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中“中国精神”探究及课程思政应用

2020-04-02郭慧芳王邓红

ViVi美眉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抗疫思政

郭慧芳 王邓红

前言

本次疫情虽然对国家、集体、个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在疫情中显现出的“中国精神”,也使我国人民感受到深切的精神震撼。将疫情中显现的“中国精神”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进行应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一、弘扬爱国主义,育人育才统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小的物质损失及精神伤害。多难兴邦,越是在紧要关头就越能体现出伟大的“中国精神”的力量,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在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之下,早日渡过难关,共建和谐家园。

结合思政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应将育人与育才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统一,以此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具体来说,教师应明确培养目标,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还应将思政学科知识与“中国精神”进行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此外,教师也应重视对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的价值进行挖掘,在多维度教育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及意识灌输,真正将疫情中体现的“中国精神”教育落到实处。比如,疫情中体现的“中国精神”,大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医务人员无条件冲向痰情第一线,科研学者努力研究防疫疫苗;小到社区为居民免费发放口罩,小区封闭期间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倒垃圾。此外,还包括社区人员所做的防疫基础性工作,包括返回人员14天居家隔离管理、每日电梯、楼梯间消毒,把守在小区出入口为居民测量体温等。这些与一线抗疫人员相比,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工作,却真正为每位社区居民提供了基础保障,这都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且,不会因为在疫情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大小,而使这种“中国精神”有所差异,每个人只需根据个人能力,有一分光发一份热,为抗击疫情做出自身的贡献,就是一种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现,都会为人们送去温暖和关心。

二、结合时代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高度的辩证统一性,两者共同促进构成了当今的中国精神,对中国精神赋予了时代内涵,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交融,使得中国精神显示出高度的民族性与时代特征。我国历史悠久,历经了多个朝代更迭变迁,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虽然助人为乐、乐于奉献、诚信礼让的中国精神的核心,并没有因为朝代变迁而发生改变,但是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就本次疫情来说,由于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相比较传统来说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各类消息进行传播,从而也确保了我国民众可以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信息,以便做好及時的防疫抗疫准备。在本次疫情中,对社区管理来说,社区人员通过信息技术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外来人员信息化登记管理、建立微信群在群内发布疫情最新动态等。而这也都在细节处体现了“中国精神”,同时,这种时代性差异下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其本质是相同的,而且通过信息技术抗击疫情,也使得本次疫情的管理变得高效、完善。试想,如果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20世纪,没有信息技术来辅助疫情防控,防控效率会变慢。所以,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教学环节,结合本时代的发展特点,将社区人员的奉献精神传输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受,渲染疫情阶段社区人员的奉献精神,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表述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更加体系化地对思政知识进行学习。

三、凝聚中国力量,构建思政课程

凝聚中国力量需要的是“中国精神”,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应做到和谐、包容、兼收并蓄。我党的领导干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在本次疫情中,有大部分一线抗疫人员都是党员、干部,也正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充分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大无畏主义精神,将“中国精神”在现实层面进行了生动演绎。不同地区的党员干部共赴抗疫前线,凝聚了党员、干部的力量。结合思政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将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教学主题,并与本次疫情进行结合,通过具体的一线抗疫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程进行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疫情无情人有情,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环节,可以通过疫情中不同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引导,从而使学生可以在真实层面体会“中国精神”以此可以确保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实际内涵形成深刻认知。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抗疫思政
“画”说抗疫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团结抗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