血样采集,采集量为4 mL。将其中1 mL静脉血注入至装有EDTA-K2的真空管中,混合后送去分析,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测。剩余3 mL样品的检测需要试剂盒和定量阅读仪联合使用才能完成,CRP值检测需要在血浆模式或全血模式下进行[3]。

1.3 观察指标 分析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CRP和血常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计量资料,并用(Mean±SD)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代表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病人中CRP、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6.67%、36.67%和38.33%,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CRP、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33%、6.67%和5.00%,各项指标P<0.05,表明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本的血液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等。基于实际细胞计数的减少和增加对疾病症状进行初步判断。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一般正常人血液会存在少量的C-反应蛋白。但身体一旦被感染引起炎症,其浓度将显着增加。之后CRP的浓度随着病变的消失而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血清CRP浓度为0-10 mg/L,当发生各种组织损伤,急性或慢性炎症或感染时,CRP会显着增加,然而病毒感染却并不会对其浓度造成影响[4]。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检测后观察组病人中CRP、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6.67%、36.67%和38.33%,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CRP、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33%、6.67%和5.00%,各项指标P<0.05,表明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测定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和较高的敏感度,可以对感染性炎症进行有效诊断,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蛋白
RNA结合蛋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人工驯养树鼩精子发生过程中MCM7蛋白的表达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